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蠮螉

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蠮螉-原文

味辛平。

主久聋,咳逆,毒气,出刺出汗。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土蜂,生熊耳及牂柯,或人屋间。

案《说文》云:蠃,蒲卢,细要土蜂也,或作螺蠃,螺蠃也。

《广雅》云:土蜂,蠮螉也,《尔雅》土蜂。

《毛诗》云:螟蛉有子,螺蠃负之,《传》云螺蠃,蒲卢也。

礼记云:夫政也者,蒲卢也。

郑云:蒲卢,果蠃,谓土蜂也。

方言云:其小者谓之蠮螉,或谓之蚴蜕,《说文》无蠮字或当为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蠮螉-译文

味道辛辣,性质平和。

主要用于治疗长期的耳聋,咳嗽,逆气,以及排出毒气,促进出汗。生长在山谷中。

《名医》一书说:这种植物叫做土蜂,生长在熊耳山和牂柯山,有时也生长在人的屋檐下。根据《说文解字》的说法:蠃,是一种细腰的土蜂,有时也写作螺蠃,就是螺蠃。

《广雅》中说:土蜂,是蠮螉,也就是《尔雅》中提到的土蜂。

《毛诗》中说:螟蛉有子,螺蠃负之,《传》中说螺蠃就是蒲卢。

《礼记》中说:政治,就像蒲卢。

郑玄说:蒲卢,是果蠃,指的是土蜂。

《方言》中说:小的土蜂被称为蠮螉,或者叫做蚴蜕,《说文解字》中没有‘蠮’字,或许应该是指‘医’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蠮螉-注解

味辛平:味辛,指味道辛辣;平,指性质平和。这里描述的是某种药物的味道和性质。

主久聋:主,主治;久聋,指长期失聪。这里指的是这种药物可以治疗长期失聪的病症。

咳逆:咳逆,指咳嗽并且伴有呕吐的症状。

毒气:毒气,指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或毒素。

出刺出汗:出刺,指排出体内的刺状物质;出汗,指身体排出汗液。这里可能指的是药物可以促使身体排出毒素。

生川谷:生,生长;川谷,指河流山谷。这里指的是这种药物生长在河流山谷之中。

土蜂:土蜂,指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蜂类昆虫,也称为地蜂或土蜂。

熊耳:熊耳,指一种植物,具体名称不详,可能与土蜂的生长环境有关。

牂柯:牂柯,指一种植物,具体名称不详,可能与土蜂的生长环境有关。

人屋间:人屋间,指人类的居住房屋内。

蠃:蠃,指一种昆虫,即土蜂,有时也写作螺蠃。

蒲卢:蒲卢,指土蜂,古代文献中有时将土蜂称为蒲卢。

细要:细要,指细小的部分。

螺蠃:螺蠃,指一种昆虫,即土蜂,有时也写作螺蠃。

《名医》:《名医》,指古代的医学著作。

《说文》:《说文》,指《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编撰的汉字字典。

《广雅》:《广雅》,指古代的一部词典。

《尔雅》:《尔雅》,古代的一部词典,用于解释古代的词语。

《毛诗》:《毛诗》,即《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螟蛉:螟蛉,一种昆虫,即苍蝇的幼虫。

负之:负之,指携带或背负。

《传》:《传》,指对经典文献的注释或解释。

礼记:礼记,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仪制度。

政也者:政也者,指政治。

郑云:郑云,指郑玄,东汉时期的经学家,对古代经典有深入研究。

果蠃:果蠃,指土蜂。

方言:方言,指不同地区的方言。

蠮螉:蠮螉,指一种昆虫,即土蜂。

蚴蜕:蚴蜕,指昆虫的幼虫蜕皮。

《说文》无蠮字或当为医:《说文》无蠮字或当为医,指《说文解字》中没有记载‘蠮’字,或者‘蠮’字应该是指医学上的某种含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蠮螉-评注

味辛平,这是对土蜂味道的描述,辛表示其味道辛辣,平则说明其性质平和。在中医理论中,药物的性味是判断其功效的重要依据,辛味有发散、行气的作用,平性则表示其性质稳定,不会过于偏激。

主久聋,咳逆,毒气,出刺出汗,这些是土蜂的主治功能。久聋指的是长期耳聋,咳逆是指咳嗽气逆,毒气可能指的是体内毒素,出刺出汗则是其驱邪外出的作用。这些描述体现了土蜂在古代中医中的应用,具有清热解毒、驱邪通窍的功效。

生川谷,这句话说明了土蜂的生长环境,川谷即山谷,暗示土蜂多生长在山谷之间,这种环境可能与土蜂的药用特性有关。

《名医》中的记载,将土蜂与土蜂的别名相联系,如土蜂、蒲卢、细腰土蜂、螺蠃等,这些别名反映了古人对土蜂形态和特性的认识,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命名习惯。

《广雅》和《尔雅》中的记载,进一步说明了土蜂的别名和分类,如土蜂、蠮螉等,这些记载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土蜂的认识,也反映了古人对生物分类的初步尝试。

《毛诗》中的引用,将土蜂与螟蛉相联系,螟蛉有子,螺蠃负之,这里的螺蠃即指土蜂,负之则是指土蜂能够负螟蛉之子,这种描述充满了诗意,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赞美。

《礼记》中的引用,将土蜂与政治相联系,夫政也者,蒲卢也,这里的蒲卢即指土蜂,郑玄的解释将其视为果蠃,即土蜂,这种联系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象征性解读。

方言中的记载,说明了土蜂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呼,如蠮螉、蚴蜕等,这种地域性的差异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多元认识。

《说文》中的记载,提到了蠮字,但指出其可能应为医,这反映了古人在文字使用上的灵活性和对字义的理解,也说明了古人对土蜂药用价值的重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蠮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84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