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女青-原文
味辛平。
主蛊毒,逐邪恶气,杀鬼温疟,辟不祥。
一名雀瓢(《御览》作翾)。
“《吴普》曰:女青一名霍由祗,神农黄帝辛(《御览》)。”
“《名医》曰:蛇衔根也,生朱崖,八月采,阴干。”
案《广雅》云:女青,乌葛也。
“《尔雅》云:雚芄兰。郭璞云:雚芄蔓生。断之,有白汁可啖。”
“《毛诗》云:芄兰之支。”
“《传》云:芄兰草也。陆玑云:一名萝摩,幽州人,谓之雀瓢。”
别录云:雀瓢白汁,注虫蛇毒,即女青苗汁也,《唐本》草,别出萝摩条,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女青-译文
味道辛辣而平和。
主要用于治疗蛊毒,驱逐邪恶之气,杀灭鬼邪和温疟,能够避免不祥之事。它又被称为雀瓢(《御览》中写作翾)。
《吴普》说:女青又称为霍由祗,神农和黄帝称之为辛(《御览》)。
《名医》说:蛇衔的根,生长在朱崖,八月份采摘,然后在阴凉处晾干。
根据《广雅》的说法:女青是乌葛。而《尔雅》中称之为雚芄兰。郭璞解释说:雚芄是蔓生的植物。切断它,会有白色的汁液可以食用。
《毛诗》中说:芄兰之支。《传》说:这是芄兰草。陆玑说:它又称为萝摩,在幽州人那里,称之为雀瓢。
别录中说:雀瓢的白色汁液可以注入虫蛇的毒液,这就是女青的幼苗汁液,《唐本》中的草药,单独列出了萝摩这一条,但并不是。
《唐本》中的草药,单独列出了萝摩这一条,但并不是女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女青-注解
味辛平:指女青的药性,辛表示其味道辛辣,平表示其性质平和,无毒。
蛊毒:古代传说中的有害生物,这里指疾病或毒物。
逐邪恶气:指女青具有驱除邪恶气息的能力。
杀鬼温疟:指女青能够杀死鬼怪,并治疗温疟(一种热病,症状包括发热、寒战等)。
辟不祥:辟,指驱除;不祥,指不吉利的事物。这里指女青可以避免不吉利的事物。
一名雀瓢:女青的别称,雀瓢在《御览》中写作翾。
女青一名霍由祗:女青的另一种称呼,霍由祗。
神农黄帝辛:神农和黄帝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辛在这里可能是指他们的某种特质或能力。
蛇衔根:指蛇衔的根部,蛇衔是一种植物。
生朱崖:朱崖,指生长在朱崖地区,朱崖可能是指某个地名。
八月采:指在农历八月采集这种植物。
阴干:指将采集的植物放在阴凉处晾干。
案《广雅》云:根据《广雅》的记载。
乌葛:一种植物,乌葛可能是指这种植物的颜色或特征。
雚芄兰:雚芄和兰都是植物的名字,雚芄兰可能是这两种植物的合称。
郭璞:古代的文学家、注释家,这里引用了他的注释。
断之,有白汁可啖:将这种植物折断后,会有白色的液体流出,这种液体可以食用。
《毛诗》云:《毛诗》即《诗经》,这里引用了《诗经》中的内容。
芄兰之支:芄兰的枝条。
陆玑:古代的文学家,这里引用了他的说法。
一名萝摩:另一种称呼,萝摩。
幽州人,谓之雀瓢:幽州地区的人称之为雀瓢。
别录:古代的文献记载。
注虫蛇毒:注入虫蛇毒液,这里可能是指女青的汁液可以中和虫蛇的毒液。
女青苗汁:女青的幼苗汁液。
《唐本》草:《唐本》中的草药记载。
别出萝摩条:在《唐本》中单独列出萝摩这一条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女青-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古代医药文献,涉及对一种草药的描述。首先,‘味辛平’是对该草药味道的描述,‘辛’字在中医理论中通常指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的性质,而‘平’则表示其性质平和,不会过于刺激。
‘主蛊毒,逐邪恶气,杀鬼温疟,辟不祥’是对该草药功效的概括。其中‘蛊毒’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毒虫,‘邪恶气’可能指邪气或病邪,‘鬼温疟’则可能是指某些由鬼邪引起的发热疾病,‘辟不祥’则是指驱除不祥之事,具有保护的作用。
‘一名雀瓢’是对该草药的别称,其中‘雀瓢’这个名字在《御览》中写作‘翾’,显示出古代文献中对于草药名称的多样性。
《吴普》中的记载提到‘女青一名霍由祗,神农黄帝辛’,这里‘女青’是草药的正式名称,‘霍由祗’和‘神农黄帝辛’可能是古代对草药功效的神秘化描述,或者是与神话传说相关的名称。
《名医》中的描述进一步解释了该草药的来源和采集时间,‘蛇衔根也,生朱崖,八月采,阴干’说明了这种草药的来源是蛇衔的根,生长在朱崖地区,最佳采集时间为八月,采集后需阴干保存。
‘案《广雅》云:女青,乌葛也。《尔雅》云:雚芄兰。郭璞云:雚芄蔓生。断之,有白汁可啖。’这里引用了《广雅》和《尔雅》两部古代辞书,对‘女青’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指出其与乌葛、雚芄兰等植物有关,并描述了雚芄兰的特点,如蔓生,切断后有白色汁液可以食用。
《毛诗》和《传》中的引用则是对芄兰草的描述,其中‘芄兰之支’和‘芄兰草也’表明芄兰是一种草类植物,‘陆玑’的记载中提到‘一名萝摩,幽州人,谓之雀瓢’进一步说明了芄兰的不同名称和地域称呼。
‘别录云:雀瓢白汁,注虫蛇毒,即女青苗汁也,《唐本》草,别出萝摩条,非’是对雀瓢功效的具体说明,指出其汁液可以注入虫蛇毒中解毒,并强调这是女青苗的汁液,而非其他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