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陆英

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陆英-原文

味苦寒。

主骨间诸痹,四肢拘挛,疼酸,膝寒痛,阴痿,短气,不足,脚肿。生川谷。

<名医>曰:生熊耳及冤句,立秋采,又曰蒴藋,味酸温有毒,一名荲(今本误作堇),一名芨,生四野,春夏采叶,秋冬采茎根。

案《说文》云:堇草也,读若厘,芨荲草也,读若急,藋厘草也。

<广雅>云:盆,陆英苺也。

<尔雅>云:芨荲草。

<唐本>注陆英云:此物蒴藋是也,后人不识,浪出蒴藋条。

今注云:陆英,味苦寒无毒,蒴藋味酸温有毒,既此不同,难谓一种,盖其类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陆英-译文

味道苦而寒。

主要用于治疗骨间的各种痹症,四肢拘挛,疼痛酸楚,膝盖寒冷疼痛,阴部痿弱,短气,身体虚弱,脚部水肿。生长在山谷中。

《名医》说:野生熊耳和冤句,在立秋时采摘,又称为蒴藋,味道酸而温,有毒,又名荲(现在的书籍误写作堇),又名芨,生长在田野之间,春夏季节采摘叶子,秋冬季节采摘茎和根。

根据《说文》记载:堇草,读音像‘荏’,芨荲草,读音像‘急’,藋厘草。《广雅》说:盆,是陆英苺。《尔雅》说:芨荲草。《唐本》注释陆英说:这个植物就是蒴藋,后来的人不认识,错误地列出了蒴藋的条目。现在的注释说:陆英,味道苦而寒,无毒,蒴藋味道酸而温,有毒,既然两者有这样的不同,难以说它们是同一种植物,可能是属于同一类植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陆英-注解

味苦寒:味苦寒是指这种草药的味道苦,性质寒冷。在中医理论中,苦味具有清热、解毒、燥湿的作用,寒性则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骨间诸痹:主骨间诸痹指的是这种草药主要用于治疗骨间关节的各种痹症,即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四肢拘挛:四肢拘挛是指四肢肌肉紧张,活动受限,多见于中风后遗症或肌肉疾病。

疼酸:疼酸是指疼痛伴有酸软的感觉,常见于肌肉、关节疼痛等。

膝寒痛:膝寒痛是指膝盖部位感到寒冷和疼痛,常见于关节炎等疾病。

阴痿:阴痿是指男性性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阴茎勃起困难或勃起不坚。

短气:短气是指呼吸急促,气喘吁吁,多见于心肺功能不足或呼吸道疾病。

不足:不足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身体虚弱,气血不足。

脚肿:脚肿是指脚部出现肿胀,常见于静脉曲张、心脏疾病等。

生川谷:生川谷指的是这种草药生长在山谷之间,川谷可能指山谷或河流。

生熊耳及冤句:生熊耳及冤句指的是这种草药生长在熊耳山和冤句山附近。

立秋采:立秋采是指这种草药在立秋这一天采摘,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为每年的8月7日或8日,是秋季的开始。

蒴藋:蒴藋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具体指什么植物在文中没有明确说明。

荲:荲(今本误作堇)是一种植物的名称,今本误作堇可能是因为古文中的字迹模糊或传抄错误。

芨:芨是一种植物的名称,与荲类似,但具体指什么植物在文中没有明确说明。

生四野:生四野指的是这种植物生长在田野的四面八方。

春夏采叶,秋冬采茎根:春夏采叶,秋冬采茎根是指这种植物在春夏季节采摘叶子,秋冬季节采摘茎和根。

说文:《说文》是东汉许慎编撰的一部解释汉字形义和字源的字书。

广雅:《广雅》是东汉魏伯阳编撰的一部综合性辞书。

尔雅:《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词典,由周公旦编纂,后经多人增补。

唐本:唐本可能指的是唐代的一些文献或书籍。

陆英:陆英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具体指什么植物在文中没有明确说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陆英-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名医别录》,是对一种草药的描述。首先,‘味苦寒’是对该草药味道和性质的描述,‘苦’字体现了其苦涩的味道,‘寒’字则表明其性质为寒凉,这在中医理论中通常意味着具有清热解毒、祛寒止痛的功效。

‘主骨间诸痹,四肢拘挛,疼酸,膝寒痛,阴痿,短气,不足,脚肿’是对该草药主治病症的详细列举。这些病症涉及骨关节、肌肉、神经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等多个方面,说明这种草药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生川谷’说明了这种草药的生长环境,‘川谷’指的是山谷,暗示这种草药多生长在湿润的山谷中,这也符合许多草药的生长习性。

《名医》中的记载进一步丰富了这种草药的信息,‘生熊耳及冤句,立秋采’说明了采集的时间和方法,‘熊耳’和‘冤句’可能是古代对某些地区的称呼,‘立秋采’则指在立秋时节采集,这体现了古人对草药采集时机的重视。

‘蒴藋’是对这种草药的另一种称呼,‘味酸温有毒’则是对其性质的另一种描述,与之前的‘味苦寒’有所不同,这反映了古代医学家对草药认识的多样性。

《说文》和《广雅》中的记载则是对这种草药名称和类别的解释,‘堇草’、‘芨荲草’、‘藋厘草’等名称的解读,体现了古人对草药命名的细致和严谨。

‘陆英’和‘蒴藋’虽然名称不同,但《唐本》注解认为它们是同一种草药,这种观点反映了古代医学家对草药分类和命名的探讨。‘难谓一种,盖其类尔’则表明,尽管名称和性质有所差异,但这种草药可能属于同一类,这体现了古人对草药分类的灵活性。

总体来看,这段古文不仅是对一种草药的详细描述,也反映了古代医学家对草药的认识、采集、使用和分类的丰富知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陆英》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80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