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振孙(约公元3世纪),东汉时期的学者和政治家,他的《呻吟语》内容讨论了古代文学、文化和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3世纪)。
内容简要:《呻吟语》是陈振孙所作,书中主要探讨了古代文学的艺术性和社会风气。书中通过对当时文学作品和社会现象的分析,揭示了创作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特别是对文学创作中的“情感表达”和“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书中的理论思想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和创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呻吟语-卷三-射集-养生-原文
夫水遏之,乃所以多之;泄之,乃所以竭之。惟仁者能泄。
惟智者知泄。
天地间之祸人者,莫如多;令人易多者,莫如美。
美味令人多食,美色令人多欲,美声令人多听,美物令人多贪,美官令人多求,美室令人多居,美田令人多置,美寝令人多逸,美言令人多入,美事令人多恋,美景令人多留,美趣令人多思,皆祸媒也。
不美则不令人多。
不多则不令人败。
予有一室,题之曰“远美轩”,而扁其中曰“冷淡”。非不爱美,惧祸之及也。
夫鱼见饵不见钩,虎见羊不见阱。
猩猩见酒不见人,非不见也,迷于所美而不暇顾也。
此心一冷,则热闹之景不能入;一淡,则艳冶之物不能动。
夫能知困穷、抑郁、贫贱,坎坷之为详,则可与言道矣。
以肥甘爱儿女而不思其伤身,以姑息爱儿女而不恤其败德,
甚至病以死,患大辟而不知悔者,皆妇人之仁也。
噫!举世之自爱而陷于自杀者,又十人而九矣。
五闭,养德养生之道也。
或问之曰:“视、听、言、动、思将不启与?”
曰:“常闭而时启之,不弛于事可矣。
此之谓夷夏关。
今之养生者,饵药、服气、避险、辞难、慎时、寡欲,诚要法也。
嵇康善养生,而其死也却在所虑之外。
乃知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德在我,而蹈白刃以死,何害其为养生哉?
愚爱谈医,久则厌之,客言及者,告之曰:
以寡欲为四物,以食淡为二陈,以清心省事为四君于。
无价之药,不名之医,取诸身而已。
仁者寿,生理完也;默者寿,元气定也;拙者寿,元神固也。
反比皆妖道也。
其不然,非常理耳。
盗为男戎,色为女戎。
人皆知盗之劫杀为可畏。
而忘女戎之劫杀。
悲夫!
太朴,天地之命脉也。
太朴散而天地之寿妖可卜矣。
故万物蕃,则造化之元精耗散。
木多实者根伤,草出茎者根虚,费用广者家贫,言行多者神竭,皆妖道也。
老子受用处,尽在此中看破。
饥寒痛痒,此我独觉,虽父母不之觉也;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能代也。
自爱自全之道,不自留心,将谁赖哉?
气有为而无知,神有知而无为。
精者,无知无为,而有知有为之母也。
精天一也,属水,水生气;气纯阳也,属火,火生神;神太虚也,属无,而丽于有。
精盛则气盛,精衰则气衰,故甑涸而不蒸。
气存则神存,气亡则神亡,故烛尽而火灭。
气只够喘息底,声只够听闻底,切莫长馀分毫,以耗无声无臭之真体。
语云:“纵欲忘身”,忘之一字最宜体玩。
昏不省记谓之忘,欲迷而不悟,情胜而不顾也。
夜气清明时,都一一分晓,着迷处,便思不起,沉溺者可以惊心回首矣。
在箧香韫,在几香损,在炉香烬。
书室联:“曙枕酣余梦,旭窗闲展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呻吟语-卷三-射集-养生-译文
水被阻止时,反而增多;水被泄出时,才会枯竭。只有仁者才能善于泄水。
只有智者才能懂得泄水。
天地间给人带来灾祸的,没有比贪多更厉害的;让人容易贪多的,没有比美更诱人的。美味的食物让人多吃,美丽的颜色让人多欲望,动听的声音让人多听,美好的物品让人多贪恋,美好的官职让人多追求,美好的住宅让人多居住,美好的田地让人多购置,美好的床铺让人多安逸,美好的言语让人多接受,美好的事情让人多留恋,美好的景色让人多停留,美好的趣味让人多思考,这些都是灾祸的媒介。不美好的东西就不会让人贪多。不贪多就不会让人败坏。
我有一间屋子,题名为‘远美轩’,门上写着‘冷淡’。并不是不爱美,而是害怕灾祸的到来。
鱼看到鱼饵却看不到鱼钩,老虎看到羊却看不到陷阱。猩猩看到酒却看不到人,并不是没看到,而是被他们所喜欢的美迷惑了,没有时间去注意其他。
当心变得冷静时,热闹的景象就不能进入;当心变得淡泊时,艳丽的物品就不能打动。
能够了解困苦、忧郁、贫贱、坎坷的真相,就可以谈论道了。
用肥美的食物宠爱儿女却不考虑它对身体有害,用姑息的态度宠爱儿女却不考虑它败坏品德,甚至病重到死,面临死刑也不知道悔改,这都是妇人的仁慈。
唉!世界上有很多人自爱却陷入自我毁灭的境地,十个人中有九个。
五闭是养德养生的方法。有人问:‘看、听、说、动、思这些会不会完全不打开?’我回答:‘经常关闭,偶尔打开,不放松对事物的关注就可以了。这就是所谓的夷夏关。’
现在的养生方法,包括服药、服气、避险、拒绝困难、谨慎行事、减少欲望,这些都是重要的方法。嵇康擅长养生,但他的死却出乎意料之外。这说明养德比养生更为重要。德行在身,即使面临危险也能勇敢面对,这对养生有什么妨碍呢?
我爱好谈论医学,时间久了就感到厌烦,有人谈论医学时,我就告诉他们:‘把减少欲望当作四种药物,把饮食清淡当作两种陈药,把清心寡欲当作四种良药。无价之药,无名的医生,其实都在自己的身体里。’
仁者长寿,因为生理完好;沉默者长寿,因为元气稳定;笨拙者长寿,因为元神稳固。与之相反的,都是邪道。如果不是这样,那就不是常理。
盗贼是男性的战争,美色是女性的战争。人们都知道盗贼的抢劫和杀戮令人恐惧,却忘记了美色的战争。可悲啊!
太朴是天地之间的命脉。太朴散失,天地之间的寿命和妖异就可以预见了。所以万物繁盛,就会消耗造化的元精。树木结太多果实会伤根,草茎生长过多会伤根,开销过大会让家庭贫穷,言行过多会耗尽精神,这些都是邪道。老子的智慧,就在这里看破。
饥饿、寒冷、疼痛、瘙痒,这是我独自感受到的,即使父母也无法感知;衰老、病死,这是我独自要面对的,即使妻子也无法代替。自我爱护和保全的方法,如果不自己留心,还能依靠谁呢?
气有作用却没有意识,神有意识却没有作用。精是既无意识又无作用,却是意识与作用的基础。精是天一,属于水,水产生气;气是纯阳,属于火,火产生神;神是太虚,属于无,却附着在有之上。精旺盛则气旺盛,精衰弱则气衰弱,所以锅干了就无法再蒸东西。气存在则神存在,气消失则神消失,所以蜡烛烧尽了火也就灭了。
气只够呼吸的,声音只够听见的,不要多出一分一毫,以免消耗那无色无味的真正本体。
俗话说:‘纵欲忘身’,‘忘’这个字最值得体味。昏迷不醒叫作忘,欲望迷失而不觉悟,情感战胜而不顾也。在夜气清明的时候,一切都会变得清晰,陷入迷茫的地方,就会思考起来,沉迷的人可以因此而惊醒。
在箱子里的香是珍藏,在桌子上的香是消耗,在香炉里的香是燃尽。
书室的对联:‘晨起余梦酣,窗前闲展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呻吟语-卷三-射集-养生-注解
水遏:阻止水流,比喻限制或控制。
多之:增多。
泄之:泄洪,比喻释放。
竭之:使干涸。
仁者:有仁德的人。
智者:有智慧的人。
天地间:自然界。
祸人者:给人带来灾祸的事物。
美:美好,指美好的事物。
美味:美味的食物。
美色:美丽的容貌。
美声:悦耳的声音。
美物:美好的物品。
美官:美好的官职。
美室:美好的住所。
美田:肥沃的田地。
美寝:舒适的睡眠。
美言:美好的言语。
美事:美好的事情。
美景:美丽的景色。
美趣:美好的趣味。
皆祸媒也:都是祸患的媒介。
予:我。
题之:题写。
扁其中:在室内挂匾。
冷淡:清静淡泊。
鱼见饵不见钩:鱼只看到鱼饵而看不到鱼钩,比喻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虎见羊不见阱:虎只看到羊而看不到陷阱,比喻只看到眼前的好处而看不到潜在的危险。
猩猩见酒不见人:猩猩只看到酒而看不到人,比喻被一时的欲望所蒙蔽。
详:详细,深入。
道:道理,哲学。
姑息:纵容,迁就。
败德:品德败坏。
大辟:古代死刑的一种,即斩首。
妇人之仁:指妇人般的仁慈,缺乏决断力。
五闭:五种关闭,指关闭欲望。
夷夏关:指夷狄与华夏的界限。
饵药:服用药物。
服气:呼吸新鲜空气。
避险:避免危险。
辞难:拒绝困难。
慎时:谨慎行事。
寡欲:减少欲望。
四物:四种物品。
二陈:两种陈设。
四君于:四种君子。
甑:古代的一种炊具。
涸:干涸。
蒸:煮。
妖道:邪恶之道。
男戎:男性的战争。
女戎:女性的战争,这里指女色。
太朴:指天地最初的混沌状态。
造化:天地创造。
元精:天地最初的精华。
蕃:繁荣。
老子: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
受用处:接受和应用。
箧:箱子。
几:小桌子。
香韫:香料。
香损:香气消散。
香烬:香炉中的香灰。
曙枕:早晨醒来时用的枕头。
梦:睡眠中的幻想。
旭窗:早晨的窗户。
展书:展开书籍阅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呻吟语-卷三-射集-养生-评注
夫水遏之,乃所以多之;泄之,乃所以竭之。惟仁者能泄。惟智者知泄。
此句以水之盈亏比喻人生之得失,指出水的盈满与枯竭取决于是否懂得适时泄放,仁者与智者均能掌握此道。
天地间之祸人者,莫如多;令人易多者,莫如美。
此句指出天地间的祸患往往源于过多的欲望,而美的事物往往能激发人的欲望。
美味令人多食,美色令人多欲,美声令人多听,美物令人多贪,美官令人多求,美室令人多居,美田令人多置,美寝令人多逸,美言令人多入,美事令人多恋,美景令人多留,美趣令人多思,皆祸媒也。
此段列举了各种美的事物如何成为祸患的媒介,提醒人们应避免过度追求。
予有一室,题之曰“远美轩”,而扁其中曰“冷淡”。非不爱美,惧祸之及也。
作者以自己的居所为例,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祸患的担忧。
夫鱼见饵不见钩,虎见羊不见阱。猩猩见酒不见人,非不见也,迷于所美而不暇顾也。
此句通过动物的故事,说明了人们往往因为沉迷于所爱之物而忽视了潜在的危险。
此心一冷,则热闹之景不能入;一淡,则艳冶之物不能动。
作者强调冷静与淡泊的心态对于抵制诱惑的重要性。
夫能知困穷、抑郁、贫贱,坎坷之为详,则可与言道矣。
此句表明只有经历过困苦与挫折,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道理。
以肥甘爱儿女而不思其伤身,以姑息爱儿女而不恤其败德,甚至病以死,患大辟而不知悔者,皆妇人之仁也。
此段批评了过度溺爱子女的行为,认为这是妇人之仁的表现。
噫!举世之自爱而陷于自杀者,又十人而九矣。
此句表达了对世人过度自爱的担忧,认为这可能导致自我毁灭。
五闭,养德养生之道也。
此句提出了五闭的养生之道,即闭目、闭耳、闭口、闭心、闭行。
或问之曰:“视、听、言、动、思将不启与?”曰:“常闭而时启之,不弛于事可矣。此之谓夷夏关。
此段回答了关于五闭的疑问,强调适度闭目、闭耳、闭口、闭心、闭行的重要性。
今之养生者,饵药、服气、避险、辞难、慎时、寡欲,诚要法也。
此句提出了养生的方法,包括服药、服气、避险、辞难、慎时、寡欲等。
嵇康善养生,而其死也却在所虑之外。乃知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此句以嵇康为例,说明了养德比养生更为重要。
愚爱谈医,久则厌之,客言及者,告之曰:“以寡欲为四物,以食淡为二陈,以清心省事为四君于。无价之药,不名之医,取诸身而已。”
此段表达了作者对医学的热爱,以及通过调整自身来达到养生目的的观点。
仁者寿,生理完也;默者寿,元气定也;拙者寿,元神固也。
此句提出了仁、默、拙三种人生哲学,认为它们与长寿有关。
反比皆妖道也。其不然,非常理耳。
此句批评了与仁、默、拙相反的行为,认为它们是妖道,不符合常理。
盗为男戎,色为女戎。
此句将盗与色比喻为男戎与女戎,认为它们都是危害社会的因素。
人皆知盗之劫杀为可畏。而忘女戎之劫杀。悲夫!
此句批评了人们对于盗贼的恐惧,却忽视了色欲的危害。
太朴,天地之命脉也。
此句将太朴视为天地的命脉,强调了其重要性。
故万物蕃,则造化之元精耗散。
此句指出万物过度繁殖会导致造化之元精耗散。
老子受用处,尽在此中看破。
此句表明老子所提倡的道家思想,认为人们应看破世间万物。
饥寒痛痒,此我独觉,虽父母不之觉也;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能代也。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苦难的深刻认识,认为这些苦难只能由自己承担。
自爱自全之道,不自留心,将谁赖哉?
此句强调了自爱自全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自己关心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自我保全。
气有为而无知,神有知而无为。
此句提出了气与神的关系,认为气具有行动力而无知,神具有认知力而无行动力。
精者,无知无为,而有知有为之母也。
此句将精视为无知无为的源头,是知与行的母体。
气纯阳也,属火,火生神;神太虚也,属无,而丽于有。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气与神的关系,认为气属火,火生神;神属无,却与有相联系。
精盛则气盛,精衰则气衰,故甑涸而不蒸。
此句说明了精与气的关系,认为精盛则气盛,精衰则气衰。
气存则神存,气亡则神亡,故烛尽而火灭。
此句进一步说明了气与神的关系,认为气存则神存,气亡则神亡。
气只够喘息底,声只够听闻底,切莫长馀分毫,以耗无声无臭之真体。
此句提醒人们不要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以保持真正的生命力。
语云:“纵欲忘身”,忘之一字最宜体玩。
此句引用了古语,强调了忘却欲望的重要性。
昏不省记谓之忘,欲迷而不悟,情胜而不顾也。
此句解释了“忘”的含义,认为忘却欲望意味着不省记、不迷、不顾。
夜气清明时,都一一分晓,着迷处,便思不起,沉溺者可以惊心回首矣。
此句表达了在夜晚清醒时,人们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避免沉溺于欲望。
在箧香韫,在几香损,在炉香烬。
此句描述了香气的不同状态,从韫藏到损毁再到烬灭,寓意着事物的无常。
书室联:“曙枕酣余梦,旭窗闲展书。”
此联描绘了书室中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