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姑活-原文
味甘温。
主大风邪气,湿痹寒痛。
久服轻身益寿耐老。
一名冬葵子(旧在《唐本草》中无毒,今增)。
‘《名医》曰:生河东。’
‘案水经注解县,引《神农本草》云:地有固活,女疏,铜芸,紫苑之族也;’
‘陶宏景云:方药亦无用此者,乃有固活丸,即是野葛,一名,此又名冬葵子,非葵菜之冬葵子,疗体乖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姑活-译文
味道甘甜,性质温和。
主要治疗大风邪气、湿痹和寒痛。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延年益寿,增强抗衰老能力。另一种名字叫冬葵子(以前在《唐本草》中记载为无毒,现在新增)。
《名医》一书中说:冬葵子生长在河东地区。
根据《水经注》的解释,解县这个地方,引用《神农本草》的内容说:地上有固活、女疏、铜芸、紫苑等植物;陶宏景说:在方药中也没有用到这些植物,但是有一种叫做固活丸的药,它就是野葛,又称为冬葵子,这里的冬葵子不是指葵菜的冬葵子,它的疗效与其他植物不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姑活-注解
味甘温:指味道甜美,性质温和。在中医药理论中,药物的味和性是决定其疗效的重要因素。
主大风邪气:主要治疗由风邪引起的疾病,风邪在中医中指一种能引起人体疾病的外在因素。
湿痹寒痛:湿痹是指湿气引起的痹病,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寒痛则是指因寒邪引起的疼痛。
久服轻身益寿耐老: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延年益寿,增强抗衰老能力。
一名冬葵子:又称为冬葵子,这个名字在古代文献中也有出现。
《唐本草》:《唐本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药物学著作,由唐代苏敬等人编纂。
无毒:指这种药物没有毒性,对人体无害。
今增:现在新增的药物品种。
《名医》:《名医》可能指的是古代医学著作或医学家的名字。
生河东:产于河东地区,河东是古代的一个地理区域。
案水经注解县:根据《水经注》对解县(地名)的记载。
引《神农本草》:引用《神农本草经》的内容,《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
地有固活,女疏,铜芸,紫苑之族也:地里有固活、女疏、铜芸、紫苑等植物,它们属于同一类植物。
陶宏景:陶宏景是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家,对药物学有深入研究。
方药亦无用此者:在方剂和药物中也没有使用这种植物。
固活丸:一种药物丸剂,主要成分是野葛。
一名,此又名冬葵子:这个名称又称为冬葵子。
非葵菜之冬葵子:这个冬葵子不是指葵菜科的冬葵子。
疗体乖异:治疗身体异常状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姑活-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神农本草经》,是对冬葵子这一中药材的描述。首先,‘味甘温’这一表述,是对冬葵子味道和性质的概括。‘甘’指其味道甜美,‘温’则说明其性质温和,这种性质符合中医理论中对于药材性质的分类。
‘主大风邪气,湿痹寒痛’是对冬葵子主要功效的描述。这里的‘大风邪气’指的是风邪引起的疾病,‘湿痹寒痛’则是指湿邪引起的痹痛。这表明冬葵子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这类病症。
‘久服轻身益寿耐老’进一步说明了冬葵子的长期服用效果。‘轻身’指的是减轻体重,‘益寿’则是延年益寿,‘耐老’则是指抗衰老。这一描述体现了中医对于药材养生保健功能的重视。
‘一名冬葵子’是对冬葵子名称的说明,同时提到了在《唐本草》中记载其无毒,而今又新增了这一药材的记载,反映了医学知识的发展和药材研究的深入。
《名医》的引用则是对古医家的观点的转述,指出冬葵子的产地为河东,这为我们了解药材的来源提供了信息。
‘案水经注解县’是对《水经注》中关于解县(今山西运城)的记载的引用,‘引《神农本草》云’则是引用《神农本草经》中的内容,说明解县地区有固活、女疏、铜芸、紫苑等药材,这些药材的提及增加了文本的历史文化背景。
陶宏景的评论‘方药亦无用此者’表明在陶宏景的时代,固活丸(即野葛)被用作药材,而冬葵子并非葵菜之冬葵子,而是另一种药材。‘疗体乖异’则说明冬葵子的治疗效果与其它药材不同,具有独特性。
整体来看,这段古文不仅介绍了冬葵子的性质、功效和用途,还涉及了药材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体现了古代中医学对药材的全面认识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