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白芨-原文
(《御览》作芨)
味苦平。
主痈肿,恶创,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赋风,鬼击,痱缓,不收。
一名甘根,一名连及草。
生川谷。
<《吴普》曰: 神农苦,黄帝辛,李氏大寒,雷公辛无毒, 茎叶似生姜,藜芦,十月华,直上,紫赤, 根白连,二月八月九月采。 <《名医》曰: 生北山及冤句,及越山。 案隋羊公服黄精法云: 黄精一名白及亦为黄精别名, 今《名医》别出黄精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白芨-译文
这种植物的味是苦的,性质平和。
它主要用于治疗痈肿、恶疮、溃烂的疽病、阴伤、死肌、胃中的邪气、风邪侵袭、鬼击病、痱子以及肌肉不收缩等症状。
这种植物又称为甘根,或者连及草,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神农认为它味道苦,黄帝认为它味道辛辣,李氏认为它性质大寒,雷公认为它味道辛辣但无毒,它的茎叶看起来像生姜和藜芦,它在十月开花,花朵直上,颜色是紫红色,根部是白色的,二月、八月、九月采集。
《名医》说:这种植物生长在北山、冤句以及越山。
根据隋朝羊公服黄精的方法,黄精也被称为白及,是黄精的别名。现在《名医》中把黄精单独列出了一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白芨-注解
御览:《御览》是古代一部著名的类书,由唐代官修,收集了大量的古文、诗词、史书等内容。
芨:芨在此处可能是“芨芨草”的简称,芨芨草是一种草本植物,其叶可用于药用。
味苦平:指这种植物的味苦,性质平和。
主痈肿,恶创,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赋风,鬼击,痱缓,不收:这是黄精(甘根)的主治功效,包括治疗痈肿、恶创、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风邪侵袭、鬼击、痱子、肌肉萎缩等症状。
一名甘根,一名连及草:黄精的别名,甘根可能是因为其味甜而得名,连及草则可能是因其生长特性或形态与某种草相似。
生川谷:指黄精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吴普是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这里引用了他的说法。
神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被认为是农业和医药的始祖。
苦:味道苦。
辛:味道辣。
大寒:性质非常寒冷。
无毒:指这种植物没有毒性。
茎叶似生姜,藜芦:黄精的茎叶看起来像生姜和藜芦。
华:通“花”,指植物的花朵。
直上,紫赤:花朵向上生长,颜色为紫色或红色。
根白连:黄精的根是白色的,连绵不断。
二月八月九月采:黄精在二月、八月或九月采摘。
北山:指北方的高山。
冤句: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越山:指越地的山,越地指现在的浙江一带。
案:按照,根据。
隋羊公:隋朝时期的一位官员,姓羊。
服黄精法:服用黄精的方法。
白及:一种中药材,有清热解毒、消肿生肌的功效,与黄精不同。
《名医》:指古代医学典籍《名医别录》,这里引用了其内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白芨-评注
《御览》作芨,首先点明了芨草的名称来源,芨草在古代文献中被称为芨,这种命名方式体现了古人对植物名称的传承与规范。‘味苦平’一句,是对芨草味道的描述,苦味在中医药中常常与清热解毒、祛湿等功效相关联,而‘平’则表示其性质平和,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为芨草的药用价值奠定了基础。
‘主痈肿,恶创,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赋风,鬼击,痱缓,不收’这一长句,详细列举了芨草的主治疾病,从痈肿、恶创到败疽、伤阴等,这些疾病多与身体局部或内部炎症、创伤、坏死等相关,说明芨草具有广泛的药用范围。‘不收’一词,可能指的是芨草的药效能够持久,不易被身体吸收,从而保持药效。
‘一名甘根,一名连及草’这两句,是对芨草别名的介绍,‘甘根’可能是因为芨草的根部味道甘甜而得名,而‘连及草’则可能是因为芨草具有连根生长的特点。
‘生川谷’一句,描述了芨草的生长环境,川谷即山谷,说明芨草多生长在山谷之间,这也可能是其药效的一部分原因。
《吴普》的记载,提供了芨草的药性分析,神农、黄帝、李氏、雷公等古代医学家的评价,反映了芨草在古代医学中的地位。‘茎叶似生姜,藜芦’是对芨草外观的描述,‘十月华,直上,紫赤,根白连’则是对芨草花果和根部的详细描绘,这些描述有助于后人识别和采集芨草。
《名医》的记载,则介绍了芨草的产地,北山、冤句、越山等地,这些地方可能是芨草的主要产地,这也可能是芨草药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后,‘案隋羊公服黄精法云:黄精一名白及亦为黄精别名,今《名医》别出黄精条’这句话,说明了黄精和芨草之间的关系,黄精在古代医学中也有很高的地位,且与芨草有相似的药用价值。‘白及’是黄精的别名,这表明古代医学家对植物名称的理解和运用具有很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