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羊桃-原文
味苦寒。
主熛热,身暴赤色,风水积聚,恶疡,除小儿热。
一名鬼桃,一名羊肠。
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苌楚,一名御弋,一名铫弋,生山林及田野,二月采,阴干。”
案《说文》云:苌,苌楚铫弋,一名羊桃。
“《广雅》云:鬼桃铫戈羊桃也。”
“《中山经》云:丰山多羊桃,状如桃而方,茎可以为皮张。”
“《尔雅》云:长楚姚铫。”
“郭璞云:今羊桃也,或曰鬼桃,叶似桃华,白子如小麦,亦似桃。”
“《毛诗》云:隰有铫楚。”
“《传》云:苌楚,铫弋也。”
“陆玑云:今羊桃是也,叶长而狭,华紫赤色,其枝茎弱过一尺,引蔓于草上,今人以为汲灌,重而善没,不如杨柳也,近下根,刀切其皮,著热灰中,脱之,可韬笔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羊桃-译文
味道苦而寒冷。
主要治疗热病,身体突然变得赤红,风水积聚,恶疮,可以消除小孩的热病。又名鬼桃,又名羊肠。生长在山沟和山谷中。
《名医》中说:又名苌楚,又名御弋,又名铫弋,生长在山林和田野中,二月采摘,阴干保存。
根据《说文解字》记载:苌楚、苌楚铫弋,又名羊桃。《广雅》中说:鬼桃铫戈羊桃。《中山经》记载:丰山有很多羊桃,形状像桃但呈方形,茎可以用来制作皮具。
《尔雅》中说:长楚姚铫。郭璞注解:现在的羊桃,也有人称之为鬼桃,叶子像桃花,白色的果实像小麦,也像桃。《毛诗》中说:湿地有铫楚。
《传》中说:苌楚,铫弋也。陆玑注解:现在的羊桃,叶子长而窄,花是紫红色,枝茎细弱超过一尺,沿着草蔓生长,现在人们用它来打水,虽然重但容易沉入水中,不如杨柳。靠近根部,用刀切其皮,放入热灰中,取出后可以用来包裹笔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羊桃-注解
味苦寒:味指植物的口感,苦寒则表示这种植物的味道是苦的,性质是寒性的,这在中医理论中是指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主熛热:主指主要治疗,熛热指的是体内热毒积聚,即身体出现热病症状。
身暴赤色:身指身体,暴赤色即身体突然出现红色,可能是指皮肤出现红肿等症状。
风水积聚:风水在这里指的是体内湿气和风邪的积聚,可能引起身体不适。
恶疡:恶疡是指严重的疮疡,即皮肤上的恶性溃疡。
除小儿热:除指消除,小儿热是指小儿发热的症状。
鬼桃:鬼桃是一种植物的别称,可能因为其形状或生长环境而得名。
羊肠:羊肠可能是指这种植物的茎或枝条,形状类似羊的肠道。
生川谷:生指生长,川谷即山谷,指这种植物生长在山谷之间。
苌楚:苌楚是一种植物的别称,据《说文》记载,它也是一种羊桃。
御弋:御弋可能是另一种植物的别称,具体含义不明。
铫弋:铫弋是一种植物的别称,据《广雅》记载,它也是羊桃的一种。
羊桃:羊桃是一种植物,据《中山经》描述,其形状像桃而方,茎可以用来编织。
川谷:川谷即山谷,指这种植物生长在山谷之间。
阴干:阴干是指将植物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以保存其药效。
《名医》:《名医》可能是指古代的一部医学著作。
《说文》:《说文》是东汉许慎所著的一部文字学著作,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植物的解释。
《广雅》:《广雅》是东汉刘熙编纂的一部综合性词典,其中收录了许多植物的名称和解释。
《中山经》:《中山经》是《山海经》中的一篇,记载了山川地理和其中的动植物。
《尔雅》:《尔雅》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词典,收录了许多动植物的名称和解释。
郭璞:郭璞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训诂学家,对《尔雅》等古籍有注解。
《毛诗》:《毛诗》即《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陆玑:陆玑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对《诗经》中的植物有详细的描述。
隰有铫楚:隰指低湿之地,铫楚即苌楚,这句话出自《毛诗》,意思是低湿之地有苌楚。
苌楚,铫弋也:这句话是对苌楚和铫弋的统一解释,即它们都是同一种植物。
叶长而狭,华紫赤色,其枝茎弱过一尺,引蔓于草上,今人以为汲灌,重而善没,不如杨柳也,近下根,刀切其皮,著热灰中,脱之,可韬笔管:这是一段对羊桃的详细描述,包括其叶子的形状、花的颜色、枝茎的强度、生长方式、用途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羊桃-评注
味苦寒,这是对古文中所描述的植物性质的直接描述。在中医理论中,味苦寒的植物通常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由热邪引起的疾病。这种描述体现了中医对药物性质的认识,以及对疾病机理的理解。
主熛热,身暴赤色,风水积聚,恶疡,除小儿热。这里的描述是对该植物功效的具体说明。熛热指的是体内热邪炽盛,身暴赤色则是指皮肤出现红色病变,风水积聚可能是指湿邪和风邪的混合侵袭,恶疡则是指恶性疮疡。该植物能够治疗这些症状,显示出其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散风的功效。
一名鬼桃,一名羊肠。这里的命名方式反映了古人对植物的认知和想象。鬼桃可能是因为其形状奇特或生长环境神秘而被赋予的名字,羊肠则可能是因为其枝条柔软,类似于羊肠的质地。这些命名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丰富的想象力。
生川谷,这是对植物生长环境的描述。川谷通常指的是河流山谷,这样的环境湿润,适合喜水植物的生长。这为后人对该植物的寻找和采集提供了线索。
《名医》曰:一名苌楚,一名御弋,一名铫弋,生山林及田野,二月采,阴干。这是对植物名称和采集时间的补充说明。《名医》可能是指古代的医学著作,这里的描述提供了更多关于植物名称的资料,同时也说明了该植物在山林和田野中生长,最佳采集时间为二月,阴干是为了保存其药效。
案《说文》云:苌,苌楚铫弋,一名羊桃。《广雅》云:鬼桃铫戈羊桃也。《中山经》云:丰山多羊桃,状如桃而方,茎可以为皮张。《尔雅》云:长楚姚铫。郭璞云:今羊桃也,或曰鬼桃,叶似桃华,白子如小麦,亦似桃。《毛诗》云:隰有铫楚。《传》云:苌楚,铫弋也。陆玑云:今羊桃是也,叶长而狭,华紫赤色,其枝茎弱过一尺,引蔓于草上,今人以为汲灌,重而善没,不如杨柳也,近下根,刀切其皮,著热灰中,脱之,可韬笔管。这一段引用了多种古代文献,对羊桃的形态、生长习性、用途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从《说文》、《广雅》、《中山经》、《尔雅》到《毛诗》和《传》,再到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这些文献的引用不仅丰富了羊桃的描述,也反映了古人对植物学研究的重视和积累。陆玑的描述中提到的羊桃叶长而狭,花紫赤色,以及其枝茎柔软,可以引蔓于草上,这些都是对该植物形态的生动描绘。同时,他还提到了羊桃的实用价值,如可用来汲水,以及其皮可以用来韬笔管,这些细节展示了古人对植物利用的智慧。
综合以上内容,这段古文不仅是对一种植物的详细描述,也是对古代医学、植物学、文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体现。它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认识,以及他们对药物和植物利用的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