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木部-山茱萸

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木部-山茱萸-原文

味酸平。

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久服轻身。

一名蜀枣。

生山谷。

《吴普》曰,山茱萸,一名鬾实,一名鼠矢,一名鸡足,神农黄帝雷公扁鹊酸无毒,岐伯辛,一经酸,或生冤句琅邪,或东海承县,叶如梅,有刺毛,二月,华如杏四月实如酸枣,赤,五月采实。(《御览》)

《名医》曰,一名鸡足,一名鬾实,生汉中及琅邪冤句,东海承县,九月十月采实,阴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木部-山茱萸-译文

味道酸,性质平和。

主要治疗心下部位的邪气,寒热症状,温中散寒,祛除寒湿痹痛,驱除三种寄生虫。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又称蜀枣。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山茱萸,又名鬾实、鼠矢、鸡足。神农、黄帝、雷公、扁鹊认为它酸,但没有毒性。岐伯认为它辛,有一种说法认为它产于冤句、琅邪,或者东海承县。叶子像梅子,有刺毛。二月开花像杏花,四月结的果实像酸枣,颜色是红色的,五月采摘果实。(《御览》)

《名医》说,又名鸡足、鬾实,生长在汉中和琅邪冤句、东海承县。九月或十月采摘果实,阴干保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木部-山茱萸-注解

味酸平:味酸平指的是山茱萸的口感和药性,酸味表示其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平性则表示其性质平和,不会产生过度的寒热之效。

主心下邪气:主心下邪气指的是山茱萸能治疗心下部位的邪气,邪气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疾病或不适。

寒热:寒热是指山茱萸可以治疗寒性或热性的疾病,具有调和阴阳的作用。

温中:温中是指山茱萸能够温暖中焦,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

逐寒湿痹:逐寒湿痹表示山茱萸能够驱散寒湿,治疗痹症,即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

去三虫:去三虫是指山茱萸有驱虫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肠道寄生虫。

久服轻身:久服轻身意味着长期服用山茱萸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可能是指增强体质、减肥等效果。

一名蜀枣:一名蜀枣是指山茱萸的别名,蜀枣可能是因其产地或外形类似枣子而得名。

生山谷:生山谷说明山茱萸的生长环境,通常生长在山谷等地。

山茱萸:山茱萸是一种中药材,学名为Mammea chinensis Benth.,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鬾实:鬾实是山茱萸的别名,可能是因为其果实形态而得名。

鼠矢:鼠矢是山茱萸的别名,可能是因为其果实形状类似鼠粪。

鸡足:鸡足是山茱萸的别名,可能是因为其果实形状类似鸡足。

神农黄帝雷公扁鹊:神农、黄帝、雷公、扁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这里提及他们可能是为了强调山茱萸的药用历史悠久。

酸无毒:酸无毒表示山茱萸的味道是酸的,但无毒性。

岐伯:岐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相传为黄帝的臣子,这里提及他可能是为了说明山茱萸的药性。

一经酸:一经酸可能是指山茱萸在《神农本草经》中的分类,认为其味道是酸的。

生冤句琅邪:冤句和琅邪是古代地名,冤句可能指现在的山东省曲阜市,琅邪可能指现在的山东省临沂市。

东海承县:东海承县再次提及,说明山茱萸在东海承县等地生长。

叶如梅:叶如梅表示山茱萸的叶子形状类似梅树叶子。

有刺毛:有刺毛说明山茱萸的叶子表面有刺,可能是指叶缘或叶柄上的刺。

二月华如杏:二月华如杏表示山茱萸的花在二月开放,花形类似杏花。

四月实如酸枣:四月实如酸枣表示山茱萸的果实成熟于四月,果实形状类似酸枣。

赤:赤表示山茱萸的果实颜色为红色。

五月采实:五月采实说明山茱萸的果实通常在五月采摘。

一名鸡足:再次提及鸡足,可能是为了强调山茱萸的别名。

生汉中及琅邪冤句:生汉中及琅邪冤句说明山茱萸在汉中和琅邪冤句等地生长。

九月十月采实:九月十月采实表示山茱萸的果实通常在九月或十月采摘。

阴干:阴干是指将山茱萸果实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以保存其药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木部-山茱萸-评注

味酸平。

此句简明扼要地描述了山茱萸的口感和性质。‘味酸’表明山茱萸的味道偏酸,而‘平’则说明其性质平和,不具有强烈的寒热之性。这一描述符合中医对药材性质的分类,为后文对其功效的阐述奠定了基础。

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此句详细说明了山茱萸的主要功效。‘主心下邪气’指的是山茱萸能够调和心下部位的邪气,‘寒热’表明其能够调和人体的寒热平衡,‘温中’则说明其具有温煦中焦的作用。‘逐寒湿痹’指出山茱萸可以驱除寒湿痹痛,‘去三虫’则表明其具有驱虫的功效。这些功效体现了山茱萸在中医理论中的多重作用。

久服轻身。

‘久服轻身’是对山茱萸长期服用效果的描述。在中医理论中,轻身意味着身体轻盈,精神焕发,是健康长寿的象征。此句反映了山茱萸在养生方面的潜力。

一名蜀枣。

此句是对山茱萸别名的记载,‘蜀枣’表明山茱萸在古代可能产自蜀地,且与枣有相似之处。

生山谷。

‘生山谷’说明了山茱萸的生长环境,即山谷之中,这样的描述有助于后人寻找和采集。

《吴普》曰,山茱萸,一名鬾实,一名鼠矢,一名鸡足,神农黄帝雷公扁鹊酸无毒,岐伯辛,一经酸,或生冤句琅邪,或东海承县,叶如梅,有刺毛,二月,华如杏四月实如酸枣,赤,五月采实。(《御览》)

此段引用了《吴普本草》中对山茱萸的记载。‘一名鬾实,一名鼠矢,一名鸡足’列举了山茱萸的多个别名,丰富了其文化内涵。‘神农黄帝雷公扁鹊酸无毒’等描述则是对山茱萸药性的肯定,体现了古人对药材认识的深度。‘或生冤句琅邪,或东海承县’指出了山茱萸的产地,‘叶如梅,有刺毛’等是对其形态特征的描述,‘二月,华如杏四月实如酸枣,赤,五月采实’则是对其生长周期的记录,这些信息对于了解山茱萸的生长习性和药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名医》曰,一名鸡足,一名鬾实,生汉中及琅邪冤句,东海承县,九月十月采实,阴干。

此段引用了《名医别录》中对山茱萸的记载。与《吴普本草》相比,这段记载同样提到了山茱萸的别名和产地,但特别强调了其采集时间,即‘九月十月采实,阴干’,这为后人的采集和使用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木部-山茱萸》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87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