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一般认为成书时为周代或春秋时期。其具体编纂者尚无定论,但《尚书》集成了众多古代文献,包含了历史、政治、伦理等多个方面。
年代: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前2世纪)。
内容简要:《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原本由周朝的官方记录组成,后经儒家学者整理和注解。书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帝王治国理政的方略、政治思想及忠臣良将的事迹,尤其强调了“君权神授”和“天命”理论。《尚书》对后世的政治、伦理及治国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认为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微子-原文
殷既错天命,微子作诰父师、小师。
微子若曰:
父师、少师!殷其弗或乱正四方。
我祖厎遂陈于上,我用沈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
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
卿士师师非度。
凡有辜罪,乃罔恒获,小民方兴,相为敌仇。
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殷遂丧,越至于今!
曰:
父师、少师,我其发出狂?吾家耄逊于荒?
今尔无指告,予颠隮,若之何其?
父师若曰:
王子!
天毒降灾荒殷邦,
方兴沈酗于酒,
乃罔畏畏,
咈其耇长旧有位人。
今殷民乃攘窃神祗之牺牷牲用以容,
将食无灾。
降监殷民,
用乂仇敛,
召敌仇不怠。
罪合于一,
多瘠罔诏。
商今其有灾,
我兴受其败;
商其沦丧,
我罔为臣仆。
诏王子出,
迪我旧云刻子。
王子弗出,
我乃颠隮。
自靖,
人自献于先王,
我不顾行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微子-译文
商朝既然违背了天命,微子就写下了诰父师、小师。
微子说:‘父师、少师!商朝现在或许已经不再能治理好四方。我们的祖先已经在上天那里安息,而我们却在沉溺于酒,败坏了祖先的德行。商朝无论是大小官员都喜好偷窃和邪恶。官员们行为失当。所有的罪过,似乎都没有人能逃脱惩罚,而百姓们却开始反抗,相互为敌。现在商朝已经衰败,就像置身于茫茫大海中,没有方向和边界。商朝的衰败,一直延续到今天!’
他又说:‘父师、少师,我是不是已经疯了?我的家族是不是已经衰落到了荒谬的地步?现在你们如果不指明方向,我就要跌倒了,怎么办呢?’
父师回答说:‘王子!上天对商朝降下了严重的灾祸,百姓们沉溺于酒,却毫不畏惧,甚至违背了尊敬年长者的传统。
现在商朝的百姓竟然偷窃神灵的祭祀用品,以为这样就能免于灾难。
上天监察着商朝的百姓,用惩罚来平息他们的反抗,召唤敌人而不懈怠。罪行集中在一起,却没有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现在商朝正遭受灾祸,我们愿意承受这个败亡;如果商朝真的衰败了,我们也不会成为奴隶。
命令王子出来,引导我们遵循旧有的教诲。如果王子不出来,我就要垮台了。我将自行安定,人们将自愿献上供品给先王,我不会考虑逃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微子-注解
殷:指商朝,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以商汤建立,因其都城位于殷(今河南安阳),故称殷。
错天命:违背天命,指违背了天意或上天的旨意。
微子:商朝末年的一位贵族,商汤的后代,因反对商纣王的暴政而出逃。
诰: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上级对下级的训诫或命令。
父师:古代官名,负责教诲贵族子弟。
小师:古代官名,负责教诲贵族子弟。
祖厎:祖先的基础或根基。
遂陈于上:指祖先的功业在上位得以传承。
沈酗于酒:沉溺于酒,形容过度饮酒。
乱败厥德于下:败坏自己的德行,影响下面的百姓。
草窃奸宄:盗窃和邪恶的行为。
卿士师师:古代的官员和师长。
非度:不符合法度。
凡有辜罪:所有有罪的人。
罔恒获:经常得不到应有的惩罚。
小民方兴:平民百姓开始兴起。
相为敌仇:相互成为敌对和仇敌。
沦丧:衰败,灭亡。
津涯:渡口和边界,这里比喻出路和希望。
发出狂:发狂,这里指失去理智。
耄逊于荒:年老的人退居荒野,比喻衰败。
指告:指明或告知。
颠隮:跌倒或陷入困境。
天毒降灾:上天降下严重的灾害。
殷邦:指商朝。
攘窃:抢夺和窃取。
神祗:神明。
牺牷牲:祭祀用的牲畜。
用以容:用来满足。
降监:派遣监察。
用乂仇敛:用正义来收服敌人。
召敌仇不怠:召唤敌人不放松。
罪合于一:罪行集中。
多瘠罔诏:很多贫瘠的地方没有得到治理。
商:指商朝。
臣仆:奴隶或仆人。
诏王子出:命令王子出来。
迪我旧云刻子:遵循我们的旧传统。
自靖:自己安定。
人自献于先王:人们自然地奉献给先王。
不顾行遁:不顾一切地逃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微子-评注
殷既错天命,微子作诰父师、小师。
此句开篇点明了殷商王朝天命已失,微子被推举为父师和小师,肩负起教导和辅佐的责任。‘错’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现了天命的失落,也暗示了微子对于殷商命运的忧虑和担忧。
微子若曰:‘父师、少师!殷其弗或乱正四方。我祖厎遂陈于上,我用沈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师非度。凡有辜罪,乃罔恒获,小民方兴,相为敌仇。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殷遂丧,越至于今!’
这段话中,微子以哀切的语气,对父师和少师陈述了殷商王朝的衰败景象。‘错天命’表明了天命已离,‘厎遂陈于上’与‘沈酗于酒’形成了对比,揭示了统治者的腐朽与民众的苦难。‘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一句,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败坏,‘沦丧’和‘无津涯’则表现了殷商王朝的末日即将来临。
曰:‘父师、少师,我其发出狂?吾家耄逊于荒?今尔无指告,予颠隮,若之何其?’
此句中,微子再次向父师和少师发出疑问,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发出狂’和‘耄逊于荒’都流露出微子内心的焦虑和不安,‘颠隮’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悲观预测。
父师若曰:‘王子!天毒降灾荒殷邦,方兴沈酗于酒,乃罔畏畏,咈其耇长旧有位人。’
父师在此回应微子,以天灾和人祸来解释殷商的衰败。‘天毒降灾’和‘沈酗于酒’都是对殷商王朝衰败原因的深刻剖析,‘耇长旧有位人’则是对旧有统治阶层的批评。
今殷民乃攘窃神祗之牺牷牲用以容,将食无灾。
父师继续阐述,指出殷民攘窃神祗之牲畜,用以祭祀,却无灾无难,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和宗教信仰的虚伪。
降监殷民,用乂仇敛,召敌仇不怠。罪合于一,多瘠罔诏。
父师指出,殷民被统治者的暴政所迫,被迫聚集起来对抗统治者,而统治者却将他们视为敌人。‘罪合于一’和‘多瘠罔诏’都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民众的苦难。
商今其有灾,我兴受其败;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
父师表达了自己对于殷商王朝的态度,即不屈服于衰败的命运,不成为臣仆。这体现了微子家族的忠贞和气节。
诏王子出,迪我旧云刻子。王子弗出,我乃颠隮。
父师再次呼吁王子出来挽救国家,否则他们也将面临衰败的命运。‘迪我旧云刻子’是对王子的期望,‘颠隮’则是对未来的担忧。
自靖,人自献于先王,我不顾行遁。
最后,父师表示自己将坚守岗位,即使面临困境也不逃避,这是对忠诚和责任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