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玉石部-石钟乳

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玉石部-石钟乳-原文

味甘温。

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御览》引云,一名留公乳,《大观本》,作一名公乳,黑字)。

生山谷。

“《吴普》曰:钟乳,一名虚中,神农辛,桐君黄帝医和甘,扁鹊甘无毒(《御览》引云李氏,大寒)。生山谷(《御览》引云,太山山谷)。阴处岸下,溜汁成(《御览》引作溜汁所成聚),如乳汁,黄白色,空中相通。二月三月采,阴干(凡《吴普》本草,掌禹锡所引者不复注,惟注其出《御览》诸书者)。”

“《名医》曰:一名公乳,一名芦石,一名夏石,生少室及太山,采无时。”

案《范子计然》云:石钟乳出武都,黄白者善(凡引计然,多出事文类聚,文选注,《御览》,及《大观本草》)。

“《列仙传》云:卬疏,煮石髓而服之,谓之石钟乳,钟当为潼,《说文》云乳汁也,钟假音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玉石部-石钟乳-译文

味道甜而温和。

主要治疗咳嗽、气逆、上气,明目、增强视力,安定五脏,通利百节,利九窍,促进乳汁分泌(《御览》中提到,又名留公乳,《大观本》中写作一名公乳,黑字)。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钟乳,又名虚中,神农认为辛,桐君、黄帝、医和认为甘,扁鹊认为甘且无毒(《御览》中引用李氏,大寒)。生长在山谷中(《御览》中提到,太山山谷)。在阴湿的山崖下,流出的汁液凝结成(《御览》中写作溜汁所成聚),像乳汁一样,呈黄白色,空中相通。在二月、三月采集,阴干(凡《吴普》本草,掌禹锡所引用的不再注释,只注释出自《御览》等书的)。

《名医》说:又名公乳、芦石、夏石,生长在少室山和泰山,采集没有固定时间。

根据《范子计然》的说法:石钟乳出自武都,黄白色的品质好(凡引用计然,多出自事文类聚、文选注、《御览》及《大观本草》)。《列仙传》中说:卬疏,煮石髓服用,称之为石钟乳,钟应该是潼,《说文》中说乳汁,钟是借音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玉石部-石钟乳-注解

味甘温:指石钟乳的味道是甜的,性质温和。在中医理论中,食物或药物的味和性是决定其疗效的重要因素。

咳逆上气:咳逆指的是咳嗽时胸部有逆气的感觉,上气指呼吸不畅,这是中医对咳嗽症状的描述。

明目益精:指石钟乳有助于改善视力,增强视力,这是中医对石钟乳功效的一种描述。

安五藏:五藏指的是中医所说的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安五藏意味着石钟乳有助于调和五脏的功能。

通百节:百节指身体的各个关节,通百节意味着石钟乳有助于关节的灵活。

利九窍:九窍指身体的九个孔窍,包括耳、目、口、鼻、前后阴等,利九窍意味着石钟乳有助于这些孔窍的功能。

下乳汁:指石钟乳有助于乳汁的分泌。

留公乳:是石钟乳的别名之一,出自《御览》。

公乳:也是石钟乳的别名之一,出自《大观本》。

黑字:指在《大观本》中,石钟乳的别名“公乳”是用黑字标注的。

山谷:指山中的山谷,是石钟乳生长的地方。

吴普:古代医家,此处引用其观点。

虚中:石钟乳的别名之一,出自《吴普》。

神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桐君:古代传说中的医药学家。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也是医学的创始人之一。

医和:古代医家。

扁鹊:古代著名的医生。

无毒:指石钟乳没有毒性。

溜汁:指从岩石中流出的液体。

少室:山名,石钟乳生长的地方之一。

太山:即泰山,山名,石钟乳生长的地方之一。

阴处:指阴暗的地方。

溜汁所成聚:指由溜汁聚集而成的石钟乳。

空中相通:指石钟乳内部是相通的。

掌禹锡:古代医家,此处引用其观点。

范子计然:古代医家,此处引用其观点。

武都:地名,石钟乳的产地之一。

石钟乳:一种矿物质,形状似钟乳石,中医认为其具有药用价值。

石髓:古代传说中的仙药,此处指石钟乳。

卬疏: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潼:古代地名,此处指石钟乳的产地。

说文:古代字典,此处指《说文解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玉石部-石钟乳-评注

味甘温,首先点明了石钟乳的口感和性质,甘温之性在中医理论中通常与补益、调和有关,表明石钟乳具有补益身体、调和阴阳的作用。

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这一段详细描述了石钟乳的主治功效。咳逆上气指咳嗽气喘,明目益精涉及眼科疾病和视力恢复,安五藏则是对内脏的调理,通百节利九窍则是对筋骨和窍道的通畅,下乳汁则是对乳汁分泌的促进作用。这些功效涵盖了呼吸、视觉、内脏、筋骨等多个方面,显示了石钟乳的全面调养作用。

《御览》引云,一名留公乳,《大观本》,作一名公乳,黑字。这里的引用说明了石钟乳的不同名称,以及在不同版本中的记载差异,反映了古人对药材名称的多样性。

生山谷,指出石钟乳的生长环境,山谷的阴湿环境有利于其生长,也暗示了其性质。

《吴普》曰:钟乳,一名虚中,神农辛,桐君黄帝医和甘,扁鹊甘无毒,这段话引用了古代医家的观点,将石钟乳与神农、桐君、黄帝、扁鹊等医家相联系,强调了其历史悠久和医家认可。

生山谷(《御览》引云,太山山谷)。阴处岸下,溜汁成(《御览》引作溜汁所成聚),如乳汁,黄白色,空中相通。二月三月采,阴干,这里详细描述了石钟乳的生长过程和采集时间,强调了其自然属性和采集方法。

《名医》曰:一名公乳,一名芦石,一名夏石,生少室及太山,采无时,这段话进一步补充了石钟乳的名称和生长地,表明其分布广泛,采集不受时间限制。

案《范子计然》云:石钟乳出武都,黄白者善,这里引用了《范子计然》的记载,说明了石钟乳的产地和品质,武都出产的黄白色石钟乳被认为是上品。

《列仙传》云:卬疏,煮石髓而服之,谓之石钟乳,钟当为潼,《说文》云乳汁也,钟假音字。这段话引用了《列仙传》中的记载,将石钟乳与神仙传说相结合,增加了其神秘色彩,同时也解释了名称的由来。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玉石部-石钟乳》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47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