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夏书-胤征

作者: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一般认为成书时为周代或春秋时期。其具体编纂者尚无定论,但《尚书》集成了众多古代文献,包含了历史、政治、伦理等多个方面。

年代: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前2世纪)。

内容简要:《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原本由周朝的官方记录组成,后经儒家学者整理和注解。书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帝王治国理政的方略、政治思想及忠臣良将的事迹,尤其强调了“君权神授”和“天命”理论。《尚书》对后世的政治、伦理及治国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认为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夏书-胤征-原文

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

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

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

告于众曰:‘嗟予有众,圣有谟训,明征定保,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厥后惟明明,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其或不恭,邦有常刑。’

‘惟时羲和颠覆厥德,沈乱于酒,畔官离次,俶扰天纪,遐弃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今予以尔有众,奉将天罚。’

‘尔众士同力王室,尚弼予钦承天子威命。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维新。’

‘呜呼!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其尔众士懋戒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夏书-胤征-译文

羲和沉溺于酒色,荒废了时辰,扰乱了日月运行,胤侯前往征讨他,并写了《胤征》这篇文章。

只有仲康开始治理四海,胤侯被任命掌管六军。

羲和荒废了他的职责,酒醉于他的封地,胤侯奉王命出征。

他对众人说:‘唉,我的子民们,有圣明的谟训,明确征讨以安定保卫,先王能谨慎遵守天命,臣子能遵守常规,百官辅助,君主必须明智,每年正月,使者拿着木铎在道路上巡行,官吏相互规劝,工匠拿着技艺来进谏,如果有人不恭顺,国家有常规的刑罚。’

当时羲和颠覆了他的道德,沉溺于酒色,背叛了官职,扰乱了天序,废弃了他的职责,到了季秋月初一,星辰没有聚集在房宿,盲人敲鼓,啬夫奔跑,百姓奔走,羲和作为官员却对此一无所知,对天象的混乱视而不见,触犯了先王的严厉惩罚,《政典》说:‘提前行动的杀无赦,延迟行动的杀无赦。’现在,我凭借你们这些子民,执行上天的惩罚。

你们这些士兵要齐心协力支持王室,继续辅佐我,忠诚地执行天子的命令。火焰燃烧在昆冈,玉石一同被焚毁。天上的使者失去了德行,比猛火还要烈。消灭他们的首领,胁从者不予追究,旧有的污浊习俗,都应与之革新。

唉!威严胜过仁爱,才能成功;仁爱胜过威严,则没有功效。你们这些士兵要时刻警惕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夏书-胤征-注解

羲和:羲和在这里指的是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也常用来指代掌管太阳的官员。在古代中国,羲和是负责观测天象、制定历法的官员,他们的职责关系到国家的天文历法、农业和宗教活动。

湎淫:湎淫意为沉溺于酒色,指过度沉迷于酒宴和女色。

废时乱日:废时乱日指荒废时间,扰乱正常的日子,这里指羲和沉溺于酒色,导致天文观测和历法制定工作受到影响。

胤:胤在这里指的是胤侯,即周代的诸侯国之一,这里可能指的是胤侯的使者或胤侯本人。

征:征在这里指征讨,即出兵讨伐。

作《胤征》:作《胤征》指胤侯或其使者撰写了关于征讨羲和事件的文献。

仲康:仲康是夏朝的一位君主,这里指仲康即位后。

肇位四海:肇位四海指开始统治天下。

胤侯命掌六师:胤侯命掌六师指胤侯被任命为掌管六军的将领。

羲和废厥职:羲和废厥职指羲和荒废了自己的职责。

酒荒于厥邑:酒荒于厥邑指在他们的封地内沉溺于酒。

胤后:胤后指胤侯的后代或胤侯的继承者。

徂征:徂征指前往征讨。

谟训:谟训指古代圣贤的教诲和训诫。

明征定保:明征定保指明确的征兆可以确保国家的安定。

先王克谨天戒:先王克谨天戒指古代的君主能够谨慎地遵守天命和天戒。

臣人克有常宪:臣人克有常宪指臣民能够遵守常规和法度。

百官修辅:百官修辅指百官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厥后惟明明:厥后惟明明指国君必须明智明察。

孟春:孟春指农历的正月,即一年的开始。

遒人:遒人指古代的传令官,负责传达命令。

木铎:木铎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于宣布命令或召集人们。

官师相规:官师相规指官员之间相互监督。

工执艺事以谏:工执艺事以谏指工匠通过自己的技艺来劝谏。

畔官离次:畔官离次指背叛官职,离开自己的岗位。

俶扰天纪:俶扰天纪指扰乱天下的秩序。

遐弃厥司:遐弃厥司指放弃了自己的职责。

季秋月朔:季秋月朔指农历九月的第一天。

辰弗集于房:辰弗集于房指天象出现了异常,星辰没有按时聚集在房宿。

瞽奏鼓:瞽奏鼓指盲人击鼓,通常是宣布紧急情况或战争的消息。

啬夫驰:啬夫驰指官员骑马奔跑,传达紧急命令。

庶人走:庶人走指普通百姓奔走相告。

羲和尸厥官罔闻知:羲和尸厥官罔闻知指羲和作为官员却对天象的变化毫无察觉。

昏迷于天象:昏迷于天象指对天象变化无知或忽视。

以干先王之诛:以干先王之诛指触犯了先王的惩罚。

政典:政典指国家的法律典籍。

天罚:天罚指上天降下的惩罚。

王室:王室指国家的朝廷。

尚弼予钦承天子威命:尚弼予钦承天子威命指希望你们辅佐我,忠诚地执行天子的命令。

火炎昆冈,玉石俱焚:火炎昆冈,玉石俱焚指火势猛烈,连坚硬的玉石都被烧毁了,比喻严厉的惩罚。

天吏逸德:天吏逸德指天上的官员放纵自己的德行。

歼厥渠魁:歼厥渠魁指消灭那些首要的恶人。

胁从罔治:胁从罔治指胁迫他人从犯的人不予治罪。

旧染污俗:旧染污俗指那些沾染了恶习的人。

咸与维新:咸与维新指所有人都要一起改过自新。

威克厥爱:威克厥爱指威严胜过仁爱。

允济:允济指必然成功。

允罔功:允罔功指毫无功效。

懋戒哉:懋戒哉指勉励大家要谨慎小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夏书-胤征-评注

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

此句开篇点题,羲和作为掌管日月的神,其行为放纵导致时间混乱,胤侯(即夏朝的胤甲)因此出兵征讨,并写下《胤征》一书,以记载此事。‘湎淫’一词揭示了羲和的放纵与不负责任,‘废时乱日’则是对其行为后果的描述,表现了古代对时间秩序的重视。

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

仲康是夏朝的君主,他建立了一个统治四海的政权。胤侯被任命为掌管六军的将领,这表明他在夏朝政治和军事中都具有重要地位。‘肇位四海’和‘命掌六师’体现了夏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及胤侯的权力与责任。

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

羲和放弃了其职责,沉迷于酒色,导致国家治理混乱。胤后(即胤甲)继承王命,出兵征讨。‘废厥职’和‘酒荒于厥邑’揭示了羲和的失职与腐败,‘承王命徂征’则显示了胤后的忠诚与责任。

告于众曰:‘嗟予有众,圣有谟训,明征定保,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厥后惟明明,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其或不恭,邦有常刑。’

此段文字是胤后在出征前的宣言,强调了夏朝的法律和秩序。‘圣有谟训’和‘明征定保’表明了夏朝的道德教化和政治制度。‘官师相规’和‘工执艺事以谏’则体现了夏朝的监督机制和文化传承。最后‘邦有常刑’则是对违法行为的严厉警告。

惟时羲和颠覆厥德,沈乱于酒,畔官离次,俶扰天纪,遐弃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

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羲和的腐败和荒淫。‘颠覆厥德’和‘沈乱于酒’揭示了其道德沦丧,‘畔官离次’和‘俶扰天纪’则表现了其对天象和国家的破坏。‘季秋月朔’和‘辰弗集于房’是对天文现象的描述,‘瞽奏鼓’和‘啬夫驰’则是对混乱景象的描绘。‘先王之诛’和《政典》中的律法表明了夏朝对腐败行为的严厉惩罚。

今予以尔有众,奉将天罚。尔众士同力王室,尚弼予钦承天子威命。

此句中,胤后向士兵们传达了天命和国家的意志。‘奉将天罚’表明了征讨的目的,‘尔众士同力王室’则激励士兵们为国家效力。‘尚弼予钦承天子威命’则强调了士兵们对君权的服从。

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这句话通过昆冈之火和玉石俱焚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夏朝对腐败行为的惩罚之严。‘天吏逸德’和‘烈于猛火’则进一步强调了夏朝法律的严厉和君权的威严。

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维新。

这段文字说明了征讨的目的不仅在于惩罚首恶,也在于清除胁从和改变旧有的腐败风气。‘歼厥渠魁’和‘胁从罔治’表明了夏朝对腐败的零容忍态度,‘旧染污俗,咸与维新’则是对国家治理的期待和愿景。

呜呼!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其尔众士懋戒哉!

最后,胤后以警示的语气总结了征讨的意义,强调了威严与仁爱之间的平衡。‘威克厥爱’和‘爱克厥威’是对国家治理原则的反思,‘懋戒哉’则是对士兵们的告诫,要求他们时刻保持警惕和敬畏之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夏书-胤征》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32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