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荧火-原文
味辛微温。
主明目,小儿火创伤,热,气,蛊毒,鬼注,通神。
一名夜光(《御览》引云,一名熠耀,一名即照,《大观本》,作黑字)。
生池泽。
“《吴普》曰:荧火一名夜照,一名熠耀,一名救火,一名景天,一名据火,一名挟火(艺文类聚)。”
“《名医》曰:一名放光,一名熠耀,一名即照,生阶地,七月七日收,阴干。”
案《说文》云:(上炎下舛),兵死及牛马之血为磷,鬼火也,从炎舛。
“《尔雅》云:荧水即照。郭璞云:夜飞,腹下有火。”
“《毛诗》云:熠耀宵行,《传》云熠耀,磷也,磷,荧火也,月令云:季夏之月,腐草化为荧。郑元云:萤飞虫,萤火也,据毛苌以萤为磷,是也,《说文》无萤字,当以磷为之,《尔雅》作荧,亦是,旧作萤,非。又按月令,腐草为萤,当是蠲字假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荧火-译文
味道辛辣,微温。
主要功效是明目,对小儿火伤、创伤、热病、气病、蛊毒、鬼火有治疗作用。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夜光(《御览》引用说,还有一个名字叫熠耀,还有一个名字叫即照,《大观本》中用黑字标注)。生长在池塘和湖泊中。
《吴普》说:萤火虫的名字有夜照、熠耀、救火、景天、据火、挟火(艺文类聚)。
《名医》说:还有一个名字叫放光、熠耀、即照,生长在台阶和地面上,在七月七日采集,阴干保存。
根据《说文》的说法:(上炎下舛),兵死及牛马之血为磷,鬼火也,从炎舛。《尔雅》说:荧水即照。郭璞说:夜晚飞行的虫子,腹部下有火。
《毛诗》说:熠耀宵行,《传》说熠耀,就是磷,磷,也就是萤火。《月令》说:季夏之月,腐草化为荧。郑元说:萤飞虫,就是萤火虫。根据毛苌的解释,萤就是磷,这是正确的,《说文》中没有萤字,应该用磷来代替,《尔雅》中作荧,也是这样,以前写作萤,是不对的。再根据《月令》,腐草化为萤,应该是‘蠲’字的假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荧火-注解
味辛微温:味辛,指味道辛辣;微温,指性质温和。在中医药学中,这种描述通常用来描述药材的药性。
主明目:主,主要功能;明目,指有明目、改善视力的作用。
小儿火创伤,热,气,蛊毒,鬼注,通神:小儿火创伤,指儿童因火伤造成的创伤;热,指发热症状;气,指与气滞、气虚相关的症状;蛊毒,指古代传说中的毒虫或毒物;鬼注,指鬼神附体或疾病;通神,指具有通灵的能力。
一名夜光:一名,通“一名”,意为别名;夜光,指夜晚发光的物体。
熠耀:熠耀,形容光亮闪烁的样子。
即照:即照,意为立刻照亮。
生池泽:生,生长;池泽,指池塘和沼泽地,这里指荧火生长的地方。
吴普:吴普,古代医学家。
荧火:荧火,即萤火虫。
一名夜照:一名夜照,指萤火虫的别名。
一名救火:一名救火,指萤火虫的别名,可能因为其光亮能照亮黑暗,给人带来希望。
一名景天:一名景天,指萤火虫的别名,景天可能是指萤火虫的光亮如天空中的星辰。
一名据火:一名据火,指萤火虫的别名,据火可能是指萤火虫的尾部有类似火苗的形状。
一名挟火:一名挟火,指萤火虫的别名,挟火可能是指萤火虫携带火种的形象。
艺文类聚:艺文类聚,古代类书名。
《名医》:《名医》,古代医学著作。
放光:放光,指发光,这里指萤火虫的发光特性。
生阶地:生阶地,指生长在台阶和地面上。
七月七日收,阴干:七月七日收,指在农历七月七日采集;阴干,指在阴凉处晾干。
《说文》:《说文》,古代汉字字典。
兵死及牛马之血为磷,鬼火也:兵死及牛马之血为磷,鬼火也,指古代认为兵士或牛马死后血液变成磷火,即鬼火。
从炎舛:从炎舛,指字形由火和舛组成,舛可能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火焰。
《尔雅》:《尔雅》,古代辞书。
郭璞:郭璞,古代学者。
毛诗:毛诗,即《诗经》,古代诗歌总集。
熠耀宵行:熠耀宵行,指夜晚熠熠生辉地飞行。
月令:月令,古代记载每月政令的书籍。
季夏之月,腐草化为荧:季夏之月,腐草化为荧,指夏季末尾,腐烂的草会变成萤火虫。
郑元:郑元,古代学者。
毛苌:毛苌,古代学者。
当以磷为之:当以磷为之,指应该用磷来代表。
旧作萤,非:旧作萤,非,指过去错误地将萤火虫称为磷。
当是蠲字假音:当是蠲字假音,指萤火虫的名称可能是从蠲字借音而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荧火-评注
味辛微温,这句话是对荧火(萤火虫)属性的描述。在中医理论中,味辛表示其性质偏辛散,微温则说明其性质温和,不峻烈。这种属性使得荧火在古代被用来治疗多种疾病。
主明目,小儿火创伤,热,气,蛊毒,鬼注,通神。这里的‘主’指的是荧火的主要用途。‘明目’表明它可以治疗眼疾,‘小儿火创伤’则指它可以治疗儿童的热伤,‘热’和‘气’可能是指一些与热或气有关的疾病,‘蛊毒’和‘鬼注’则是指一些神秘的疾病或邪气,而‘通神’则暗示它有某种神秘的治疗效果。这些用途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萤火虫的神秘化和迷信。
一名夜光(《御览》引云,一名熠耀,一名即照,《大观本》,作黑字)。这里的‘一名’指的是荧火虫的别名。‘夜光’、‘熠耀’、‘即照’都是对萤火虫发出的光芒的形容,而《大观本》中的‘黑字’可能是指书中对荧火虫的记载或描述。
生池泽。这句话说明了荧火虫的生存环境,它们通常生活在池塘和沼泽地带,这是它们繁殖和生存的重要场所。
《吴普》曰:荧火一名夜照,一名熠耀,一名救火,一名景天,一名据火,一名挟火(艺文类聚)。这段话出自《吴普本草》,是对荧火虫别名的进一步列举,其中‘救火’、‘据火’、‘挟火’等名称反映了人们对荧火虫的某种特殊用途的联想。
《名医》曰:一名放光,一名熠耀,一名即照,生阶地,七月七日收,阴干。这段话出自《名医别录》,对荧火虫的别名和采集时间、处理方法进行了描述。‘放光’、‘熠耀’、‘即照’是对其光芒的形容,‘生阶地’说明其生长在台阶和地面上,‘七月七日收’和‘阴干’则是古代对草药采集和保存的方法。
案《说文》云:(上炎下舛),兵死及牛马之血为磷,鬼火也,从炎舛。《尔雅》云:荧水即照。郭璞云:夜飞,腹下有火。《毛诗》云:熠耀宵行,《传》云熠耀,磷也,磷,荧火也,月令云:季夏之月,腐草化为荧。郑元云:萤飞虫,萤火也,据毛苌以萤为磷,是也,《说文》无萤字,当以磷为之,《尔雅》作荧,亦是,旧作萤,非。又按月令,腐草为萤,当是蠲字假音。这一段话综合了《说文》、《尔雅》、《毛诗》等多部古代文献,对荧火虫的起源、形态和名称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上炎下舛’是《说文》中对‘荧’字的解释,‘兵死及牛马之血为磷’则是将荧火与磷火联系起来,‘荧水即照’和‘夜飞,腹下有火’则是《尔雅》和郭璞对荧火虫的描述,《毛诗》中的‘熠耀宵行’和‘磷’则是将荧火虫与磷火联系起来,‘月令’和郑元的解释则是对荧火虫起源的一种说法。这些文献的引用,展示了古代学者对萤火虫的深入研究和多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