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天名精-原文
味甘寒。
主淤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利小便。
久服轻身耐老。
一名麦句姜,一名虾蟆蓝,一名豕首。
生川泽。
《名医》曰:一名天门精,一名玉门精,一名彘颅,一名蟾蜍兰,一名觐。
生平原,五月采。
案《说文》云:薽,豕首也;
‘《尔雅》云:茢薽豕首;郭璞云:今江东呼豨首,可以焰蚕蛹;陶宏景云:此即今人呼为豨莶;
‘《唐本》云:鹿活草是也,别录一名天蔓菁,南文呼为地松;
‘掌禹锡云:陈藏器别立地菘条,后人不当仍其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天名精-译文
味道甜而性寒。
主要用于治疗淤血,血块引起的严重疾病,以及止血,还有助于小便畅通。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延缓衰老。别名有麦句姜、虾蟆蓝、豕首。生长在河川湖泊等地。
《名医》记载:别名还有天门精、玉门精、彘颅、蟾蜍兰、觐。生长在平原地区,五月采摘。
根据《说文》记载:薽就是豕首;《尔雅》中也说:茢薽就是豕首;郭璞注解:现在江东地区称之为豨首,可以用来烤蚕蛹;陶宏景说:这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豨莶;《唐本》记载:鹿活草就是它,别录中又称为天蔓菁,南方称之为地松;掌禹锡说:陈藏器在别录中单独列出了地菘条,后人不应继续其错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天名精-注解
味甘寒:指这种植物的药性味道甘甜,性质寒冷。
主淤血:主要治疗由血瘀引起的疾病。
血瘕欲死:血瘕,指妇女腹部有肿块,欲死,形容病情严重。
下血:治疗出血症状。
止血:具有止血的作用。
利小便:有助于排尿,对利尿有好处。
久服轻身耐老: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延缓衰老。
一名麦句姜:这种植物还有一个名字叫麦句姜。
一名虾蟆蓝:另一个名字是虾蟆蓝。
一名豕首:还有一个名字叫豕首,指猪的头。
生川泽:生长在河流和湖泊的湿地地区。
天门精:《名医》中提到的名字之一,指这种植物具有天门之精的特性。
玉门精:另一个名字,指这种植物具有玉门之精的特性。
彘颅:彘指猪,颅指头,合起来指猪的头。
蟾蜍兰:这个名字暗示这种植物与蟾蜍有关,可能指其外观或生长环境。
觐:觐可能是指某种仪式或敬意,具体含义不明。
生平原:生长在平原地区。
五月采:在五月采集这种植物。
薽:指一种植物,根据《说文》的解释,是豕首。
豕首:猪的头,这里指植物的名字。
茢薽:植物的名字,根据《尔雅》的解释,是豕首。
郭璞:古代学者,对《尔雅》中的植物进行了注释。
江东:指长江以东的地区。
焰蚕蛹:一种烹饪方法,用火烤蚕蛹。
陶宏景:古代医学家,对《神农本草经》进行了注释。
鹿活草:这种植物的一个名字,可能是指其具有活化的作用。
天蔓菁:这种植物的一个名字,南方的称呼。
地松:这种植物的一个名字,南方的称呼。
陈藏器:古代医学家,对《神农本草经》进行了注释。
地菘:这种植物的一个名字,可能是指其生长在土地上。
谬:错误,不恰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天名精-评注
味甘寒,此句开篇点明了药材的口感和性质。甘味在中医理论中通常与补益相关,寒性则意味着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这表明该药材可能用于治疗因内热引起的各种症状。
主淤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利小便。这一段详细描述了该药材的主治功能。淤血是指血液在体内循环不畅,血瘕欲死则是指血块导致的严重病症。下血和止血则表明该药材对于止血和促进血液循环有作用,利小便则说明它还能帮助排尿,消除体内积水。
久服轻身耐老,这句话强调了长期服用该药材的好处,即能够使人身体轻盈,延年益寿。这体现了中医中‘药食同源’的理念,即某些食物或药物不仅能够治疗疾病,还能够强身健体。
一名麦句姜,一名虾蟆蓝,一名豕首。这三句列举了该药材的别名,这些别名反映了民间对药材的俗称和形象化的描述。麦句姜可能是因为其形状类似麦穗,虾蟆蓝可能是因为其颜色像青蛙的蓝色,而豕首则是因为其外形类似猪的头。
生川泽,这句话说明了该药材的生长环境,川泽指的是河流和湖泊附近,这些地方通常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药材的生长。
《名医》曰:一名天门精,一名玉门精,一名彘颅,一名蟾蜍兰,一名觐。这些别名进一步丰富了该药材的文化内涵,天门精、玉门精等名称带有神秘色彩,可能与古代神话或宗教信仰有关。
生平原,五月采。这句话说明了该药材的采集时间,生平原指的是平原地区,五月采则表明在夏季采集,此时药材的品质可能最佳。
案《说文》云:薽,豕首也;《尔雅》云:茢薽豕首;郭璞云:今江东呼豨首,可以焰蚕蛹;陶宏景云:此即今人呼为豨莶;《唐本》云:鹿活草是也,别录一名天蔓菁,南文呼为地松;掌禹锡云:陈藏器别立地菘条,后人不当仍其谬。这一段引用了古代文献对药材的描述,通过对比不同的文献记载,可以了解到该药材在不同时期的名称、形态和用途。这些记载不仅丰富了药材的知识,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和利用。
综上所述,这段古文通过对药材的描述,展现了中医理论中关于药材性质、功效、采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