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麦门冬

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麦门冬-原文

味甘平。

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

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生川谷及堤阪。

“《吴普》曰:一名马韭,一名衅冬,一名忍冬,一名忍陵,一名不死药,一名仆垒,一名随脂(太平《御览》引云,一名羊韭,秦,一名马韭,一名禹韭,韭,越一名羊齐,一名麦韭,一名禹韭,一名衅韭,一名禹余粮),神农岐伯甘平,黄帝桐君雷公甘无毒,李氏甘小温,扁鹊无毒,生山谷肥地,叶如韭,肥泽丛生,采无时,实青黄。”

“《名医》曰:秦名羊韭,齐名麦韭,楚名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余粮,叶如韭,冬夏长生,生函谷肥土,石间久废处,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阴干。”

案《说文》云:荵,荵冬草;《中山经》云:青要之山,是多仆累,据《吴普》说,即麦门冬也,忍,荵,垒,累,音同;陶宏景云:实如青珠,根似穬麦,故谓麦门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麦门冬-译文

味道甜而平和。

主要作用是调理心腹,能缓解气结和胃部不适,治疗胃部脉络不通,以及消瘦和气短的症状。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延年益寿,不会感到饥饿。生长在山川谷地和堤岸上。

《吴普》说:这种植物又名马韭、芘冬、忍冬、忍陵、不死药、仆垒、随脂(据《太平御览》引述,还有羊韭、马韭、禹韭、韭、越名羊齐、麦韭、禹韭、芘韭、禹余粮等名称),神农和岐伯认为它甜而平和,黄帝和桐君认为它甜且无毒,李氏认为它甜且微温,扁鹊认为它无毒,生长在山谷肥沃的土地上,叶子像韭菜,肥厚而丛生,可以随时采摘,果实青黄色。

《名医》说:在秦国被称为羊韭,在齐国被称为麦韭,在楚国被称为马韭,在越国被称为羊蓍,又名禹葭、禹余粮,叶子像韭菜,冬夏都能生长,生长在函谷肥沃的土地上,石头之间长期废弃的地方,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摘,阴干。

根据《说文》记载:荵,荵冬草;《中山经》记载:青要山有很多仆累,根据《吴普》的说法,就是麦门冬,忍、荵、垒、累的发音相同;陶宏景说:果实像青珠,根像小麦,所以称为麦门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麦门冬-注解

味甘平:指药物的口感味道,甘指甜味,平指性质平和,无毒副作用。

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描述药物的主要功效,包括调理心腹部功能,缓解气结、中焦受损、饱胀不适,以及胃部脉络不通、身体虚弱、气短等症状。

久服轻身,不老不饥:长期服用此药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延年益寿,不感到饥饿。

生川谷及堤阪:指这种药物生长在山谷和堤岸等地。

马韭:一种植物的别称,据《吴普》所述,是忍冬的别名。

衅冬:忍冬的别名。

忍冬:一种植物的学名,又称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忍陵:忍冬的别名。

不死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使人长生不老的药物,这里可能是指忍冬的神奇功效。

仆垒:据《吴普》所述,与忍冬同音,可能指同一植物。

随脂:忍冬的别名。

羊韭:忍冬的别名,在秦地称为羊韭。

麦韭:忍冬的别名,在齐地称为麦韭。

禹韭:忍冬的别名,与禹有关,可能是因为传说中禹的长寿。

羊齐:忍冬的别名,在越地称为羊齐。

禹余粮:忍冬的别名,与禹有关,可能是因为传说中禹的长寿。

神农岐伯甘平,黄帝桐君雷公甘无毒,李氏甘小温,扁鹊无毒:古代医家对忍冬的评价,认为其味道甘平,无毒,李氏认为其性质温和。

生山谷肥地,叶如韭,肥泽丛生,采无时,实青黄:描述忍冬的生长环境和特征,生长在山谷肥沃之地,叶子像韭菜,生长茂盛,果实青黄色。

荵:一种植物的名称,在《说文》中指荵冬草。

仆累:据《中山经》所述,与忍冬同音,可能指同一植物。

麦门冬:一种植物的学名,与忍冬同音,可能指同一植物。

陶宏景:古代著名医学家,对忍冬的描述。

实如青珠,根似穬麦:描述忍冬的果实和根部的特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麦门冬-评注

味甘平,此句简练地描述了古文中所提到的植物的口感和性质。‘甘’字在这里指的是味道甜美,‘平’则表明其性质平和,无毒副作用。这种描述方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植物的细致观察和认识,以及对药物性质的基本判断。

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这一段详细描述了这种植物的主要功效和适用症状。‘主心腹’意味着它对心脏和腹部有主要的治疗作用;‘结气伤中伤饱’指的是它可以缓解因情绪波动或饮食不当引起的腹部不适;‘胃络脉绝’和‘羸瘦短气’则表明它对消化系统有益,有助于改善身体虚弱和气短的症状。

久服轻身,不老不饥。这句话强调了长期服用这种植物的好处,即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延缓衰老,并且消除饥饿感。这反映了古人对长生不老和健康长寿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这种植物功效的高度评价。

生川谷及堤阪,这里说明了这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即川谷和堤阪,即河流的谷地和河堤的斜坡。这种描述方式不仅说明了植物的生长习性,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了解。

《吴普》等文段引用了多位古代医学家的观点,这些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种植物进行了描述。‘一名马韭’等名称的列举,反映了这种植物在古代有多种称呼,这也说明了它在民间广泛流传和使用的现象。

神农、黄帝、桐君、雷公、李氏、扁鹊等古代医学家的评价,体现了这种植物在古代医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他们的评价从‘甘平’到‘无毒’,再到‘久服轻身’,无不表明了这种植物在古代医学中的广泛应用和认可。

‘生山谷肥地,叶如韭,肥泽丛生,采无时,实青黄’这一段详细描述了这种植物的外貌特征和采集方法。‘叶如韭’表明了它的叶子形状,‘肥泽丛生’则描绘了它的生长状态,‘采无时’说明它可以随时采集,‘实青黄’则描述了它的果实颜色。

《说文》和《中山经》的引用,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植物的身份,即麦门冬。‘青要之山’和‘仆累’等词汇的提及,加深了我们对这种植物在古代文献中的地位和认知。

陶宏景的描述则从植物学角度对麦门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实如青珠,根似穬麦’的形象比喻,使得这种植物的形态更加生动具体。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麦门冬》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62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