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天雄

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天雄-原文

味辛温。

主大风,寒湿痹,沥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创,强筋骨,轻身健行。

一名白幕。(《御览》引云,长阴气,强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大观本》,作黑字)

生山谷。

《名医》曰:生少室,二月采根,阴干。

案《广雅》云:(上艹下左米右焦),奚毒,附子也,一岁为萴子,二岁为乌喙,三岁为附子,四岁为乌头,五岁为天雄。

《淮南子》缪称训云:天雄,乌喙,药之凶毒也,良医以活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天雄-译文

味道辛辣而温热。

主要治疗大风(指中风)、寒湿痹痛、关节疼痛、拘挛(肌肉抽搐)、缓解急痛,能破除积聚和邪气,治疗金疮(刀伤),强健筋骨,使人身体轻盈,行动有力。又称为白幕。(《御览》中引用说,它能增长阴气,增强意志,使人勇敢,工作不知疲倦,《大观本》中记载为黑色字体)生长在山谷中。

《名医》记载:生长在少室山,二月时采摘根部,然后阴干。

根据《广雅》的说法:(上艹下左米右焦),这种植物是有毒的,是附子。一岁时称为萴子,二岁时称为乌喙,三岁时称为附子,四岁时称为乌头,五岁时称为天雄。

《淮南子》中的缪称训说:天雄、乌喙,是药物中凶猛有毒的,但良医会用它们来救人性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天雄-注解

味辛温:味辛:指味道辛辣,具有刺激性的味道;温:指性质温和,不冷不热。在中医药理论中,味辛温的药物通常具有发散、行气、止痛的作用。

主大风,寒湿痹,沥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创,强筋骨,轻身健行:主:治疗;大风:指风邪引起的疾病;寒湿痹:指因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沥节痛:指关节疼痛;拘挛:指肌肉或关节的收缩不能自如;缓急:指缓解紧张或急迫的状态;破积聚:指消散体内的肿块;邪气:指疾病的原因,如病毒、细菌等;金创:指刀伤或枪伤;强筋骨:指增强筋骨的强度;轻身健行:指身体轻盈,行动方便。这些都是该药物的主要治疗功效。

一名白幕:一名:又称为;白幕:可能是指药物的别名或外观特征。

长阴气,强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长阴气:指增强阴气,阴气在中医理论中与身体内部的稳定和恢复有关;强志:指增强意志力;令人武勇:指使人勇敢;力作不倦:指工作或劳动时不知疲倦。

《御览》引云:《御览》:古代的一部综合性类书,收录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引云:引用《御览》中的内容。

《大观本》,作黑字:《大观本》:指《大观》版本,可能是古代某本书的版本;作黑字:可能是指书中的某些内容以黑字标注,表示重点或特别说明。

生山谷:生:生长;山谷:指山谷之间,通常指野生植物生长的地方。

《名医》曰:《名医》:指古代医学著作或医学家的名字;曰:说。

生少室,二月采根,阴干:生少室:指在少室山生长;二月采根:指在二月采集植物的根部;阴干:指在阴凉处晾干。

案《广雅》云:案:根据;《广雅》:古代的一部词典;云:说。

(上艹下左米右焦):(上艹下左米右焦):指汉字“附”的结构,表示附子这种植物的名称。

奚毒,附子也:奚毒:一种毒药;附子:一种中药材,具有温经散寒、止痛的功效。

一岁为萴子,二岁为乌喙,三岁为附子,四岁为乌头,五岁为天雄:一岁、二岁、三岁、四岁、五岁:指植物生长的年份;萴子、乌喙、附子、乌头、天雄:这些是附子在不同生长年份时的不同名称或形态。

《淮南子》缪称训云:《淮南子》:古代的一部哲学著作;缪称训:可能是书中的一段内容;云: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天雄-评注

味辛温,首先描述了药材的口感和性质。在中医理论中,辛味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温性则能温经散寒,适用于治疗寒湿痹痛等病症。这一描述体现了中医对药材性味的重视,以及如何根据药性来指导临床应用。

主大风,寒湿痹,沥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创,强筋骨,轻身健行,这一段详细列出了该药材的主治功效。大风、寒湿痹、沥节痛等,都是中医常见的病症,而破积聚、邪气、金创等,则涉及到病邪的驱除和创伤的愈合。强筋骨、轻身健行,则表明该药材还有强壮身体、增强体力的作用。

一名白幕,这里的‘一名’指的是药材的别名。白幕,可能是根据其外观或药效命名的,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药材的认知和命名习惯。

《御览》引云,长阴气,强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大观本》,作黑字,这段话引用了《御览》和《大观本》对药材的记载,进一步丰富了药材的药用价值和功效。长阴气、强志等,说明了该药材在精神层面的影响,如增强意志、使人勇敢等。

生山谷,这里的‘生’指的是药材的生长环境,‘山谷’则表明了该药材的产地,为后人寻找和采集提供了依据。

《名医》曰:生少室,二月采根,阴干,这是《名医》对药材生长环境和采集方法的记载。生少室,说明该药材生长在少室山,二月采根,阴干,则是对采集时间和干燥方式的描述,这些都是保证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

案《广雅》云:(上艹下左米右焦),奚毒,附子也,一岁为萴子,二岁为乌喙,三岁为附子,四岁为乌头,五岁为天雄。这段话引用了《广雅》对药材的分类和命名的记载。附子作为中药材的一种,其名称和分类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药材的认识和分类方法。

《淮南子》缪称训云:天雄,乌喙,药之凶毒也,良医以活人。这是《淮南子》中对附子的评价,认为附子虽然毒性较大,但良医能够运用它来救治病人,这体现了古代医学家对药物毒性的认识和对医学实践的理解。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天雄》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74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