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玉石部-禹余粮

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玉石部-禹余粮-原文

味甘寒。

主咳逆寒热,烦满下(《御览》有痢字),赤白,血闭,症瘕,大热。

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

生池泽及山岛中。

“《名医》曰:一名白余粮,生东海及池泽中。”

案《范子计然》云:禹余粮出河东;

“《列仙传》云:赤斧,上华山取禹余粮;”

“《博物志》云:世传昔禹治水,弃其所余食于江中,而为药也,按此出神农经,则禹非夏禹之禹,或本名白余粮,《名医》等移其名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玉石部-禹余粮-译文

味道甜而性寒。

主要治疗咳嗽、寒热、烦躁、腹胀、下痢(在《御览》中提到有‘痢’字),以及赤白带下、血闭、症瘕、高热等症状。炼制成药饵服用,可以使人不感到饥饿,身体轻盈,延年益寿。生长在池塘、湖泊以及山岛中。

《名医》记载:这种药材又名白余粮,生长在东海以及池塘湖泊中。

根据《范子计然》的说法:禹余粮产自河东地区;《列仙传》中提到:赤斧,曾上华山采集禹余粮;《博物志》中记载:相传古时大禹治水,将剩余的食物丢弃在江中,这些食物后来变成了药物。根据神农经的记载,这里的‘禹’并非夏禹,或许原本就是‘白余粮’的名字,《名医》等文献将其名称进行了迁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玉石部-禹余粮-注解

味甘寒:指药物的口感和性质,甘味通常表示药物具有滋补作用,寒性则表示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

咳逆寒热:咳逆,指咳嗽伴有呼吸不畅;寒热,指身体出现冷热交替的症状,常见于感冒或疟疾等疾病。

烦满下:烦满,指身体感到烦躁不适;下,指药物有通便的作用。

赤白:赤,指红色;白,指白色,可能指症状的颜色变化,如大便颜色异常。

血闭:指血液运行不畅,导致闭阻不通。

症瘕:症,指病症;瘕,指肿块,这里可能指身体出现的肿块或肿瘤。

大热:指体温升高,出现发热症状。

炼饵服之:炼饵,指经过炼制的药物;服之,指服用药物。

不饥:指服用药物后,能够减少饥饿感。

轻身延年:轻身,指身体感觉轻松;延年,指延长寿命。

生池泽及山岛中:生,指生长;池泽,指湖泊和沼泽;山岛,指山和岛屿,这里指禹余粮的生长环境。

白余粮:一种药物的别名,据《名医》记载,其生长在东海及池泽中。

河东: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赤斧:可能是指一种工具或器物,与采集禹余粮有关。

上华山:指登上华山,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常与神仙传说相关。

神农经:神农,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始祖;经,指经典著作,这里指《神农经》是记载禹余粮的出处。

夏禹:夏朝的开国君主,传说中的治水英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玉石部-禹余粮-评注

味甘寒:这句话描述了禹余粮的药性。‘味甘’意味着这种药材的味道甜美,这在中医理论中通常与滋补、调和有关;‘寒’则表明其性质偏凉,适用于清热解毒。这种药性的描述为后续的功效奠定了基础。

主咳逆寒热,烦满下(《御览》有痢字),赤白,血闭,症瘕,大热:这一段列举了禹余粮的主要功效。‘咳逆寒热’指的是治疗咳嗽、寒热交加的症状;‘烦满下’可能指的是治疗胸腹胀满、腹泻等症状;‘赤白’可能指的是治疗赤白带下等妇科疾病;‘血闭’和‘症瘕’则涉及止血和消除肿块的功效;‘大热’则是指治疗高热症状。这些病症涵盖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妇科以及温病等多个领域。

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这里的‘炼饵’指的是经过加工的药饵,服用后能够使人不感到饥饿,身体轻盈,并且延年益寿。这反映了禹余粮在古代被看作是一种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功效的珍贵药材。

生池泽及山岛中:这句话说明了禹余粮的生长环境,通常生长在池塘、湖泊以及山岛等湿润的地方。这也为寻找和采集禹余粮提供了线索。

《名医》曰:一名白余粮,生东海及池泽中:这里引用了《名医》一书中的内容,将禹余粮别名为白余粮,并指出其生长在东海及池泽中,进一步丰富了禹余粮的资料。

案《范子计然》云:禹余粮出河东;《列仙传》云:赤斧,上华山取禹余粮;《博物志》云:世传昔禹治水,弃其所余食于江中,而为药也,按此出神农经,则禹非夏禹之禹,或本名白余粮,《名医》等移其名耳:这一段文字中,‘案’字表示引用或记载,接下来的内容分别引用了《范子计然》、《列仙传》和《博物志》等文献。这些文献记载了禹余粮的来源和传说,将禹余粮与传说中的大禹联系起来,增加了禹余粮的神秘色彩。同时,指出‘禹非夏禹之禹’,说明这里的‘禹’并非指夏朝的开国君主大禹,而是指另一种‘禹’,或者是禹余粮的别称。这种说法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药物起源和传说的重视,以及古代文献记载中的传承和演变。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玉石部-禹余粮》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47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