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玉石部-石灰-原文
味辛温。
主疽疡疥搔,热气,恶创,癞疾,死肌,堕眉,杀痔虫,去黑子息肉。
一名恶疢.生山谷。
‘《名医》曰:一名希疢,生中山。’
按恶灰,疑当为垩灰,希、石、声之缓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玉石部-石灰-译文
味道辛辣而温和。
主要治疗疽疮、疥癣、瘙痒、热气、恶创、癞病、死肌、掉眉、杀死痔疮中的寄生虫,去除黑子和息肉。它也被称为恶疢。生长在山谷中。
《名医》中说:它也被称为希疢,生长在中山。
根据恶灰的描述,怀疑应该是垩灰,希、石、声的缓急有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玉石部-石灰-注解
味辛温:味辛指味道辛辣,温则指性质温和。在中医药学中,辛味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温性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
疽疡疥搔:疽疡指一种皮肤疾病,疥指疥疮,搔指抓痒。这些疾病都与皮肤相关,疥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传染性疾病,疥搔则是疥疮患者常见的症状。
热气:指体内或体表的热感,可能是由于疾病或体质原因引起的。
恶创:恶创指的是严重的创伤,可能伴有感染。
癞疾:癞疾即癞病,古代对麻风病的称呼。
死肌:死肌指的是失去生命力的肌肉,可能由于疾病或营养不良引起。
堕眉:堕眉可能是指眉毛脱落或眉毛不正常的情况。
杀痔虫:痔虫指的是痔疮中的虫子,这里可能是指痔疮。
去黑子息肉:黑子指的是皮肤上的小黑点,息肉是一种良性肿瘤。这里可能是指某些治疗方法可以去除皮肤上的黑点和良性肿瘤。
一名恶疢:恶疢是对某些疾病的一种古称,恶疢可能指的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生山谷:生山谷指这种植物生长在山谷中。
《名医》:《名医》可能是指古代的一部医学著作。
一名希疢:希疢是对某些疾病的一种古称,与恶疢类似,但希疢可能指的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
生中山:生中山指这种植物生长在中山地区。
恶灰:恶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指一种具有腐蚀性的灰,但根据上下文,这里可能是指另一种物质,如垩灰。
垩灰:垩灰是一种白色的粉状物质,常用于古代建筑、绘画等领域。
希、石、声之缓急:这里可能是在讨论某些字词的发音,希、石、声可能是指不同的字,缓急则是指发音的快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玉石部-石灰-评注
味辛温:此句描述了该药物的性味,辛表示其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温则说明其性质温和,适合温热病证的治疗。
主疽疡疥搔,热气,恶创,癞疾,死肌,堕眉,杀痔虫,去黑子息肉:这一长句列举了该药物的主治范围,包括各种皮肤病、热病、恶创、癞疾、死肌、眉毛脱落、痔疮寄生虫以及黑子和息肉等,显示了其广泛的药用价值。
一名恶疢:这里的‘恶疢’是对该药物的别称,‘恶’字在这里可能表示该病的严重性或治疗的难度,‘疢’则指疾病,因此‘恶疢’可以理解为严重的疾病。
生山谷:此句说明了该药物的来源,‘生’字表示生长,‘山谷’则指生长的环境,暗示了该药物可能来源于自然环境中,具有一定的野生药用植物的特征。
《名医》曰:一名希疢,生中山:这里引用了《名医》一书中的记载,‘希疢’与‘恶疢’可能是同一种药物的别称,‘中山’则指该药物的生长地,进一步印证了其野生药用植物的特性。
按恶灰,疑当为垩灰,希、石、声之缓急:这句话是对‘恶灰’一词的考证和解释。‘恶灰’可能是指一种灰色的物质,‘疑当为垩灰’则是对其成分的推测,认为可能是‘垩灰’。‘希、石、声之缓急’则是对‘希疢’一词的音韵分析,说明‘希’、‘石’、‘疢’三字在发音上的细微差别,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名称的严谨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