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木部-鼠李-原文
主寒热瘰疬创。生田野。
<吴普>曰:鼠李,一名牛李(《御览》)。
<名医>曰:一名牛李,一名鼠梓,一名啤,采无时。
案《说文》云:楰,鼠梓木。
<尔雅>云楰,鼠梓。
郭璞云:楸属也,今江东有虎梓。
<毛诗>云:北山有楰.
<传>云楰,鼠梓,据《名医》名鼠梓,未知是此否。
<唐本>注云:一名赵李,一名皂李,一名乌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木部-鼠李-译文
主要治疗寒热、瘰疬和创伤。生长在田野中。
《吴普》说:鼠李,别名牛李(《御览》)。
《名医》说:别名牛李,别名鼠梓,别名啤,采摘没有固定的时间。
根据《说文》记载:楰,是鼠梓木。《尔雅》中也说楰是鼠梓。郭璞注解:楸属于鼠梓类,现在江东有虎梓这种树。《毛诗》中说:北山有楰。《传》中说楰,是鼠梓,根据《名医》的记载,名为鼠梓,不知道是不是指这个。
《唐本》注释说:别名赵李,别名皂李,别名乌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木部-鼠李-注解
寒热瘰疬创:寒热瘰疬创是指因寒热交替或寒热病邪侵袭而导致的瘰疬病,瘰疬是一种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表现为局部肿块,常伴有疼痛和红肿。
生田野:生田野指的是生长在田野中的植物。
鼠李:鼠李是一种植物,其果实可食用,也常用于药用。在古代文献中,鼠李有多个别名。
牛李:牛李是鼠李的别名,来源于鼠李的果实形状像牛的牙齿。
《御览》:《御览》是唐代官修的一部类书,由官府组织编纂,收录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一名鼠梓:鼠梓是鼠李的另一个别名,可能是因为其树皮或果实与梓树相似。
一名啤:啤可能是鼠李的另一个别名,但具体含义不明确。
采无时:采无时意味着鼠李可以随时采摘,不拘时节。
楰:楰是鼠梓的别称,指鼠梓木,是一种树木。
《说文》:《说文》是东汉许慎编纂的一部汉字字典,是中国最早的字典之一。
《尔雅》:《尔雅》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词典,收集了大量的古文词汇和解释。
郭璞:郭璞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学者,对《尔雅》等古书有深入研究。
楸属:楸属指的是楸树这一类植物,楸树是一种落叶乔木。
江东:江东指的是长江以东的地区,这里可能指的是楸树在江东地区的分布。
《毛诗》:《毛诗》是《诗经》的一部分,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传》:《传》指的是《毛诗正义》中的注释部分,是对《毛诗》的注解。
赵李:赵李是鼠李的别名,可能是根据其产地或形态命名的。
皂李:皂李是鼠李的别名,可能是因为其树皮或果实颜色呈黑色。
乌槎:乌槎是鼠李的别名,可能是因为其树皮或果实颜色呈黑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木部-鼠李-评注
此段古文涉及植物学、植物命名以及古代文献引用,以下是对每行的逐句赏析。
‘主寒热瘰疬创。生田野。’这句话描述了某种植物的主治功效和生长环境。‘主’字表明此植物有特定的药用价值,‘寒热瘰疬创’则列举了其可以治疗的疾病,瘰疬是一种皮肤疾病,而‘创’可能指的是创伤。‘生田野’说明这种植物生长在田野之间,通常为野生植物。
‘《吴普》曰:鼠李,一名牛李(《御览》)。’这里引用了《吴普本草》中的内容,指出鼠李是这种植物的别称之一,同时引用《御览》作为出处,表明这一信息的可靠性。
‘《名医》曰:一名牛李,一名鼠梓,一名啤,采无时。’《名医》可能是另一部古代医药典籍,此处提到的‘一名’表示鼠李还有其他几个别称,包括牛李、鼠梓和啤。‘采无时’则说明这种植物可以随时采摘,不受季节限制。
‘案《说文》云:楰,鼠梓木。《尔雅》云楰,鼠梓。郭璞云:楸属也,今江东有虎梓。’这里通过《说文解字》和《尔雅》两部古代文献来进一步解释鼠李的植物学分类。‘楰’是鼠梓的另一种称呼,郭璞的注释表明鼠梓属于楸属,而‘虎梓’则可能是对楸属中某种树木的别称,‘江东’指的是长江以东地区。
‘《毛诗》云:北山有楰.《传》云楰,鼠梓,据《名医》名鼠梓,未知是此否。’《毛诗》即《诗经》,这里引用了《诗经》中的内容,提到了‘北山有楰’,而《传》是对《诗经》的注释,这里提到‘楰’即鼠梓。‘据《名医》名鼠梓’表明这一信息来源于《名医》。
‘《唐本》注云:一名赵李,一名皂李,一名乌槎。’最后,《唐本》的注释提供了鼠李的另外几个别称,包括赵李、皂李和乌槎,这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这种植物名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