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木部-桑上寄生-原文
味苦平。
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其实明目,轻身通神。
一名寄屑,一名寓木,一名宛童。
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茑,生宏农桑树上,三月三日,采茎,阴干。
案《说文》云:茑,寄生也;诗曰:茑与女萝,或作樢;《广雅》云:宛童,寄生樢也,又寄屏,寄生也;《中山经》云:龙山上多寓木;郭璞云:寄生也;《尔雅》云:寓木宛童;郭璞云:寄生树一名茑;《毛诗》云:茑与女萝;《传》云:茑,寄生山也;陆玑云:茑,一名寄生,叶似当卢,子如覆盆子,赤黑甜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木部-桑上寄生-译文
味道苦,性质平和。
主要用于治疗腰痛,小儿背部的僵硬,痈肿,安胎,增强肌肤,坚固牙齿,促进须眉的生长,它的实际功效是明目,轻身通神。
它还有其他名称,叫做寄屑,寓木,宛童。
生长在山谷中。
《名医》记载: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茑,生长在弘农的桑树上,在三月初三这一天采摘它的茎,然后在阴凉处晾干。
根据《说文解字》的说法:茑,是一种寄生植物;诗中提到:茑与女萝,有时也写作樢;《广雅》中说:宛童,是寄生在樢上的植物,也称为寄屏,是一种寄生植物;《中山经》记载:龙山上有很多寓木;郭璞解释说:寓木是一种寄生植物;《尔雅》中提到:寓木宛童;郭璞说:寄生树又称为茑;《毛诗》中有:茑与女萝;《传》中说:茑,是寄生在山上的植物;陆玑说:茑,又名寄生,叶子像当卢,果实像覆盆子,颜色红黑,味道甜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木部-桑上寄生-注解
味苦平:味苦平,指的是这种植物的药性味道苦,性质平和,不寒不热,中医认为其性质平和,适合多种体质的人群使用。
主腰痛:主腰痛,指这种植物具有治疗腰痛的功效。
小儿背强:小儿背强,指的是这种植物对小儿背部强直有治疗作用。
痈肿:痈肿,指这种植物对痈疽、肿毒等皮肤病的治疗作用。
安胎:安胎,指这种植物有助于安胎,预防流产。
充肌肤:充肌肤,指这种植物可以滋养肌肤,使肌肤饱满。
坚发齿:坚发齿,指这种植物有助于坚固头发和牙齿。
长须眉:长须眉,指这种植物可以促进须眉的生长。
其实明目:其实明目,指这种植物的果实具有明目的功效。
轻身通神:轻身通神,指这种植物可以使人身体轻盈,精神舒畅。
寄屑:寄屑,是茑的别名,指这种植物寄生于其他植物上。
寓木:寓木,指茑寄生在树木上。
宛童:宛童,是茑的别名,指这种植物形态小巧,似童子。
生川谷:生川谷,指这种植物生长在山谷等地。
宏农桑树上:宏农桑树上,指茑生长在宏农地区的桑树上。
三月三日:三月三日,指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是采茑茎的传统时间。
阴干:阴干,指将茑茎放在阴凉处晾干,以保存其药效。
茑:茑,指寄生植物,常寄生于其他植物上,如桑树。
寄生:寄生,指植物寄生于其他植物上,吸取其养分。
女萝:女萝,一种植物,与茑相似,常被提及在一起。
樢:樢,同“茑”,指寄生植物。
屏:屏,指屏障,这里可能是指茑的寄生对象。
龙山上多寓木:龙山上多寓木,指龙山上有很多茑木。
当卢:当卢,古代的一种帽子,这里可能是指茑的叶子形状。
覆盆子:覆盆子,一种果实,这里可能是指茑的果实形状。
赤黑甜美:赤黑甜美,指茑的果实颜色和味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木部-桑上寄生-评注
味苦平,首先揭示了茑草的药性。‘味苦’表明其药性苦寒,苦味入心,寒能清热,故能治疗心火亢盛引起的腰痛。‘平’则表示其性质平和,不会有过激之效,适合长期服用。
‘主腰痛’一句点明了茑草的主要功效,腰痛多由肾虚或湿热引起,茑草苦寒,能清热利湿,补肾强腰。
‘小儿背强’说明茑草对于小儿因肾虚引起的背脊强硬也有治疗作用,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痈肿’表明茑草具有消肿散结的功效,对于皮肤表面的炎症和肿块有治疗作用。
‘安胎’一句说明茑草可用于孕妇安胎,其性质平和,不会对胎儿造成伤害。
‘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描述了茑草的养生美容功效,能改善肌肤状况,坚固牙齿,促进毛发生长,体现了中医药食同源的特点。
‘其实明目,轻身通神’进一步说明了茑草的养生保健作用,能明目,使人身体轻盈,精神舒畅。
‘一名寄屑,一名寓木,一名宛童’是对茑草不同名称的列举,这些名称反映了茑草的生长习性和药用特点。
‘生川谷’描述了茑草的生长环境,川谷即山谷,说明茑草多生长在山谷之间,这些地方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有利于茑草的生长。
《名医》曰:‘一名茑,生宏农桑树上,三月三日,采茎,阴干。’这里详细介绍了茑草的别名、生长环境以及采集时间,三月三日是春季,此时采集的茑草药效最佳。
‘案《说文》云:茑,寄生也;诗曰:茑与女萝,或作樢;《广雅》云:宛童,寄生樢也,又寄屏,寄生也;《中山经》云:龙山上多寓木;郭璞云:寄生也;《尔雅》云:寓木宛童;郭璞云:寄生树一名茑;《毛诗》云:茑与女萝;《传》云:茑,寄生山也;陆玑云:茑,一名寄生,叶似当卢,子如覆盆子,赤黑甜美。’这一段引用了多种文献,从多个角度对茑草进行了描述,包括其植物学分类、生长习性、药用价值等,体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性和传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