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奄闾子

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奄闾子-原文

(旧作庵闾,《御览》作奄闾,是)

味苦微寒。

主五脏淤血,腹中水气,胪张留热,风寒湿痹,身体诸痛。

久服,轻身延年不老。

生川谷。

<吴普>曰:奄闾,神农雷公桐君岐伯苦小温无毒,李氏温,或生上党,叶青厚两相当,七月花曰,九月实黑,七月九月十月采,驴马食仙去(《御览》)。

<名医>曰:駏驉食之神仙,生雍州,亦生上党,及道边,十月采实,阴干。

案《司马相如赋》,有奄闾,张揖云奄闾,蒿也,子可治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奄闾子-译文

(旧作庵闾,《御览》作奄闾,是)

味道苦,稍微有点凉。

主要用于治疗五脏淤血,腹中积水,腿脚肿胀并伴有内热,风寒湿痹,身体各处的疼痛。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延年益寿,不会老去。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奄闾,神农、雷公、桐君、岐伯认为它是苦的,稍微有点温,无毒。李氏认为它是温性的,可能生长在上党地区,叶子青绿且厚实,对称。七月开花,九月果实变黑,七月、九月、十月采摘,驴马吃了后会成仙(出自《御览》)。

《名医》说:駏驉吃了它可以成仙,生长在雍州,也生长在上党和道路边,十月采摘果实,然后在阴凉处晾干。

根据《司马相如赋》,有提到奄闾,张揖说奄闾就是蒿草,它的种子可以治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奄闾子-注解

庵闾:庵闾,一作奄闾,是,指一种植物,具体名称待考。在古代文献中,庵闾与奄闾常被交替使用。

味苦微寒:味苦微寒,指该植物的药性,苦味表示其可能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微寒则表示其性质偏凉,适用于清热、解热等。

五脏淤血:五脏淤血,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等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不畅,导致体内血液淤积。

腹中水气:腹中水气,指腹部有积水,可能是由水肿、湿气过重等原因引起的。

胪张留热:胪张留热,胪指肿胀,张指扩张,留热指体内有热邪滞留,可能导致身体局部肿胀和热感。

风寒湿痹:风寒湿痹,指由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身体诸痛:身体诸痛,指身体各部位出现的疼痛。

久服,轻身延年不老:久服,轻身延年不老,指长期服用此药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延年益寿,不易衰老。

生川谷:生川谷,指这种植物生长在河流山谷等地。

吴普:吴普,古代医学家,著有《吴普本草》。

神农雷公桐君岐伯:神农、雷公、桐君、岐伯,均为古代传说中的医药学家,被认为是中医药学的奠基人。

李氏:李氏,指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上党:上党,古地名,位于今山西省长治市一带,因地处高岗,故称上党。

叶青厚两相当:叶青厚两相当,描述该植物叶子呈青绿色,叶片厚实,对生。

七月花曰,九月实黑:七月花曰,九月实黑,指该植物在七月开花,九月果实成熟且呈黑色。

七月九月十月采:七月九月十月采,指在七月、九月、十月采摘该植物的果实或部分。

驴马食仙去:驴马食仙去,指驴马吃了这种植物后会成仙,这里可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用来形容该植物的功效。

名医:名医,指古代著名的医学家。

駏驉:駏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这里可能是指吃了这种植物可以像駏驉一样成为神仙。

雍州:雍州,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一带。

司马相如赋:司马相如赋,指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作品,这里可能引用了司马相如赋中的内容。

张揖:张揖,东汉文学家,著有《广雅》等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奄闾子-评注

旧作庵闾,《御览》作奄闾,是。味苦微寒。

这段古文首先点明了奄闾的别称,庵闾与奄闾在古代文献中可能存在不同的书写,但指的是同一植物。‘味苦微寒’则是对奄闾性味的描述,苦味通常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相关,微寒则表明其性质偏凉,适合用于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等功效。这一描述为后文对奄闾的功效提供了基础。

主五脏淤血,腹中水气,胪张留热,风寒湿痹,身体诸痛。

此句列举了奄闾的主要功效,包括治疗五脏淤血、腹中水气、胪张留热、风寒湿痹以及身体诸痛。五脏淤血指五脏内的血液淤积不畅,腹中水气则指腹部积水,胪张留热涉及肌肉紧张和体内热邪停滞,风寒湿痹是中医对关节炎的一种描述,身体诸痛则泛指身体各部位的疼痛。这些病症均与人体气血不畅、湿邪内阻有关,奄闾被认为可以缓解这些症状。

久服,轻身延年不老。

‘久服’意味着长期服用,‘轻身延年不老’则是描述长期服用奄闾的潜在效果,即能够使人身体轻盈、延年益寿,不衰老。这体现了古代中医对药物长期疗效的重视,以及对健康长寿的追求。

生川谷。

‘生川谷’说明奄闾的生长环境,川谷指的是河流山谷,这表明奄闾多生长在湿润的山谷地带,这种生长环境可能与它的药性有关。

“《吴普》曰:奄闾,神农雷公桐君岐伯苦小温无毒,李氏温,或生上党,叶青厚两相当,七月花曰,九月实黑,七月九月十月采,驴马食仙去(《御览》)。”

吴普的记载提供了关于奄闾的更多详细信息。首先,他认为奄闾具有神农、雷公、桐君、岐伯等古代医家的认可,并指出其味道苦而性质温和,无毒。李氏认为其性质温和,可能生长在上党地区。上党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描述了奄闾的叶为青色且叶片厚实,叶形对称,开花在七月,果实成熟于九月,呈黑色。七月、九月、十月是采摘奄闾果实的时间。‘驴马食仙去’则是一个寓意,表示奄闾对动物也有益,甚至有仙去之效,这里可能是指动物食用后能远离疾病。

“《名医》曰:駏驉食之神仙,生雍州,亦生上党,及道边,十月采实,阴干。”

《名医》的记载补充了奄闾的药用价值,称駏驉(一种马鹿)食用奄闾后如同神仙一般,这进一步强调了奄闾的神奇功效。雍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与上党一样,也是奄闾的生长地。‘道边’则可能指的是道路旁,说明奄闾不仅生长在山林,也可能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十月采实,阴干’是对奄闾采摘和干燥方法的描述,阴干是指将采摘的果实放在阴凉处自然晾干,这种方法有助于保存药物的药效。

案《司马相如赋》,有奄闾,张揖云奄闾,蒿也,子可治疾。

这里引用了《司马相如赋》中的内容,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赋文中提到了奄闾。张揖对此进行了注释,认为奄闾是一种蒿类植物,其子(种子)可以用来治疗疾病。这表明在古代,奄闾不仅被视为药物,还可能是一种文学意象,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利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奄闾子》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52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