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西伯戡黎

作者: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一般认为成书时为周代或春秋时期。其具体编纂者尚无定论,但《尚书》集成了众多古代文献,包含了历史、政治、伦理等多个方面。

年代: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前2世纪)。

内容简要:《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原本由周朝的官方记录组成,后经儒家学者整理和注解。书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帝王治国理政的方略、政治思想及忠臣良将的事迹,尤其强调了“君权神授”和“天命”理论。《尚书》对后世的政治、伦理及治国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认为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西伯戡黎-原文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

祖伊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

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

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格人元龟,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挚,今王其如台?’

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祖伊反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西伯戡黎-译文

商朝开始责怪周朝,周人趁机攻打黎国。祖伊感到害怕,就跑来告诉纣王,并写了《西伯戡黎》。

西伯已经平定了黎国,祖伊又感到害怕,就跑来告诉国王。他说:‘天子啊!天已经结束了我们商朝的命运。用大龟占卜,没有人敢说这是吉兆。不是先王不保佑我们后人,只是因为大王沉溺于荒淫的享乐而自己断绝了福运。所以天抛弃了我们,我们不再有安宁的生活。我们的人民都不愿意继续这样,说:“天为什么不降下威严?”大命不保,现在大王该怎么办呢?”

国王说:“唉!我出生以来不是有命运在天吗?”

祖伊反驳说:“唉!你的罪过太多,有三条罪状已经写在天上,你还能向天要命吗?商朝即将灭亡,你的罪过已经昭然若揭,难道在你国家不会有人对你进行惩罚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西伯戡黎-注解

殷:指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始于公元前1600年,终于公元前1046年。

周:指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始于公元前1046年,东周始于公元前770年。

始咎周:开始对周朝产生怨恨或责怪。

周人乘黎:周人利用了黎族,黎族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祖伊:商朝的忠臣,曾劝谏商纣王。

受:商纣王的儿子,继位后成为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

作《西伯戡黎》:撰写了《西伯戡黎》这篇文献,记录了周文王讨伐黎国的历史。

西伯:指周文王,周朝的建立者,商朝末年的贤王。

戡黎:讨伐黎国,黎国是周文王时期的一个小国。

格人:指有德行的人。

元龟:大龟,古代用于占卜的神物。

罔敢知吉:不敢确信占卜的结果是吉利的。

先王:指古代的贤明君主,如商汤、周文王等。

后人:指后代,这里指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

淫戏:荒淫无度,嬉戏不务正业。

自绝:自己断绝了与天的联系。

康食:安享美食,指国家的安宁和富足。

不虞天性:不懂得顺应天性和民意。

不迪率典:不遵循先王的法典和制度。

罔弗欲丧:没有人不希望国家灭亡。

天曷不降威:上天为什么不降下威严?

大命不挚:大命不坚定,指国家的命运不稳定。

今王其如台:现在国王该怎么办?

呜呼:表示惊讶或感慨的叹词。

命:命运,天命。

罪多:罪恶深重。

参在上:罪恶如同山丘般堆积在上。

责命于天:向天责问命运。

戮于尔邦:在你的国家里遭受杀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西伯戡黎-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尚书·西伯戡黎》,记录了周文王姬昌时期,周人与商朝的冲突以及周人对天命观念的深刻表达。以下是对每行的逐句赏析: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祖伊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

‘殷始咎周’表明商朝对周人的不满和责备,‘周人乘黎’则描绘了周人乘机崛起的情景。祖伊作为商朝的忠臣,对周人的威胁感到恐惧,因此‘奔告于受’(向商王禀报),并‘作《西伯戡黎》’(写下这篇文献),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紧张和文献记录的重要性。

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格人元龟,罔敢知吉。’

‘西伯既戡黎’说明周文王已经平定了黎国,这是周人势力扩张的重要标志。祖伊再次‘奔告于王’,表达了对商王的担忧。‘天既讫我殷命’意味着商朝的命运已经终结,‘格人元龟,罔敢知吉’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意的困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

这段话是祖伊对商王的不满和指责。‘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意味着商朝的衰败并非先王的不重视,而是因为现任商王的荒淫无度。‘天弃我’表明天意已经抛弃了商朝,‘不有康食’和‘不虞天性,不迪率典’则揭示了商王违背天性和道德准则,导致国家衰败的原因。

‘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挚,今王其如台?’

这里祖伊进一步表达了对民众不满和天命观念的探讨。‘今我民罔弗欲丧’说明民众对商朝的统治已经绝望,‘天曷不降威’反映了民众对天威的渴望。‘大命不挚’意味着天命已经不再坚定,‘今王其如台’则是祖伊对商王的质问和警示。

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商王对祖伊的指责进行了回应,表达了他对天命的坚定信念。‘我生不有命在天’意味着商王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天命所定,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祖伊反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

祖伊对商王的回应进行了反驳,指出商王的罪过已经累积到天,‘乃罪多,参在上’意味着商王的罪过已经达到了天意所能承受的极限。‘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则是祖伊对商王统治的彻底否定,认为商朝的衰败完全是商王自己的过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西伯戡黎》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30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