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天门冬

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天门冬-原文

味苦平。

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

久服轻身,益气延年。

一名颠勒(《尔雅》注引云,门冬一名满冬,今无文)。

生山谷。

《名医》曰:生奉高山,二月七月八月采根,暴干。

案《说文》云墙,墙蘼,满冬也;

‘《中山经》云:条谷之山,其草多宜冬;’

‘《尔雅》云:墙蘼,满冬;’

‘《列仙传》云:赤须子食天门冬;’

‘《抱朴子·仙药》云:天门冬,或名地门冬,或名筵门冬,或名颠棘,或名淫羊食,或名管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天门冬-译文

味道苦,性质平和。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暴发性风湿病和偏瘫,能强化骨髓,杀死三种寄生虫,驱逐潜伏的尸体。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增加气力,延长寿命。另一种名字叫颠勒(《尔雅》注释中提到,门冬又名满冬,现在没有相关的文献记载)。它生长在山谷中。

《名医别录》中说:生长在奉高山,二月、七月、八月采集根部,晒干。

根据《说文解字》的说法,墙蘼就是满冬;《中山经》记载:条谷山上的草很多适合冬天生长;《尔雅》中也提到:墙蘼就是满冬;《列仙传》记载:赤须子吃天门冬;《抱朴子·仙药》中提到:天门冬,或称为地门冬,或称为筵门冬,或称为颠棘,或称为淫羊食,或称为管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天门冬-注解

味苦平:味苦平指的是药物的口感和药性。苦味通常具有清热、解毒、燥湿的作用,平性则表示药物性质温和,不寒不热,适合大多数人使用。

主诸暴风湿偏痹:主诸暴风湿偏痹是指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因风、湿邪气侵袭导致的关节疼痛、麻木等症状。

强骨髓:强骨髓表示该药物有增强骨髓、强壮筋骨的功效。

杀三虫:杀三虫指的是该药物具有驱虫的作用,可以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去伏尸:去伏尸是指该药物能够消除体内的邪气,起到驱除病邪的作用。

久服轻身,益气延年:久服轻身表示长期服用该药物可以使身体轻盈,益气延年则表示可以增强体质,延长寿命。

一名颠勒:一名颠勒是指该药物的一个别称,颠勒是古人对天门冬的一种称呼。

《尔雅》注引云,门冬一名满冬,今无文:《尔雅》是古代的一部词典,这里引用《尔雅》的内容说明门冬又称为满冬,但现在的文献中已经没有相关的记载。

生山谷:生山谷表示该药物生长在山谷之间,说明其生长环境。

《名医》曰:《名医》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部医学著作,这里引用了其中的内容。

生奉高山,二月七月八月采根,暴干:生奉高山指的是该药物生长在奉高山一带,二月、七月、八月是采集该药物根部的最佳时期,采集后需晒干。

案《说文》云墙,墙蘼,满冬也:《说文》是古代的一部文字学著作,这里引用了《说文》中的内容,解释了墙、墙蘼、满冬这几个词的意义。

《中山经》云:《中山经》是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这里引用了其中的内容。

《列仙传》云:《列仙传》是古代的一部神仙传记,这里引用了其中的内容。

《抱朴子·仙药》云:《抱朴子》是东晋时期葛洪所著的一部道教典籍,这里引用了其中的内容。

天门冬,或名地门冬,或名筵门冬,或名颠棘,或名淫羊食,或名管松:这里列举了天门冬的多个别称,反映了古人对同一药物的多种称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天门冬-评注

味苦平,这是对天门冬药性的简短描述。‘味苦’表明其药性苦寒,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平’则表示其药性平和,不会有过激的副作用。这种描述方式体现了中医对药物药性的直观把握,以及对药物作用机理的初步理解。

‘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这一句,详细列举了天门冬的主治功效。‘诸暴风湿偏痹’指的是因风、湿、寒邪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麻木等症状,‘强骨髓’说明其具有增强骨骼和骨髓的作用,‘杀三虫’指的是驱虫作用,‘去伏尸’则是指其能够排除体内病邪。这些功效说明天门冬在中医中被视为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药材。

‘久服轻身,益气延年’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天门冬的长期服用效果。‘轻身’意味着减轻体重,改善体型,‘益气’则是补充人体的元气,‘延年’则是指延年益寿。这反映了古代医家对天门冬养生保健作用的认可。

‘一名颠勒(《尔雅》注引云,门冬一名满冬,今无文)’这句话,是对天门冬异名的记载。‘颠勒’、‘满冬’等名称的引用,体现了古人对天门冬的命名习惯,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献对药材名称的传承。

‘生山谷’一句,描述了天门冬的生长环境。‘山谷’一词暗示了其喜阴湿的生长习性,这也为后世的种植提供了参考。

《名医》中提到的‘生奉高山,二月七月八月采根,暴干’是对天门冬采摘和干燥方法的记载。这表明古代医家对药材的采集和加工有着严格的要求,以确保药材的品质。

《说文》中的‘墙,墙蘼,满冬也’是对天门冬植物形态的描述,‘条谷之山,其草多宜冬’则是对其生长环境的补充说明。这些记载为后人了解天门冬的植物学特征提供了依据。

《尔雅》中的‘墙蘼,满冬’进一步明确了天门冬的名称,而《列仙传》和《抱朴子·仙药》中的记载则赋予了天门冬神秘色彩,将其与仙人、仙药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对神秘主义的追求。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天门冬》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51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