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作者: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一般认为成书时为周代或春秋时期。其具体编纂者尚无定论,但《尚书》集成了众多古代文献,包含了历史、政治、伦理等多个方面。

年代: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前2世纪)。

内容简要:《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原本由周朝的官方记录组成,后经儒家学者整理和注解。书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帝王治国理政的方略、政治思想及忠臣良将的事迹,尤其强调了“君权神授”和“天命”理论。《尚书》对后世的政治、伦理及治国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认为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仲虺之诰-原文

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

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

仲虺乃作诰,曰:‘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兹率厥典,奉若天命。’

夏王有罪,矫诬上天,以布命于下。

帝用不臧,式商受命,用爽厥师。

简贤附势,实繁有徒。

肇我邦于有夏,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

小大战战,罔不惧于非辜。

矧予之德,言足听闻。

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

德懋懋官,功懋懋赏。

用人惟己,改过不吝。

克宽克仁,彰信兆民。

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

攸徂之民,室家相庆,曰:‘徯予后,后来其苏。’

民之戴商,厥惟旧哉!

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

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

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呜呼!慎厥终,惟其始。

殖有礼,覆昏暴。

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仲虺之诰-译文

成汤把夏桀流放到南巢,只是感到羞愧。他说:‘我担心后世的人会拿这件事作为批评我的借口。’

仲虺于是写下诰文,说:‘唉!天生的人民有欲望,如果没有管理就会混乱。天生聪明的人来治理,夏朝的君主道德昏庸,人民陷入苦难之中,天就赐给大王勇气和智慧,来纠正万国的错误,继承大禹的旧制。现在我们遵循这些法则,敬奉它们就像敬奉天命一样。夏王有罪,欺骗上天,把命令传达给百姓。天帝不保佑他,商朝接受天命,用正义的军队来取代他。那些只追求权势的人,实际上有很多追随者。我们国家在夏朝的根基,就像苗中的杂草,谷物中的秕子。小国和大国都战战兢兢,没有人不害怕无辜的指责。何况我的德行,已经足够让人听到了。国王不亲近声色犬马,不追求财富利益。德行好的人得到官职,有功的人得到奖赏。用人只看自己,改正错误毫不吝啬。能够宽容和仁爱,向万民展示诚信。当葛伯杀害送粮食的人时,刚开始征讨葛国,东方的夷人就开始抱怨;征讨南方,北方的狄人也开始抱怨,说:‘为什么只惩罚我们?’那些被征召的人民,家庭之间互相庆祝,说:‘等待我们的国王回来,国家就会复苏。’人民对商朝的拥护,都是因为我们的传统!帮助贤能的人,辅助有德的人,显扬忠诚的人,任用善良的人,联合弱小的国家攻击无知的敌人,消灭混乱的国家,羞辱即将灭亡的国家,推动灭亡的国家稳固存在,国家就会昌盛。德行不断更新,万国都会归心;如果志得意满,九族就会分离。国王要大力彰显伟大的德行,在人民中建立中正之道,用正义来处理事务,用礼来约束内心,为后代留下丰厚的遗产。我听说:“能够得到自己老师的国家可以称王,认为自己无人能及的国家会灭亡。喜欢提问的人会富有,自以为是的人会变得渺小。”唉!要谨慎地对待结局,就像对待开始一样。培养有礼的人,覆盖昏庸和暴虐的人。尊敬天道,永远保持天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仲虺之诰-注解

成汤:成汤,即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以其仁德和智慧著称。

桀:桀,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因其暴虐无道而闻名。

南巢:南巢,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是桀被放逐的地方。

惭德:惭德,指对自己的德行感到惭愧。

台:台,指成汤的基业或统治。

口实:口实,指可以用来攻击或批评的借口或理由。

仲虺:仲虺,商汤的大臣,辅佐商汤治理国家。

诰:诰,古代的一种文告或命令。

天生民有欲:天生民有欲,指天生之人都有欲望。

无主乃乱:无主乃乱,指如果没有君主来管理,民众就会陷入混乱。

时乂:时乂,指适时治理。

夏:夏,指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昏德:昏德,指昏庸无道的德行。

涂炭:涂炭,形容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锡:锡,古代的一种赏赐,这里指赐予。

王:王,指商汤,此处是对商汤的尊称。

勇智:勇智,指勇敢和智慧。

表正万邦:表正万邦,指使天下各国都得到治理。

缵:缵,继承。

禹:禹,夏朝的开国君主,以治水有功著称。

典:典,法则,制度。

奉若天命:奉若天命,指把天命当作最高的准则。

矫诬:矫诬,指歪曲事实,诬陷他人。

帝:帝,指天帝,此处是对天的尊称。

不臧:不臧,指不好,不吉利。

爽:爽,违背,不遵循。

师:师,军队,此处指商汤的军队。

简贤附势:简贤附势,指选拔贤能的人,同时也要依附有权势的人。

实繁有徒:实繁有徒,指实际上有很多这样的人。

莠:莠,杂草,此处比喻恶势力。

秕:秕,不饱满的谷粒,此处比喻不贤之人。

非辜:非辜,指无辜的人。

矧:矧,连词,表示递进,相当于‘况且’。

迩:迩,接近,这里指沉迷。

声色:声色,指音乐和女色,这里指享乐。

殖:殖,种植,这里指追求。

货利:货利,指财富和利益。

德懋懋官:德懋懋官,指有德行的人应该得到相应的官职。

功懋懋赏:功懋懋赏,指有功的人应该得到相应的奖赏。

用人惟己:用人惟己,指用人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改过不吝:改过不吝,指改正错误毫不吝惜。

克宽克仁:克宽克仁,指能够宽宏大量,仁爱待人。

彰信兆民:彰信兆民,指使广大民众都信任。

葛伯:葛伯,古代的一个部族首领。

仇饷:仇饷,指敌对的行为。

攸徂:攸徂,指所去,这里指离开。

徯:徯,等待。

苏:苏,复苏,这里指恢复生机。

戴:戴,拥护,支持。

兼弱攻昧:兼弱攻昧,指帮助弱小,攻击昏昧。

取乱侮亡:取乱侮亡,指消灭混乱和灭亡的国家。

推亡固存:推亡固存,指推翻灭亡的国家,巩固存续的国家。

昌:昌,繁荣昌盛。

德日新:德日新,指德行日益更新。

志自满:志自满,指志向自满。

九族:九族,指家族的九代,这里指整个家族。

懋昭大德:懋昭大德,指大力彰显伟大的德行。

建中于民:建中于民,指在民众中建立中正之道。

义制事:义制事,指用义来处理事务。

礼制心:礼制心,指用礼来规范内心。

垂裕后昆:垂裕后昆,指给后代留下丰厚的遗产。

能自得师者王:能自得师者王,指能够得到贤师的人能够成为王。

谓人莫己若者亡:谓人莫己若者亡,指认为自己没有人能比得上的就会灭亡。

好问则裕:好问则裕,指喜欢提问的人会变得富足。

自用则小:自用则小,指自以为是的人会变得渺小。

慎厥终,惟其始:慎厥终,惟其始,指要慎重对待事情的结局,也要重视开始。

殖有礼:殖有礼,指培养有礼的人。

覆昏暴:覆昏暴,指推翻昏庸暴虐的统治。

钦崇天道:钦崇天道,指敬重和推崇天道。

永保天命:永保天命,指永远保持天命的支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仲虺之诰-评注

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

此句描述了成汤放逐夏桀后,内心所抱有的愧疚之情。‘惭德’一词,揭示了成汤作为一代明君,即便在推翻暴政后,仍能保持谦逊和自省的态度,体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台’在此指代成汤所建立的商朝,成汤担忧后世之人将他的行为视为口实,反映了其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责任感。

仲虺乃作诰,曰:‘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兹率厥典,奉若天命。’

仲虺在此诰文中,表达了对天命和民生的深刻理解。‘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反映了古代对人性欲望和治理关系的认识,认为没有适当的统治者会导致混乱。‘天乃锡王勇智’则是对成汤的赞誉,认为他的智慧和勇气是上天的赐予。‘缵禹旧服’意味着成汤继承了大禹的遗志,继续维护天下的秩序,体现了对先贤的尊重和对传统价值的继承。

‘夏王有罪,矫诬上天,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用爽厥师。’

这句话揭示了夏桀的暴政及其导致的天命转移。‘矫诬上天’指夏桀冒用天命,‘帝用不臧’表示天帝对此不满,最终导致商朝受命。这里的‘爽厥师’可能指的是商汤的军队,‘用爽厥师’表明商汤凭借其军队的力量,成功推翻了夏桀。

‘简贤附势,实繁有徒。肇我邦于有夏,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

此句批评了当时社会上的势利之风,指出那些附势求利之人众多。‘简贤附势’意味着选拔贤能而不顾其是否附和权势,‘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则是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好的环境中也难免有恶质的成分存在。

‘小大战战,罔不惧于非辜。’

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即使是弱小的国家也生活在恐惧之中,担心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矧予之德,言足听闻。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用人惟己,改过不吝。克宽克仁,彰信兆民。’

这里对成汤的品德进行了高度评价。‘矧予之德’表示成汤的德行值得称道,‘不迩声色,不殖货利’表明他不沉迷于声色和财富,‘德懋懋官,功懋懋赏’强调了他赏罚分明,‘用人惟己,改过不吝’则体现了他的用人之道和自我反省的精神。

‘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攸徂之民,室家相庆,曰:‘徯予后,后来其苏。’民之戴商,厥惟旧哉!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这段文字描述了成汤在征战中展现的仁德和智慧。‘乃葛伯仇饷’表明他对待敌人也能保持仁慈,‘东征,西夷怨’等句子则描绘了他在征战中平衡各方利益,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怨恨。‘民之戴商,厥惟旧哉’反映了商朝的根基深厚,得到了民众的拥护。

‘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

这里对成汤的治国理念进行了总结。‘德日新’意味着他的德行不断进步,‘志自满,九族乃离’则是对骄傲自满的危害的警示。‘王懋昭大德’强调了他对德行的重视,‘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则是他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

‘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呜呼!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覆昏暴。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最后,这段话是对成汤治国理念的总结和警示。‘能自得师者王’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提醒人们谦虚好学。‘慎厥终,惟其始’是对历史循环的深刻认识,‘殖有礼,覆昏暴’则是对治国理政的具体指导,‘钦崇天道,永保天命’则是对天命和道德的尊崇。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28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