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玉石部-礜石

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玉石部-礜石-原文

味辛大热。

主寒热,鼠瘘,蚀创,死肌,风痹,腹中坚,一名青分石,一名立制石,一名固羊石(《御览》引云:除热,杀百兽,《大观本》,作黑字),出山谷。

<吴普>曰:白巩石,一名鼠乡,神农岐伯辛有毒,桐君有毒,黄帝甘有毒。

李氏云:或生魏兴,或生少室,十二月采(《御览》引云,一名太白,一名泽乳,一名食盐,又云李氏大寒,主温热)

<名医>曰:一名白巩石,一名太白石,一名泽乳,一名食盐,生汉中及少室,采无时。

案《说文》云:巩,毒石也,出汉中。

<西山经>云:皋涂之山,有白石焉。其名曰巩,可以毒鼠。

<范子计然>云:巩石出汉中,色白者善。

<淮南子>地形训云:白天九百岁生白巩,高诱云:白巩,巩石也。

又说林训云:人食巩石而死,蚕食之而肥。

高诱云:巩石,出阴山,一曰能杀鼠。

案《西山经》云:毒鼠,即治鼠瘘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玉石部-礜石-译文

味道辛辣,性大热。

主要用于治疗寒热病、鼠瘘病、腐烂伤口、坏死肌肉、风湿痹痛、腹部坚硬等疾病。又称青分石、立制石、固羊石(《御览》引文说:可以清热,杀死百兽,《大观本》中用黑字标注),产于山谷中。

《吴普》说:白巩石,又称鼠乡,神农和岐伯认为它辛有毒,桐君认为它有毒,黄帝认为它甘有毒。

李氏说:它可能生长在魏兴,或者少室山,十二月份采集(《御览》引文说,又名太白、泽乳、食盐,又说李氏认为它大寒,主治温热病)。

《名医》说:又称白巩石、太白石、泽乳、食盐,生长在汉中和少室山,采集没有固定时间。

根据《说文》记载:巩,是毒石,产于汉中。《西山经》记载:皋涂之山,有一种白色的石头,名叫巩,可以毒死老鼠。《范子计然》说:巩石产于汉中,颜色白的较好。《淮南子》地形训说:白巩石九百年生长一次,高诱解释说:白巩,就是巩石。又说林训说:人吃了巩石会死,蚕吃了会肥。高诱解释说:巩石,产于阴山,又说它能杀死老鼠。《西山经》记载:毒鼠,即治疗鼠瘘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玉石部-礜石-注解

味辛大热:指药物的味道和性质,辛表示味道辛辣,大热表示性质热性强烈,通常用于描述具有温热作用的药物。

主寒热:主,主治;寒热,指寒性和热性病症,这里指该药物可以治疗寒热病症。

鼠瘘:古代病名,指颈部或腋下等部位因鼠咬或感染引起的脓肿。

蚀创:指疮口溃烂,伤口不易愈合。

死肌:指因疾病或损伤而失去活力的肌肉。

风痹:中医病名,指因风邪侵袭导致的关节疼痛、肌肉麻木等症状。

腹中坚:指腹部有硬块或肿块。

青分石:古代药材名,即青礞石,一种中药材。

立制石:古代药材名,具体药材不详。

固羊石:古代药材名,具体药材不详。

白巩石:古代药材名,即白矾石,一种中药材,有解毒、收敛等作用。

鼠乡:古代药材名,指白巩石。

神农岐伯:神农和岐伯,均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医学家,神农被认为是中医药的始祖,岐伯则是古代医学的代表人物。

桐君:古代医学家,具体生平不详。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也是中医学的始祖之一。

李氏:指李氏家族,这里可能指的是古代医学家李时珍。

魏兴: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少室:古代地名,指少室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

十二月采:指在农历十二月采集药材。

太白:古代药材名,即白矾石。

泽乳:古代药材名,具体药材不详。

食盐:指食盐,即氯化钠,一种调味品。

汉中:古代地名,指汉中地区,位于今陕西省南部。

案《说文》云:案,根据;说文,指《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所著的汉字字典。

西山经:古代地理著作,记载了古代山川地理、神话传说等内容。

皋涂之山:古代地名,指皋涂山,位于古代的西山经记载中。

毒石:有毒的石头,这里指可以用来毒鼠的石头。

范子计然:古代医学家,具体生平不详。

淮南子:古代哲学著作,作者为西汉刘安。

地形训:《淮南子》中的一个篇章,主要讲述地理知识。

高诱:古代学者,为《淮南子》作注。

阴山:古代地名,指阴山山脉,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毒鼠:毒害老鼠,这里指用毒石来毒鼠。

治鼠瘘:治疗鼠瘘病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玉石部-礜石-评注

味辛大热,首先揭示了该药物的性味特点。在中医理论中,辛味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大热则表示其药性温热,能够驱寒散邪。这种性味组合表明该药物适用于治疗寒热往来、寒邪凝滞等症。

主寒热,鼠瘘,蚀创,死肌,风痹,腹中坚,这些症状的列举,说明了该药物的主治范围。寒热包括寒邪和热邪所致的各种疾病,鼠瘘指的是老鼠咬伤后形成的脓肿,蚀创指皮肤溃疡,死肌指肌肉坏死,风痹指风湿痹痛,腹中坚则是指腹部有硬块。这些病症的描述,反映了该药物在治疗外科疾病和内科疾病方面的广泛应用。

一名青分石,一名立制石,一名固羊石,这些名称的列举,体现了古人对药物的命名习惯。这些名称往往根据药物的形态、颜色、功效或者产地来命名,有助于后人识别和记忆。

《御览》引云:除热,杀百兽,《大观本》,作黑字,这里引用了《御览》和《大观本》的记载,说明该药物具有除热和杀百兽的功效,且在《大观本》中被特别标注为黑字,可能意味着其重要性。

出山谷,药物的产地描述,表明该药物生长在山谷之中,这种自然生长的环境,可能对其药效有一定的影响。

《吴普》曰:白巩石,一名鼠乡,神农岐伯辛有毒,桐君有毒,黄帝甘有毒,这里引用了《吴普本草》的记载,说明白巩石具有毒性,且在古代医家中有不同的认识。

李氏云:或生魏兴,或生少室,十二月采,《御览》引云,一名太白,一名泽乳,一名食盐,又云李氏大寒,主温热,这里引用了李氏的记载,说明了白巩石的产地、采集时间和别名,以及其药性。

《名医》曰:一名白巩石,一名太白石,一名泽乳,一名食盐,生汉中及少室,采无时,这里引用了《名医别录》的记载,进一步说明了白巩石的别名、产地和采集时间。

案《说文》云:巩,毒石也,出汉中,《西山经》云:皋涂之山,有白石焉。其名曰巩,可以毒鼠,《范子计然》云:巩石出汉中,色白者善,《淮南子》地形训云:白天九百岁生白巩,高诱云:白巩,巩石也。又说林训云:人食巩石而死,蚕食之而肥。高诱云:巩石,出阴山,一曰能杀鼠。案《西山经》云:毒鼠,即治鼠瘘也,这些引用内容,从《说文解字》、《西山经》、《范子计然》、《淮南子》等古代文献中,对巩石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其名称、形态、产地、功效以及毒性等,为后人了解和研究该药物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玉石部-礜石》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71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