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蛇蜕

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蛇蜕-原文

味咸平。

主小儿百二十种惊痫,葜疭、瘨疾,寒热,肠痔,虫毒,蛇痫。火熬之良。

一名龙子衣,一名蛇符,一名龙子单衣,一名弓皮。

生川谷及田野。

“《吴普》曰:蛇蜕,一名龙子单衣,一名弓皮,一名蛇附,一名蛇筋,一名龙皮,一名龙单衣(《御览》).”

“《名医》曰:一名龙子皮,生荆州,五月五日,十五日、取之良.”

案《说文》云: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尾形,或作蛇蜕,蛇蝉所解皮也。

“《广雅》云:蝮蜟蜕也.”

“《中山经》云:来山多空夺.”

“郭璞云:即蛇皮脱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蛇蜕-译文

味道咸而平和。

主要治疗小儿的一百二十种惊痫、抽搐、疾病,以及寒热、肠痔、虫毒、蛇毒引起的痫病。用火熬制效果很好。又称为龙子衣、蛇符、龙子单衣、弓皮。生长在山谷和田野中。

《吴普》说:蛇蜕,又称为龙子单衣、弓皮、蛇附、蛇筋、龙皮、龙单衣(《御览》)。

《名医》说:又称为龙子皮,生长在荆州,五月五日、十五日采集效果最好。

根据《说文》记载:它,是虫的一种,从虫字旁而成长,形状像冤,尾巴弯曲,有的写作蛇蜕,是蛇脱下的皮。

《广雅》说:蝮蜟蜕。

《中山经》说:来山有很多空夺。

郭璞说:就是蛇脱下的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蛇蜕-注解

味咸平:指蛇蜕的味道是咸而平和的,这里的‘味’指的是食物或药物的口感,‘咸’在这里指的是味道咸,‘平’则表示味道不偏不倚,适合大多数人食用。

小儿百二十种惊痫:指小孩子可能会出现的120种不同的惊痫症状,惊痫在这里指的是因惊吓或疾病导致的抽搐、痉挛等症状。

葜疭:葜疭,可能是指一种皮肤病,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和古代医学知识来解释。

瘨疾:瘨疾,可能是指一种疾病,‘瘨’字在古代医学文献中较少见,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和古代医学知识来解释。

寒热:寒热,指人体感受到的冷热症状,常用来形容疾病的症状,如疟疾等。

肠痔:肠痔,指肠道中的痔疮,即肛门周围静脉曲张形成的肿块。

虫毒:虫毒,指由寄生虫或虫类引起的毒素。

蛇痫:蛇痫,可能是指因蛇咬伤或蛇毒引起的疾病。

火熬之良:火熬之良,指的是用火煎熬的方法来处理蛇蜕,认为这样可以增强其药效。

龙子衣:龙子衣,指蛇蜕的别称,可能是因为蛇蜕在古代被认为有神秘或神圣的象征意义。

蛇符:蛇符,可能是古代用来驱邪或治疗疾病的符咒,与蛇蜕有关联。

龙子单衣:龙子单衣,同‘龙子衣’,是蛇蜕的别称。

弓皮:弓皮,同‘弓皮’,是蛇蜕的别称。

生川谷及田野:生川谷及田野,指蛇蜕生长在河流山谷和田野之间。

吴普:吴普,可能是古代某位医学家的名字,或者是《吴普本草》的作者。

蛇附:蛇附,可能是指蛇蜕附着的蛇体部分。

蛇筋:蛇筋,可能是指蛇蜕中的筋状物质。

龙皮:龙皮,同‘龙子衣’,是蛇蜕的别称。

龙单衣:龙单衣,同‘龙子衣’,是蛇蜕的别称。

《御览》:《御览》,古代的一部类书,由唐代官修,内容广泛,包括天文、地理、人事、草木、鸟兽等。

《名医》:《名医》,可能是指古代某部医学著作或医学家的名字。

荆州:荆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西部,是古代的重要城市之一。

五月五日:五月五日,指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十五日:十五日,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通常与月圆之夜有关。

《说文》:《说文》,即《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中国最早的字典之一,对汉字进行了系统的解释。

它:它,古代汉字,指虫类,尤其是蛇。

冤:冤,通‘蜷’,指蜷缩。

曲尾形:曲尾形,指尾巴弯曲的形状。

蛇蝉所解皮也:蛇蝉所解皮也,指蛇和蝉蜕皮的现象。

《广雅》:《广雅》,古代的一部综合性词典,由东汉刘熙著。

蝮蜟蜕也:蝮蜟蜕也,指蝮蜥(一种有毒的蜥蜴)蜕皮的现象。

《中山经》:《中山经》,古代地理著作,记载了古代中山地区的山川、物产、风俗等。

来山:来山,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空夺:空夺,可能是指山中的洞穴或空地。

郭璞:郭璞,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学者,对《尔雅》等古代文献有重要注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蛇蜕-评注

味咸平,此句描述了蛇蜕的口感和性质。在中医理论中,味咸平意味着蛇蜕的味道适中,既不寒也不热,具有平和的性质,适合多种体质的人群使用。

主小儿百二十种惊痫,葜疭、瘨疾,寒热,肠痔,虫毒,蛇痫。火熬之良。此段列举了蛇蜕的主治疾病,包括小儿常见的一些疾病,如惊痫、葜疭、瘨疾等,以及一些内病如寒热、肠痔、虫毒和蛇痫。火熬之良则表明蛇蜕经过火煮后,药效更佳,这一点体现了古人对药物炮制的重视。

一名龙子衣,一名蛇符,一名龙子单衣,一名弓皮。生川谷及田野。这四句是对蛇蜕的别称和生长环境的描述。龙子衣、蛇符、龙子单衣、弓皮都是对蛇蜕的象征性命名,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崇拜和想象。生川谷及田野则说明了蛇蜕的生长环境,通常生长在山谷和田野之间,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认识。

《吴普》曰:蛇蜕,一名龙子单衣,一名弓皮,一名蛇附,一名蛇筋,一名龙皮,一名龙单衣(《御览》)。这段话引用了《吴普》对蛇蜕的描述,进一步丰富了蛇蜕的别称,并提到了《御览》这一典籍,显示了古人对文献资料的重视。

《名医》曰:一名龙子皮,生荆州,五月五日,十五日、取之良。这段话引用了《名医》对蛇蜕的描述,指出了蛇蜕的另一个别称——龙子皮,并说明了在荆州地区,五月五日和十五日采集的蛇蜕效果更佳,体现了古人对采集时间的选择。

案《说文》云: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尾形,或作蛇蜕,蛇蝉所解皮也。《广雅》云:蝮蜟蜕也。《中山经》云:来山多空夺。郭璞云:即蛇皮脱也。这里引用了《说文》、《广雅》、《中山经》和郭璞的解释,对蛇蜕的形态、来源和名称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蛇蜕》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83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