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龙胆-原文
味苦涩。
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盅毒。
久服,益智,不忘,轻身,耐老。
一名陵游,生山谷。
“《名医》曰:生齐朐及冤句,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阴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龙胆-译文
味道苦涩。
它可以治疗骨节间的寒热病,惊痫病,邪气导致的断续伤害,能够安定五脏,消除病毒。长期服用,可以增进智慧,使人记忆力好,身体轻盈,延缓衰老。它有一个别名叫做陵游,生长在山谷中。
《名医》一书说:这种药材在齐国的朐县和冤句地区生长,在二月、八月、十一月和十二月采集根部,然后在阴凉处晾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龙胆-注解
味苦涩:指草药的味道,苦涩味在中医理论中通常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泻的功效。
主骨间寒热:指这种草药主要用于治疗骨间的寒热症状,即身体某部分感觉寒冷或发热。
惊痫:指因惊吓或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症状。
邪气续绝伤:邪气指邪气入侵,续绝伤可能指连续不断的伤害或病痛。
定五脏:指这种草药可以稳定五脏的功能,五脏在中医理论中指心、肝、脾、肺、肾。
杀盅毒:盅毒指一种慢性毒病,杀盅毒即指能够消除这种毒病的草药。
久服:指长期服用这种草药。
益智:指这种草药有助于增强智慧。
不忘:指长期服用这种草药可以使人记忆力增强,不易忘记。
轻身:指服用这种草药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可能指减轻体重或改善身体状况。
耐老:指这种草药有助于抗衰老,保持年轻。
一名陵游:这是这种草药的一个别名,陵游。
生山谷:指这种草药生长在山谷等自然环境中。
《名医》:《名医》可能是指古代医学著作中的一种,具体指哪一本没有明确说明。
生齐朐及冤句:齐朐和冤句可能是指古代的地理位置,但具体指哪里没有详细说明。
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指采集这种草药的时间,通常是农历的二月、八月、十一月和十二月。
采根,阴干:指采集这种草药的根部,并将其在阴凉处晾干保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龙胆-评注
味苦涩:首先,’味苦涩’这一描述,从中医角度来说,是对药物味道的初步判断。在中医理论中,药物的味与其药性密切相关。苦味通常与清热、燥湿、泻火等功效相关,涩味则可能与收敛、止泻、止血等作用相联系。这里的’苦涩’可能暗示了该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的功效。
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盅毒:这一段话详细描述了该药物的主治功能。’主骨间寒热’可能指的是治疗骨节疼痛、寒热交替的症状;’惊痫’则是指治疗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邪气续绝伤’可能是指治疗因邪气侵袭而导致的损伤;’定五脏’表示该药物能够调和五脏功能;’杀盅毒’则是指其具有解毒的功效。这些描述体现了该药物在古代医学中的广泛应用。
久服,益智,不忘,轻身,耐老:这里的’久服’指的是长期服用该药物。’益智’和’不忘’表明该药物有增强智力和记忆力的作用;’轻身’可能是指减轻体重、改善体态;’耐老’则是指延年益寿。这些功效说明该药物在古代被视为一种养生保健的良药。
一名陵游,生山谷:’一名陵游’是指该药物的别名,’陵游’可能是一种植物名称。’生山谷’则说明该药物的产地,通常生长在山谷等湿润的环境中。在古代,药物的采集和产地对药效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这一描述对于了解该药物的生长环境和采集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名医》曰:生齐朐及冤句,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阴干:这段话出自《名医别录》,是一部古代药物学著作。’生齐朐及冤句’是指该药物的产地,齐朐和冤句可能是古代地名。’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阴干’则详细说明了该药物的采集时间和干燥方法。在古代,药物的采集和加工方法对药效有着直接影响,因此这一描述对于了解该药物的制备过程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