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女萎-原文
味甘平。
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
久服,去面黑皯,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
生山谷。
“《吴普》曰:女萎一名葳蕤,一名玉马,一名地节,一名虫蝉,一名乌萎,一名荧,一名玉竹,神农苦,一经甘,桐君雷公扁鹊甘无毒,黄帝辛,生太山山谷,叶青黄相值如姜,二月七月采,治中风暴热,久服轻身(《御览》),一名左眄,久服轻身耐老(同上)。”
“《名医》曰:一名荧,一名地节,一名玉竹,一名马熏,生太山及邱陵,立春后采,阴干。”
案《尔雅》云:荧委萎;郭璞云:药草也,叶似竹,大者如箭,竿,有节,叶狭而长,表白裹青,根大如指,长一二尺,可啖;
陶宏景云:按本经有女萎,无萎蕤,别录有萎蕤,而为用正同,疑女萎即萎蕤也,惟名异耳;
陈藏器云:魏志樊阿传,青粘,一名黄芝,一名地节,此即萎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女萎-译文
味道甜,性质平和。
主要治疗中风引起的发热,身体不能动弹,肌肉抽筋,各种不足。长期服用,可以去除脸上的黑斑,使脸色好,皮肤润泽,身体轻盈,不会衰老。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女萎又名葳蕤、玉马、地节、虫蝉、乌萎、荧、玉竹,神农认为味道苦,经过一段时间后味道变甜,桐君、雷公、扁鹊认为味道甜且无毒,黄帝认为味道辛,生长在太山山谷,叶子青黄相间,像姜一样,二月和七月采集,治疗中风暴热,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御览》),又名左眄,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且耐老(同上)。
《名医》说:又名荧、地节、玉竹、马熏,生长在太山和丘陵地带,立春后采集,阴干。
根据《尔雅》记载:荧委萎;郭璞注解:是一种药草,叶子像竹子,大的像箭杆,有节,叶子狭长,外表白色,里面青色,根像手指一样粗,长一尺到两尺,可以食用;陶宏景说:按照《本经》有女萎,没有萎蕤,而在《别录》中有萎蕤,用途和女萎相同,怀疑女萎就是萎蕤,只是名字不同;陈藏器说:根据《魏志·樊阿传》,青粘,又名黄芝、地节,这就是萎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女萎-注解
味甘平:指药物的口感和性质,甘表示味道甜美,平表示性质平和,无寒热之偏。
主中风暴热:主治中风暴热的病症,中风暴热是指中风后出现的发热症状。
不能动摇:形容患者身体无法动摇,可能是指中风后肢体瘫痪。
跌筋结肉:形容肌肉和筋骨有疼痛或僵硬感。
诸不足:指身体多方面的虚弱或不足。
久服:长期服用药物。
去面黑皯:去除面部的黑斑,皯指黑斑。
好颜色:使肤色变得好,颜色鲜艳。
润泽:使皮肤或物体表面光泽润泽。
轻身不老:使身体轻盈,延年益寿。
生山谷:生长在山谷中。
女萎:一种植物,又名葳蕤、玉马等,具有药用价值。
一名葳蕤:女萎的别名之一。
一名玉马:女萎的别名之一。
一名地节:青粘的别名之一。
一名虫蝉:女萎的别名之一。
一名乌萎:女萎的别名之一。
一名荧:女萎的别名之一。
一名玉竹:女萎的别名之一。
神农:传说中的神农氏,是中国古代农业和医药的始祖。
一经甘:经过一次提炼后味道变甜。
桐君:古代医药学家。
雷公:古代医药学家。
扁鹊:古代著名医学家。
甘无毒:味道甜美且无毒。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与医药有关。
辛:味道辛辣。
太山:即泰山,中国古代的五岳之一。
叶青黄相值如姜:叶子青黄色相间,形状像姜。
二月七月采:在二月或七月采集。
治中风暴热:治疗中风暴热的病症。
久服轻身: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
一名左眄:女萎的别名之一,左眄。
耐老:能够抵抗衰老。
《御览》:古代的一部类书,收录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一名马熏:女萎的别名之一。
生太山及邱陵:生长在泰山和丘陵地带。
立春后采:在立春之后采集。
阴干:在阴凉处晾干。
《尔雅》:古代的一部词典,收录了大量的词汇和解释。
郭璞:古代学者,对《尔雅》进行注解。
药草也:是一种药草。
叶似竹:叶子像竹子。
竿:植物的茎,此处指竹子的茎。
有节:有节疤。
叶狭而长:叶子狭长。
表白裹青:外层为白色,内层为青色。
根大如指:根的直径像手指一样大。
长一二尺:长度为一到二尺。
可啖:可以食用。
陶宏景:古代学者,对《神农本草经》进行注解。
本经:指《神农本草经》,古代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别录:古代的一部药物学著作。
此即萎蕤:这就是萎蕤。
青粘:一种植物,可能指女萎或萎蕤。
一名黄芝:青粘的别名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女萎-评注
味甘平:这句话是对女萎(萎蕤)的药性进行了描述,‘甘’字表明其药性温和,‘平’字则表示其药效平和,适合长期服用。
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这里列举了女萎的主要治疗作用,即治疗中风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身体不能动摇、筋骨疼痛、肌肉紧张等,以及身体虚弱的各种不足。
久服,去面黑皯,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长期服用女萎可以改善面色,使肤色红润,肌肤润泽,并且有助于保持身体轻盈,延缓衰老。
生山谷:女萎生长在山谷之中,这表明其生长环境对药性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与其生长环境中的某些元素有关。
《吴普》曰:这里引用了《吴普本草》中对女萎的描述,列举了女萎的多个别名,如女萎、葳蕤、玉马等,以及神农、桐君、雷公、扁鹊、黄帝等古代医家对女萎的评价。
一名左眄,久服轻身耐老:这里的‘左眄’可能是指女萎的形态或其对人体有调节左右平衡的作用,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延缓衰老。
《名医》曰:此段引用了《名医别录》中对女萎的描述,包括其别名、生长环境和采集时间等。
案《尔雅》云:这里引用了《尔雅》中对女萎的描述,郭璞对其进行了注释,指出女萎是一种药草,叶子像竹子,根大如指,可食用。
陶宏景云:陶宏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提到,本经有女萎,别录有萎蕤,两者用途相同,只是名称不同。
陈藏器云: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提到,魏志樊阿传中的青粘,即黄芝、地节,指的就是萎蕤。这里说明了萎蕤的不同名称及其在古代文献中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