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太甲上

作者: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一般认为成书时为周代或春秋时期。其具体编纂者尚无定论,但《尚书》集成了众多古代文献,包含了历史、政治、伦理等多个方面。

年代: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前2世纪)。

内容简要:《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原本由周朝的官方记录组成,后经儒家学者整理和注解。书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帝王治国理政的方略、政治思想及忠臣良将的事迹,尤其强调了“君权神授”和“天命”理论。《尚书》对后世的政治、伦理及治国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认为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太甲上-原文

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

三年复归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

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书曰:

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

社稷宗庙,罔不祗肃。

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

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肆嗣王丕承基绪。

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

相亦惟终;其后嗣王罔克有终,相亦罔终,嗣王戒哉!

祗尔厥辟,辟不辟,忝厥祖。

王惟庸罔念闻。

伊尹乃言曰:

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

旁求俊彦,启迪后人,无越厥命以自覆。

慎乃俭德,惟怀永图。

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

钦厥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怿,万世有辞。

王未克变。

伊尹曰:

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予弗狎于弗顺,营于桐宫,密迩先王其训,无俾世迷。

王徂桐宫居忧,克终允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太甲上-译文

太甲即位后,不明事理,伊尹便将他流放到桐地。三年后,太甲回到亳地,开始反思自己的过错,伊尹于是写了《太甲》三篇。

只是嗣王(太甲)对阿衡(伊尹)不甚尊敬,伊尹便写了一封信说:‘先王总是敬畏上天的明命,以此来承奉天地神灵。对于国家、社稷和宗庙,无不敬重。上天观察他的德行,因此聚集了天命,安抚了万方。只有我亲自辅佐君王,担任师傅,才使得嗣王能够继承基业。我在西邑夏先见了他,从周朝开始,他的统治就有始有终。相(指伊尹)也是始终如一;但后来的嗣王没有能够有始有终,相也没有能够善终,嗣王要警惕啊!要敬重你的君位,无论是君还是臣,都不要辱没了你的祖先。’

王并没有改变态度。伊尹又说:‘这种不义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成为习惯。我不会亲近那些不顺从的人,我要在桐宫中隐居,接近先王的教诲,不让世人迷失。王到桐宫居住,虽然忧愁,但最终能够坚持正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太甲上-注解

太甲:太甲是商朝的一位君主,名太甲,是商汤的孙子,商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太甲即位初期,由于不明事理,伊尹将他流放到桐地。

伊尹:伊尹是商汤的大臣,后来成为商汤的辅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他在商汤去世后,辅佐太甲,后来又将太甲放逐。

桐:桐地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是伊尹将太甲放逐的地方。

亳:亳是商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境内。太甲在桐地居住三年后,返回亳地。

思庸:思庸意为思念故乡或故土。

阿衡:阿衡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辅佐君主,相当于宰相。

顾諟:顾諟意为考虑、观察。

神祇:神祇是指天地间的神灵。

社稷:社稷是古代对国家或国家的象征,也指国家的根基。

宗庙:宗庙是古代祭祀祖先的场所。

罔不祗肃:罔不祗肃意为无不恭敬、严肃。

厥德:厥德意为他的德行。

集大命:集大命意为承受或接受天命。

抚绥:抚绥意为安抚、抚慰。

万方:万方意为天下、四方。

辟:辟是古代对君主的尊称。

西邑夏:西邑夏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名,可能是指夏朝的西部地区。

相:相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辅佐君主,相当于宰相。

嗣王:嗣王意为继承王位的君主。

戒哉:戒哉意为警告、告诫。

祗尔厥辟:祗尔厥辟意为只有你的君主。

忝厥祖:忝厥祖意为使祖先蒙羞。

昧爽:昧爽意为清晨。

俊彦:俊彦意为才德出众的人。

启迪:启迪意为启发、教导。

越厥命:越厥命意为违背天命。

慎乃俭德:慎乃俭德意为谨慎并保持节俭的德行。

怀永图:怀永图意为怀有长远的计划。

若虞机张:若虞机张意为如同虞舜时的机制一样。

往省括于度则释:往省括于度则释意为按照法度来衡量,如果合适就释放。

钦厥止:钦厥止意为敬重他的行为。

率乃祖攸行:率乃祖攸行意为遵循祖先的行为。

怿:怿意为高兴、满意。

徂:徂意为到、去。

居忧:居忧意为处于忧愁之中。

允德:允德意为真正的德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太甲上-评注

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

此句开篇点明太甲即位之初的不明与伊尹的放逐之策。‘既立’与‘不明’形成对比,突显太甲即位后的无知与伊尹的担忧。‘放诸桐’与‘复归于亳’则表现了伊尹对太甲的教诲与期望,以及太甲在反思后回归的过程。‘思庸’与‘作《太甲》三篇’则反映了伊尹对太甲教育的深刻思考与成果的呈现。

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书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庙,罔不祗肃。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肆嗣王丕承基绪。’

此段伊尹通过书信的形式,向太甲传达了古代先王的治国理念。‘顾諟天之明命’强调了天命的重要性,‘承上下神祇’与‘社稷宗庙’则体现了对神灵的敬畏与对国家的忠诚。‘天监厥德’与‘抚绥万方’则展现了先王以德治国、安抚万方的政治智慧。‘惟尹躬克左右厥辟’与‘肆嗣王丕承基绪’则是对太甲的直接教诲,希望他能继承先王的基业。

‘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其后嗣王罔克有终,相亦罔终,嗣王戒哉!祗尔厥辟,辟不辟,忝厥祖。’

伊尹在此段中回顾了先王的政治业绩,并以‘西邑夏’与‘周有终’为例,说明先王政绩的延续性。‘相亦惟终’与‘相亦罔终’形成了对比,指出嗣王是否能继承先王之业的至关重要性。‘嗣王戒哉’则是对太甲的警示,希望他能以此为戒,避免重蹈覆辙。

‘祗尔厥辟,辟不辟,忝厥祖。’

此句是对太甲的直接告诫,要求他遵守祖训,不辜负祖先的期望。‘祗尔厥辟’与‘辟不辟’形成对比,强调太甲必须继承先王的德行,否则将是对祖先的羞辱。

‘王惟庸罔念闻。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旁求俊彦,启迪后人,无越厥命以自覆。”’

此段中,伊尹通过对比先王与太甲的行为,再次强调了先王勤政爱民、求贤若渴的典范。‘昧爽丕显’与‘坐以待旦’表现了先王的勤勉,‘旁求俊彦’与‘启迪后人’则展现了先王的开明与智慧。‘无越厥命以自覆’则是对太甲的警示,提醒他不要违背天命,以免自取灭亡。

‘慎乃俭德,惟怀永图。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钦厥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怿,万世有辞。’

伊尹在此段中进一步教导太甲,要谨慎行事,勤俭节约,怀有长远之计。‘若虞机张’与‘往省括于度则释’则是对太甲行动的指导,要求他遵循先王的脚步,保持谦逊与敬畏。

‘王未克变。伊尹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予弗狎于弗顺,营于桐宫,密迩先王其训,无俾世迷。”’

此段中,伊尹对太甲未能改变现状表示失望,并指出这是不义之举。‘习与性成’则是对太甲性格的批评,认为他未能继承先王的德行。‘营于桐宫’与‘密迩先王其训’则是对太甲的期望,希望他能亲近先王的教诲,避免世道混乱。

‘王徂桐宫居忧,克终允德。’

此句是对太甲在桐宫居住期间的肯定,表明他最终能够遵循先王的德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居忧’则是对太甲经历的艰辛的描述,‘克终允德’则是对他成就的肯定。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太甲上》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29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