作者: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谥号文,世称朱文公。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尊称为“朱子”。他的思想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
年代: 南宋时期(约12世纪),《朱子家训》是朱熹为教育子孙后代而撰写的家训,成书于南宋时期。朱熹一生致力于教育和学术研究,其著作包括《四书章句集注》《近思录》等,对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内容简要:《朱子家训》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为家族子孙编写的一部家训,旨在教导后人修身齐家、为人处世的道理。全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孝悌忠信、勤俭持家、尊师重道等传统美德,内容涵盖个人修养、家庭伦理、治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朱熹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告诫子孙要注重道德修养、勤俭节约、和睦邻里,并强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朱子家训》不仅对朱熹家族影响深远,也成为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典范,对后世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朱子家训-全文-原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朱子家训-全文-译文
天一亮就起床,打扫庭院,保持内外整洁;天黑就休息,关好门窗,亲自检查。
每一顿饭都要想到来之不易;每一件衣物都要想到制作的艰辛。
应该未雨绸缪,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去挖井。
自己的生活要节俭,宴请客人不要过度。
器具要朴素而干净,陶器胜过金玉;饮食要简单而精致,园中的蔬菜胜过山珍海味。
不要追求豪华的房屋,不要贪图肥沃的田地。
三姑六婆是淫乱和盗窃的媒介;婢女和妾室的美貌和娇媚,不是家庭的福气。
仆人不要用太漂亮的,妻妾不要化浓妆。
祖宗虽然离我们很远,但祭祀一定要诚心;子孙虽然愚笨,但经书一定要读。
生活要朴素,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
不要贪图意外的财富,不要喝过量的酒。
与挑担的小贩交易,不要占便宜;见到贫穷的亲戚邻居,要给予温暖和帮助。
刻薄成家,道理上不会长久;伦理失常,家庭很快就会衰败。
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长幼内外,要严肃对待。
听信妇人之言,疏远骨肉,这算什么大丈夫?看重钱财,轻视父母,这算什么孝子?
嫁女儿要选好女婿,不要索要重聘;娶媳妇要选贤淑的女子,不要计较嫁妆。
见到富贵的人就谄媚,是最可耻的;遇到贫穷的人就傲慢,是最卑贱的。
家庭中要避免争吵,争吵最终会带来不幸;处世要少说话,话说多了必有失误。
不要依仗权势欺压孤寡,不要贪图口腹之欲而随意杀生。
性格乖僻自以为是,必定会多后悔;懒惰自甘堕落,家道难以兴旺。
与不良少年亲近,时间久了必定会受其连累;与老成持重的人交往,紧急时可以依靠。
轻易听信别人的话,怎么知道不是别人的诬告?应当忍耐再三思考;因为事情争执,怎么知道不是自己的过错?需要冷静思考。
施恩不要记在心里,受恩不要忘记。
凡事要留有余地,得意时不要过分。
别人有喜庆的事,不要心生嫉妒;别人有祸患,不要幸灾乐祸。
做善事希望别人看见,不是真正的善;做坏事怕别人知道,就是大恶。
见到美色就起淫心,报应会在妻女身上;隐藏怨恨而用暗箭伤人,祸害会延及子孙。
家庭和睦,即使吃不饱,也有快乐;国家的税收早早完成,即使囊中空空,也会感到快乐。
读书的目的是成为圣贤,不仅仅是为了科举;做官的目的是为了国家和君主,怎么能只考虑自己?
安分守己,顺应天命;做人如此,差不多就接近圣贤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朱子家训-全文-注解
黎明即起:指天刚亮就起床,形容勤奋。
洒扫庭除:打扫庭院和台阶,保持环境整洁。
既昏便息:指天黑就休息,形容生活规律。
关锁门户:关闭并锁好门窗,确保安全。
一粥一饭:指日常饮食,强调节俭。
半丝半缕:指衣物等生活用品,强调珍惜。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临渴掘井:比喻事到临头才想办法,为时已晚。
自奉俭约:指个人生活要节俭。
宴客切勿流连:指招待客人不要过度。
瓦缶胜金玉:指质朴的器具胜过奢华的装饰。
园蔬愈珍馐:指自家种的蔬菜胜过山珍海味。
三姑六婆:泛指各种不正当的女性职业或行为。
婢美妾娇:指家中的婢女和妾室过于美丽娇艳。
童仆勿用俊美:指不要雇佣过于俊美的仆人。
妻妾切忌艳妆:指妻妾不要过分打扮。
祭祀不可不诚:指祭祀祖先要真诚。
经书不可不读:指要学习经典书籍。
居身务期质朴:指生活要朴素。
教子要有义方:指教育子女要有正确的方法。
与肩挑贸易:指与小商贩交易。
温恤:指关心和帮助。
刻薄成家:指通过苛刻手段积累财富。
伦常乖舛:指家庭伦理关系混乱。
分多润寡:指分配要公平。
法肃辞严:指规矩要严格。
听妇言:指听从妻子的意见。
乖骨肉:指疏远亲人。
重资财:指过分看重钱财。
薄父母:指不孝顺父母。
嫁女择佳婿:指为女儿选择好丈夫。
娶媳求淑女:指为儿子选择贤惠的妻子。
谄容:指谄媚的表情。
骄态:指傲慢的态度。
争讼:指争吵和诉讼。
多言:指说话过多。
凌逼孤寡:指欺负弱势群体。
恣杀生禽:指随意杀害动物。
乖僻自是:指性格古怪且自以为是。
颓惰自甘:指懒惰且不思进取。
狎昵恶少:指与不良少年交往。
屈志老成:指屈从于年长者的意见。
谮诉:指诽谤和诬告。
施惠勿念:指帮助别人不要图回报。
受恩莫忘:指接受别人的恩惠要铭记。
馀地:指留有余地。
妒忌心:指嫉妒的心理。
喜幸心:指幸灾乐祸的心理。
善欲人见:指做好事希望别人知道。
恶恐人知:指做坏事害怕别人知道。
淫心:指不正当的欲望。
匿怨:指隐藏怨恨。
暗箭:指暗中伤害别人。
家门和顺:指家庭和睦。
饔飧不继:指生活贫困。
国课早完:指按时完成国家税收。
囊橐无馀:指没有多余的财物。
读书志在圣贤:指读书的目的是成为圣贤。
为官心存君国:指做官要心系国家和君主。
守分安命:指安守本分,顺应命运。
顺时听天:指顺应时势,听从天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朱子家训-全文-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朱子家训》,是朱熹为家族成员制定的行为规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家庭伦理、道德修养和生活智慧。全文以简洁的语言,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强调了节俭、勤奋、诚信、孝顺等传统美德。
首先,文中强调了生活的规律性和节俭的重要性。’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和’既昏便息,关锁门户’体现了古人注重时间管理和生活秩序的观念。’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则告诫人们要珍惜资源,反对浪费。这种节俭的思想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约束,也是对社会资源的尊重。
其次,文中强调了家庭伦理的重要性。’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体现了对祖先的尊敬和对后代教育的重视。’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则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公平。这些内容反映了儒家思想中’齐家’的理念,即通过家庭内部的和谐来实现社会的稳定。
此外,文中还涉及了为人处世的智慧。’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告诫人们要克制欲望,避免因贪图小利而招致祸患。’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则强调了公平交易和关爱弱者的道德准则。这些内容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义利之辨’,即在利益面前要坚守道德底线。
最后,文中还提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强调了读书和做官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成为圣贤和为国家服务。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即将个人的修养与社会的责任紧密结合。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是一份家庭行为规范,更是一部浓缩了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它通过具体的日常生活细节,传达了深刻的道德理念和人生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