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贝子

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贝子-原文

味咸平。

主目翳,鬼注,虫毒,腹痛,下血,五癃,利水道,烧用之良。

生池泽。

《名医》曰:一名贝齿,生东海。

案《说文》云:贝,海介虫也,居陆名飙。在水名,象形,《尔雅》云:贝小者。

郭璞云:今细贝,亦有紫色,出日南,又,小而椭。

郭璞云:即上小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贝子-译文

味道咸而平和。

主治眼睛模糊,鬼神附体,虫毒侵袭,腹痛,便血,五种淋病,能利水道,烧煮后使用效果良好。生长在池塘和沼泽中。

《名医》记载:这种东西又叫做贝齿,生长在东海。

根据《说文解字》的说法:贝,是海里的甲壳类动物,在陆地上叫做飙。在水里叫做贝,形状像贝壳,《尔雅》中说:贝中体型较小的。

郭璞注解:现在的细贝,也有紫色的,出产于日南,还有,小而呈椭圆形的。

郭璞注解:上面提到的就是那种小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贝子-注解

味咸平:指贝类食物的味道咸而平和,适合食用。

主目翳:指贝类食物有治疗眼疾的作用,‘主’在这里是‘主要治疗’的意思。

鬼注:古代医书中提到的疾病名称,具体含义不明,可能指某种神秘或难以解释的病症。

虫毒:指由虫类引起的毒害,可能指某些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腹痛:指腹部疼痛,是常见的症状。

下血:指从肛门排出血液,是某些疾病的表现。

五癃:‘五’在此可能指多种,‘癃’指小便不利或尿频尿急等症状,‘五癃’可能指多种与小便有关的疾病。

利水道:指有助于水道的畅通,即有助于排尿或消肿。

烧用之良:指用火烧制后使用效果较好。

生池泽:指贝类生活在池塘或湖泊中。

贝齿:指贝类动物的壳,有时被用作药材。

东海:指中国东部的一个海域,古代医学文献中常提到的产贝之地。

海介虫:指生活在海洋中的甲壳类动物,贝类属于此类。

飙:同‘螭’,古代对某些甲壳类动物的称呼。

象形:指文字的形状模仿其所代表的事物,贝的形状。

尔雅:古代中国的一部词典,用于解释古代汉语中的词语。

郭璞:晋代学者,对《尔雅》中的词语有详细注释。

细贝:指体型较小的贝类。

紫色:指颜色,某些贝类可能呈现紫色。

日南: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越南北部,指产贝之地。

椭:指形状,椭圆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贝子-评注

味咸平,此句描述了该药材的口感和性质。‘味咸’表明其味道咸涩,‘平’则表示其性质平和,无过于强烈或过于温和的药性,适合调和身体机能,适合多种体质的人群使用。

主目翳,鬼注,虫毒,腹痛,下血,五癃,利水道,烧用之良。此段列举了该药材的主治疾病,包括眼科疾病、鬼邪所致的疾病、虫毒侵袭、腹痛、出血、五种淋病(五癃),以及利水道的作用。‘烧用之良’说明该药材经过烧制后使用效果更佳。

生池泽,这里的‘生’指的是生长,‘池泽’则指湖泊和沼泽地区,表明该药材的生长环境。

《名医》曰:一名贝齿,生东海。这句话引用了《名医》一书中的内容,指出这种药材又称贝齿,生长在东海地区。‘一名’表明除了贝齿之外,可能还有其他名称,但此处未提及。

案《说文》云:贝,海介虫也,居陆名飙。在水名,象形,《尔雅》云:贝小者。郭璞云:今细贝,亦有紫色,出日南,又,小而椭。郭璞云:即上小贝。此段引用了《说文解字》中的解释,详细描述了‘贝’字的含义和形态。‘海介虫也’说明贝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居陆名飙’则是指这种生物在陆地上被称为飙,‘在水名,象形’说明贝在水中时形状像某种物体。‘《尔雅》云’和‘郭璞云’分别引用了《尔雅》和郭璞的解释,进一步说明了贝的特点,包括大小、颜色、产地等。这些描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贝的认识,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生物的细致观察和记录。

整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描述药材的药性、主治疾病、生长环境以及相关的历史文献引用,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这种药材的全面信息,展现了古人对自然和医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这种对药材的详细描述也体现了古人在医药领域的严谨态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贝子》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84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