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说命下

作者: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一般认为成书时为周代或春秋时期。其具体编纂者尚无定论,但《尚书》集成了众多古代文献,包含了历史、政治、伦理等多个方面。

年代: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前2世纪)。

内容简要:《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原本由周朝的官方记录组成,后经儒家学者整理和注解。书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帝王治国理政的方略、政治思想及忠臣良将的事迹,尤其强调了“君权神授”和“天命”理论。《尚书》对后世的政治、伦理及治国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认为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说命下-原文

王曰:‘来!汝说。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麴糵;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尔交修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

说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允怀于兹,道积于厥躬。惟学学半,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惟说式克钦承,旁招俊乂,列于庶位。’

王曰:‘呜呼!说,四海之内,咸仰朕德,时乃风。股肱惟人,良臣惟圣。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后惟尧舜,其心愧耻,若挞于市。’一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佑我烈祖,格于皇天。尔尚明保予,罔俾阿衡专美有商。惟后非贤不乂,惟贤非后不食。其尔克绍乃辟于先王,永绥民。’

说拜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之休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说命下-译文

王说:‘来!你说说。那个台小子以前向甘盘学习过,后来又跑到荒野中,住在河边。他从河边到亳地,直到最后都没有显露出什么成就。你啊,要教导我,就像酿酒时需要酒曲,做羹汤时需要盐和梅子一样。你帮助我修养,不要抛弃我,我会继续前进,遵循你的教导。’

说回答说:‘王啊,人们追求多闻,这是时代的要求,学习古人的教训才能有所收获。如果不学习古人,怎么能永世长存,这不是我所听说的事情。只有学习,才能谦虚地追求时代的智慧,修养才能逐渐提升。确实,学习就是修养的一半,思考从始至终的经典,修养就不会有所察觉。以先王的成规为鉴,永远不会有错。我希望能够尊敬地继承先王的遗志,广泛招揽贤才,安排在适当的职位。’

王说:‘啊!说,四海之内的人都仰慕我的德行,现在是时候展示你的风采了。我的辅佐大臣就是人,我的贤臣就是圣人。以前先正保衡辅佐我的先王,曾经说过:“我如果不能让我的后代成为像尧舜那样的人,我会感到羞愧和耻辱,就像在市场上被人鞭打一样。”如果一个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他会说这是时代的错误。保佑我的烈祖,让皇天保佑我们。你还要明确地保护我,不要让阿衡专美于商朝。只有君王不是贤人就不能治理国家,只有贤人不是君王就不能享受美食。你要能够继承先王的遗志,永远让人民得到安宁。’

说跪拜并磕头说:‘我敢对天子的美好命令表示恭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说命下-注解

台小子:指年轻的王,‘台’是‘我’的古字,‘小子’是对年轻君王的谦称。

甘盘: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贤人,此处可能指的是甘盘的学问或思想。

遯于荒野:‘遯’意为逃避或隐居,‘荒野’指偏远的野外。

入宅于河:‘宅’在此处可能指居住地,‘河’可能是指黄河。

自河徂亳:‘徂’意为到,‘亳’是商朝的都城之一。

暨厥终罔显:‘暨’意为及,‘厥’是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台小子’,‘罔’意为没有,‘显’意为显赫或显扬。

尔惟训于朕志:‘尔’意为你,‘惟’是加强语气的词,‘训’意为教导,‘朕’是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若作酒醴:‘若’意为如同,‘酒醴’指美酒。

尔惟麴糵:‘麴糵’是制作酒类时用的发酵剂。

若作和羹:‘和羹’指调和的羹汤。

尔惟盐梅:‘盐梅’指调味用的盐和梅子。

尔交修予:‘交’意为共同,‘修’意为修养,‘予’是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罔予弃:‘罔’意为不,‘弃’意为抛弃。

予惟克迈乃训:‘予’是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克’意为能够,‘迈’意为超越,‘乃’是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训’。

说:指商汤的贤臣伊尹,此处可能代指伊尹的言论。

多闻:指广博的知识。

时惟建事:‘时’意为此时,‘建事’意为建立功业。

古训:古代的教诲或经典。

逊志务时敏:‘逊’意为谦逊,‘志’意为志向,‘务’意为致力于,‘时敏’意为及时而敏捷。

厥修乃来:‘厥’是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修’,‘乃’是副词,意为于是。

允怀于兹:‘允’意为确实,‘怀’意为怀抱,‘兹’意为这。

道积于厥躬:‘道’指道德,‘积’意为积累,‘躬’意为身体,此处指自身。

惟学学半:‘惟’是加强语气的词,‘学’指学习,‘学半’意为学习的一半。

念终始典于学:‘念’意为思考,‘终始’指始终,‘典’指典范,‘于’是介词,‘学’指学习。

厥德修罔觉:‘厥’是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德’,‘修’意为修养,‘罔’意为没有,‘觉’意为察觉。

监于先王成宪:‘监’意为借鉴,‘先王’指古代的贤王,‘成宪’指既定的法度。

其永无愆:‘其’是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先王成宪’,‘愆’意为过错。

惟说式克钦承:‘惟’是加强语气的词,‘说’指伊尹,‘式’意为应当,‘克’意为能够,‘钦承’意为敬奉继承。

旁招俊乂:‘旁’意为广泛,‘招’意为招揽,‘俊乂’指才德兼备的人。

列于庶位:‘列’意为排列,‘庶位’指一般的官位。

股肱惟人:‘股肱’比喻辅佐之臣,‘惟’是加强语气的词,‘人’指人才。

良臣惟圣:‘良臣’指贤良的臣子,‘圣’指圣明之君。

先正保衡:‘先正’指古代的贤人,‘保衡’是保衡之官,负责辅佐君主。

俾厥后惟尧舜:‘俾’意为使,‘厥后’指后代,‘惟’是加强语气的词,‘尧舜’是古代的贤君。

若挞于市:‘若’意为如同,‘挞’意为鞭打,‘市’指集市,此处指公共场所。

一夫不获:‘一夫’指一个普通人,‘获’意为得到,此处指获得幸福。

时予之辜:‘时’意为此时,‘予’是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辜’意为罪过。

佑我烈祖:‘佑’意为保佑,‘我’是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烈祖’指先祖。

格于皇天:‘格’意为至,‘皇天’指天帝。

尔尚明保予:‘尔’意为你,‘尚’意为应当,‘明保’意为明确地保护。

罔俾阿衡专美有商:‘罔’意为不,‘俾’意为使,‘阿衡’指阿衡之官,‘专美’意为独占美名,‘有商’指商朝。

惟后非贤不乂:‘惟’是加强语气的词,‘后’指君主,‘非’意为不是,‘贤’指贤能,‘乂’意为治理。

惟贤非后不食:‘食’在此处意为得到俸禄。

其尔克绍乃辟于先王:‘其’是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尔’,‘克’意为能够,‘绍’意为继承,‘辟’指先王,‘于’是介词。

永绥民:‘永’意为长久,‘绥’意为安抚,‘民’指百姓。

说拜稽首:‘说’指伊尹,‘拜’指行礼,‘稽首’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敢对扬天子之休命:‘敢’是谦词,表示冒昧,‘对扬’意为回答,‘休命’指美好的命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说命下-评注

王曰:‘来!汝说。’此句开篇,王对说者的召唤,体现了古代君臣之间的对话形式,强调君主的权威与说者的服从。‘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这里描述了说者的学习经历,‘台小子’指年轻的说者,‘旧学于甘盘’表明他曾经跟随甘盘学习,‘遯于荒野’则暗示了他的流浪生涯,‘入宅于河’可能指他最终回归社会,居住在河边。这一段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体验。

‘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这句话描述了说者的旅程,从河边到亳地,最终没有显现出成就。这里的‘暨厥终’可能意味着他的旅程没有达到预期的终点,‘罔显’则是对他成就的一种否定。

‘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麴糵;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这里王用酒醴、麴糵、和羹、盐梅等比喻,要求说者像制作酒食一样,对他的意志进行教导和培养。‘酒醴’和‘和羹’象征着和谐与美好,而‘麴糵’和‘盐梅’则代表着必要的调味品,暗示说者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

‘尔交修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王进一步强调说者需要不断修炼自己,以便不被抛弃,同时表示自己会坚定地遵循说者的教导。

‘说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说者回应王的召唤,指出人们追求广泛的知识,只有在学习古代的教训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这里的‘古训’指的是古代的智慧与经验。

‘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说者强调如果不学习古代的经验,就无法永久地维持一个国家的繁荣。这里的‘匪说攸闻’是对不学习古代教训者的批评。

‘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说者提出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即谦虚地追求知识,勤勉地适应时代的变化,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允怀于兹,道积于厥躬。’说者强调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积累,认为这是学习的重要部分。

‘惟学学半,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说者认为学习只是起点,重要的是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说者以先王的成规为榜样,认为遵循这些规范可以避免错误。

‘惟说式克钦承,旁招俊乂,列于庶位。’说者表达了自己愿意继承先王的遗志,广泛吸纳优秀人才,并安排他们到适当的职位。

‘王曰:‘呜呼!说,四海之内,咸仰朕德,时乃风。’王对说者的回应充满了赞誉,认为他的德行被四海之内的人们所敬仰,并认为他是时代的风向标。

‘股肱惟人,良臣惟圣。’王强调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好的臣子就像股肱一样,对国家至关重要。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后惟尧舜,其心愧耻,若挞于市。’一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王引用了先王的话,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深切关怀,认为如果一个人得不到应有的待遇,那就是自己的过错。

‘佑我烈祖,格于皇天。’王祈求祖先的庇佑,希望得到上天的保佑。

‘尔尚明保予,罔俾阿衡专美有商。’王要求说者要明确地保护他,不要让阿衡(古代官名)独占商朝的美誉。

‘惟后非贤不乂,惟贤非后不食。’王强调只有贤明的君主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反之亦然。

‘其尔克绍乃辟于先王,永绥民。’王希望说者能够继承先王的遗志,永远使人民安居乐业。

‘说拜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之休命。’’说者对王的命令表示敬仰和服从,承诺将尽力执行王的旨意。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说命下》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30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