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峰通考-男女合婚说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著名的文人,精通文学、诗词、书法和哲学。他在文化和学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神峰通考》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神峰通考》是王士禛关于文学、书法、历史和文化的综合性著作。书中通过对古代文化的探讨,展示了王士禛对艺术、历史和哲学的深刻理解。书中涉及的内容广泛,不仅包括文学评论,还涵盖了对古代学者和书法家的评价,以及对书法艺术的研究,是清代文学和艺术研究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峰通考-男女合婚说-原文

原出吕才蛮灭之说,只以男女年,浪立数目,配合相成,名曰合婚。

妄立天医福德为上婚,游魂归魂为中婚,五鬼绝命为下婚。

其谬甚矣。

安可只以男女二年命,舍去月与日时,而能论人婚配者乎?

若是有理,则天下之议婚者,俱择上中二婚者而配之,择下婚者而舍之,其书其易而不难,宜乎天下先天奇之妇,丧偶之矣。

夫何后世又有孤孀之患者?

分虽出于宿世之所定,而亦由于议婚者之明也。

然议婚之礼,人道之端,亦不可不慎也。

其理当何如耶?

但当看男命,带比肩劫财重者,必择妇命带伤官食神重者配之。

若妇命带伤官食神重者,必择男命带比肩劫财重者配之。

此系合婚之正理。

岂可以吕才上中下三婚无根之说,无据之理,而议人之婚配也耶!

吕才说之谬,不足信也明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峰通考-男女合婚说-译文

这种说法出自吕才关于蛮族灭亡的理论,只是根据男女的年龄,随意设立一些数字,然后搭配起来,称之为合婚。他们还胡乱地设立天医福德为上等婚配,游魂归魂为中等婚配,五鬼绝命为下等婚配。这种说法非常荒谬。怎么能只根据男女的年龄,忽略了月份和时辰,就能谈论人的婚配呢?如果这种说法有道理,那么天下所有谈论婚嫁的人,都会选择上中等婚配来结合,而舍弃下等婚配,这样的事情简单易行,天下先天奇特的女子,早就应该嫁出去了。那为什么后世还有孤寡之患呢?虽然这种分配虽然源自前世注定,但也与谈论婚嫁的人是否明智有关。然而,谈论婚嫁的礼仪,是人道的基础,也是不能不谨慎对待的。那么正确的道理应该是什么呢?只需看男命,如果男命中带有比肩劫财重的人,就应该选择女命中带有伤官食神重的人来配对。如果女命中带有伤官食神重的人,就应该选择男命中带有比肩劫财重的人来配对。这才是合婚的正确道理。怎么能用吕才那种没有根据的上中下三等婚配的说法,来谈论人的婚配呢!吕才的说法是错误的,这是很明显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峰通考-男女合婚说-注解

吕才:吕才,唐代著名学者,其学说涉及天文、历法、数学、音律等多个领域。在这段古文中,吕才被提及是因为他的‘蛮灭之说’。

蛮灭之说:指吕才关于婚配的学说,认为男女的命理可以通过年岁、天数等来配对,分为上婚、中婚、下婚三种,这种说法在当时被认为是迷信。

男女年:男女的年岁,指男女双方的年龄。

浪立数目:随意设立的数字,指吕才在婚配学说中使用的数字并不是基于实际的命理或科学依据。

配合相成:男女双方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合婚:根据命理、八字等来匹配男女双方婚姻的行为。

天医福德:指具有好运气和福分的人,在吕才的婚配学说中,这是上等的婚配。

游魂归魂:指灵魂游离和回归的状态,在吕才的婚配学说中,这是中等的婚配。

五鬼绝命:指五鬼(道教中指五方五行的恶神)绝命,即极度凶险,在吕才的婚配学说中,这是下等的婚配。

人道之端:指人伦的开始,即婚姻是人生大事,是人伦关系的起点。

比肩劫财:在八字命理中,比肩代表同辈、朋友,劫财代表争夺财富,这里指男性八字中比肩和劫财较重。

伤官食神:在八字命理中,伤官代表才华横溢但可能带来是非,食神代表享受生活,这里指女性八字中伤官和食神较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峰通考-男女合婚说-评注

原文开篇即指出吕才的蛮灭之说,认为其仅以男女年岁为基础,通过简单的数目配合来决定婚姻,称之为合婚。这里的‘蛮灭之说’暗示了这种方法的原始和缺乏科学依据。

‘妄立天医福德为上婚,游魂归魂为中婚,五鬼绝命为下婚’这一段,是对吕才合婚理论的批判。其中‘天医福德’、‘游魂归魂’、‘五鬼绝命’等词汇,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命理、风水等神秘学的信仰,但作者认为这些理论缺乏实际依据,是对婚姻的误导。

作者进一步质疑,仅凭男女的生辰八字,而忽略了月份和时辰,如何能准确论断人的婚配?这种质疑体现了作者对命理学的深刻理解,认为其过于简化和片面。

‘若是有理,则天下之议婚者,俱择上中二婚者而配之,择下婚者而舍之’这一假设,实际上是对吕才理论的讽刺,指出如果其理论成立,那么世界上所有选择婚姻的人都会按照这种理论来行事,但现实中并非如此,从而揭示了其理论的荒谬。

‘夫何后世又有孤孀之患者?’这句话提出了一个反问,指出即使按照吕才的理论来选择婚姻,后世仍然存在丧偶的情况,进一步证明了其理论的无效性。

作者提出‘分虽出于宿世之所定,而亦由于议婚者之明也’,认为婚姻的缘分虽然有一部分是命中注定的,但也受到议婚者的影响。这里体现了作者对命运的辩证看法。

‘然议婚之礼,人道之端,亦不可不慎也’强调了议婚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人道的一个起点,需要谨慎对待。

‘其理当何如耶?’这句话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正确的合婚理论应该是什么样的。

‘但当看男命,带比肩劫财重者,必择妇命带伤官食神重者配之。若妇命带伤官食神重者,必择男命带比肩劫财重者配之’这一段,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合婚理论,认为应该根据男女八字中的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来决定婚配,这体现了作者对命理学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此系合婚之正理’这句话,作者肯定了自己的理论是合婚的正理,与吕才的谬论形成鲜明对比。

‘岂可以吕才上中下三婚无根之说,无据之理,而议人之婚配也耶!吕才说之谬,不足信也明矣’这一段,作者再次批判吕才的理论,认为其毫无根据,不值得信赖。这体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迷信的批判态度。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峰通考-男女合婚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37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