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射干-原文
味苦平。
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
一名乌扇,一名乌蒲。
生川谷。
“《吴普》曰:射干,一名黄远也(《御览》).”
“《名医》曰:一名乌痓翣,一名乌吹,一名草姜,生南阳田野,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案《广雅》云:鸢尾乌萐,射干也。
“《荀子》劝学篇云: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
“《范子计然》云:射干根如□□□安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射干-译文
味道苦,性质平和。
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逆、喉咙肿痛、吞咽困难,能够疏散结气,治疗腹中邪气逆乱,以及饮食过热引起的症状。
又名乌扇,又名乌蒲。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射干,又名黄远(《御览》)。
《名医》说:又名乌痓翣,又名乌吹,又名草姜,生长在南阳的田野中,每年的三月三日采集根部,然后在阴凉处晾干。
根据《广雅》记载:鸢尾乌萐,就是射干。《荀子》劝学篇中说:西方有一种树木,名叫射干,它的茎长四寸。
《范子计然》说:射干的根部形状像某种东西,生长在安定地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射干-注解
味苦平:味苦平是指射干的药性味道苦,性质平和,适合用来调和身体。在中医理论中,药物的性味与其功效密切相关。
咳逆上气:咳逆上气是指咳嗽时呼吸急促,气逆于上,多见于呼吸道疾病。
喉痹咽痛不得消息: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是指喉咙肿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是咽喉疾病的表现。
散结气:散结气是指散散身体中的结块和气滞,有助于缓解身体不适。
腹中邪逆:腹中邪逆是指腹部感觉不适,可能是由邪气引起的疾病。
食饮大热:食饮大热是指饮食后感觉体内有强烈的燥热感,可能是身体内有热邪。
乌扇:乌扇是射干的别名,可能因为其形状或颜色类似乌黑的扇子而得名。
乌蒲:乌蒲也是射干的别名,可能与乌扇类似,或是由于生长环境或形态特点得名。
川谷:川谷是指河流的谷地,这里指射干生长的地理环境。
吴普:吴普是古代医家,对药物的记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射干:射干是一种植物,其根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等功效。
黄远:黄远是射干的另一种别名,可能因为其根黄色而得名。
乌痓翣:乌痓翣是射干的别名,痓可能是指痉挛或疼痛,翣可能是形容其形态。
乌吹:乌吹是射干的别名,可能因为其形状或用途而得名。
草姜:草姜是射干的别名,可能是因为其根的形状类似姜。
南阳:南阳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西南部,是射干的主要产地之一。
三月三日:三月三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前的日子,古人有在这一天采药的习惯。
阴干:阴干是指将草药放在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以保存其药效。
鸢尾乌萐:鸢尾乌萐是射干的别称,鸢尾可能是指其花形像鸢尾,乌萐则可能是其颜色的描述。
范子计然:范子计然是古代文献,对药物的记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安定:安定可能是指安定地区,也可能是对射干根形态的描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射干-评注
味苦平,这句话描述了射干的味道和药性。在中医理论中,味苦平指的是药物的味道和性质。苦味在中医中通常与清热、燥湿、泻火等功效相关,而平则表示药性平和,既不寒也不热,适合多种体质的人群使用。
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这里详细说明了射干的主治功效。咳逆上气指的是咳嗽和呼吸不畅,喉痹咽痛不得消息则是指喉咙和咽喉的疼痛,难以吞咽。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则是指射干可以疏散气结、调和脾胃、缓解因饮食过热引起的症状。
一名乌扇,一名乌蒲。这两句话是射干的别名。乌扇和乌蒲都是古人对射干形状的形容,可能是因为其根茎的颜色或形状而得名。
生川谷。这句话说明了射干的生长环境,川谷指的是山谷,说明射干多生长在山谷之中。
《吴普》曰:射干,一名黄远也(《御览》)。这里引用了《吴普本草》对射干的记载,并提到了射干的另一个别名黄远。
《名医》曰:一名乌痓翣,一名乌吹,一名草姜,生南阳田野,三月三日,采根阴干。这段话引用了《名医别录》对射干的描述,除了别名外,还提到了射干的生长季节和采集方法,即生长在南阳田野,三月三日采集根部,并阴干保存。
案《广雅》云:鸢尾乌萐,射干也。这里引用了《广雅》对射干的解释,鸢尾乌萐即指射干,说明射干属于鸢尾科植物。
《荀子》劝学篇云: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这段话引用了《荀子》中的描述,说明射干在古代文献中不仅被当作药物,还被作为一种植物进行描述。
《范子计然》云:射干根如□□□安定。这里引用了《范子计然》对射干根部的描述,但原文中缺失了具体的形状描述,只能猜测射干根部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