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一般认为成书时为周代或春秋时期。其具体编纂者尚无定论,但《尚书》集成了众多古代文献,包含了历史、政治、伦理等多个方面。
年代: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前2世纪)。
内容简要:《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原本由周朝的官方记录组成,后经儒家学者整理和注解。书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帝王治国理政的方略、政治思想及忠臣良将的事迹,尤其强调了“君权神授”和“天命”理论。《尚书》对后世的政治、伦理及治国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认为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虞书-皋陶谟-原文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
禹曰:‘俞,如何?’
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
禹拜昌言曰:‘俞!’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
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
禹曰:‘何?’
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
皋陶曰:‘朕言惠可厎行?’
禹曰:‘俞!乃言厎可绩。’
皋陶曰:‘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虞书-皋陶谟-译文
皋陶说:‘追溯古代,我皋陶说,要诚实地遵循你的德行,明智地辅佐君主,和谐地处理事务。’禹说:‘嗯,具体怎么做呢?’皋陶说:‘都,要谨慎你的行为,修养你的思想,使之深远。要和睦地处理九族关系,使大家都能明确目标,相互支持,近处的事情做好了,远处的事情也会随之而来。’禹拜谢道:‘嗯!’
皋陶说:‘都,关键在于了解人,在于安抚民众。’禹说:‘唉!如果大家都能按时完成自己的职责,那帝王的工作就难了。了解人就能明智,能正确任用官员。安抚民众就能仁爱,民众就会怀念他。如果既明智又仁爱,还担心什么欢兜(一种恶人)?还迁徙什么有苗(一种被迁徙的部族)?还害怕什么花言巧语、伪善的面孔孔壬(一种伪善的人)呢?’
皋陶说:‘都,行为也有九种美德。如果一个人有美德,就会说,这个人真是采采(美好)。’禹问:‘这是什么意思?’
皋陶说:‘宽厚而庄重,柔顺而能自立,诚恳而恭敬,治理混乱而敬畏,扰攘之中有毅力,直率而温和,简朴而廉洁,刚强而诚实,坚强而正义。彰显他的常德,真是吉祥啊!每天宣扬三种美德,早晚都能使家庭和睦;每天严谨地实行六种美德,使国家明亮。广泛地施行这些美德,九种美德都得到实施,优秀的人才都在官位上。百官相互学习,百工各司其职,按照五时抚育万物,各种功绩都会凝聚。不要放纵逸乐的欲望,治理国家要兢兢业业,一天到晚都有无数的事情要处理。不要让任何官职空缺,天工之事,人要代替完成。天有法典,教导我们五种法典和五种美德!天有等级,我们有五种礼仪和五种功绩!同心协力,和衷共济!天命有德,五种服饰和五种章纹!天讨有罪,五种刑罚和五种用途!政事要勤勉啊,勤勉啊!’
‘天有聪明,因为我们的民众聪明。天有明威,因为我们的民众有威严。从上到下都通达,有土之臣要敬畏啊!’
皋陶说:‘我的话可行吗?’禹说:‘嗯,你的话是可行的。’皋陶说:‘我没有什么高见,只是想说,要帮助和辅佐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虞书-皋陶谟-注解
稽古:考察古代,追根溯源。
皋陶: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一位贤臣,尧帝的辅佐大臣。
允迪:诚信地遵循。
厥:他的,那个。
德:品德,道德。
谟:谋划,计划。
明:明智。
弼:辅佐。
谐:和谐。
都:感叹词,表示赞叹。
慎厥身:谨慎自己的行为。
修思永:修养思想,追求永恒。
惇叙:和睦相处。
九族:指家族中的九个亲属关系。
庶:希望。
明励翼:明智地激励他人。
迩:近。
可远在兹:近处的事情处理好了,远方的事情也会因此得到妥善处理。
拜昌言:对高明的言论表示敬仰。
知人:了解人。
哲:明智。
官人:管理人才。
安民:安抚民众。
惠:仁爱。
黎民:普通百姓。
欢兜: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指有罪的人。
有苗:古代的一个民族。
巧言令色:花言巧语,表面和善。
孔壬: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指善于辞令的人。
行:行为。
九德:九种美德。
载采采:形容人品德高尚。
宽而栗:宽容而又坚定。
柔而立:柔顺而又能自立。
愿而恭:愿意帮助人而又谦恭。
乱而敬:在混乱中保持敬畏。
扰而毅:在纷扰中保持坚定。
直而温:直率而又温和。
简而廉:简单而又廉洁。
刚而实:刚毅而又实际。
强而义:坚强而又讲义。
彰厥有常:显扬他的恒常之德。
吉哉:美好啊。
日宣三德:每天宣扬三种美德。
夙夜浚明有家:早晚勤奋,使家庭光明。
日严祗敬六德:每天严谨地尊敬六种美德。
亮采有邦:使国家充满光明。
翕受敷施:广泛接受并施行。
九德咸事:九种美德都得到实践。
俊乂:才德兼备的人。
百僚:百官。
五辰:指天时,五方星辰。
庶绩:各种功绩。
凝:凝聚,成就。
教逸欲:教导人不要放纵欲望。
有邦兢兢业业:国家要小心谨慎。
一日二日万几:一天又一天,事情繁多。
无旷庶官:不要让任何官职空缺。
天工:自然界的规律。
天叙:天的秩序。
典:法则。
敕:命令。
五典五惇:五种法则和五种敦厚的品德。
天秩:天的等级秩序。
五礼:五种礼仪。
庸:用。
同寅协恭和衷哉:同僚之间要互相协助,保持和谐。
天命:天的意志。
五服:五种服制。
五章:五种纹章。
天讨:天的惩罚。
五刑:五种刑罚。
政事懋哉懋哉:政事要勤勉啊,勤勉啊。
天聪明:天的智慧。
民聪明:民众的智慧。
天明畏:天的威严。
民明威:民众的威严。
有土:土地。
朕言:我说。
厎行:能够实践。
赞赞襄哉:赞颂并辅助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虞书-皋陶谟-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尚书·皋陶谟》,是古代中国政治哲学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文献。皋陶与禹的对话,展现了古代圣贤的治国理念和道德修养。
‘允迪厥德,谟明弼谐’一句,强调了君主要遵循道德原则,明智地辅佐君主,和谐地处理国家大事。‘都!慎厥身,修思永’则告诫君主要谨慎自身行为,深思熟虑。
‘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体现了古代中国重视家族和血缘关系的观念,强调君主应和睦家族关系,激励百姓,以近促远。
‘在知人,在安民’是皋陶对禹提出的治国纲领,‘知人’强调选拔贤能,‘安民’则强调仁政,以赢得民心。
‘咸若时,惟帝其难之’表达了皋陶对帝王的敬仰,认为帝王能够顺应时势,这是非常困难的。
‘能哲而惠,何忧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这句话中,皋陶批评了那些善于阿谀奉承、巧言令色的人,认为真正的智慧和仁德才能使国家安定。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这九德,是皋陶对君主要具备的道德品质的描述,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
‘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强调了君主要时刻保持道德修养,以正己正人。
‘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这一段,皋陶从天命、天理、天德等方面阐述了治国之道,强调了天命与人事的关系。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这表达了皋陶对天命与民心的认识,认为天命与民心是相辅相成的。
‘朕言惠可厎行?’禹曰:‘俞!乃言厎可绩。’这段对话体现了君臣之间的信任和合作,皋陶提出的治国之道得到了禹的认可。
‘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皋陶谦虚地表示自己还有所不足,需要继续学习和思考,这也是古代圣贤的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