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顾命

作者: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一般认为成书时为周代或春秋时期。其具体编纂者尚无定论,但《尚书》集成了众多古代文献,包含了历史、政治、伦理等多个方面。

年代: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前2世纪)。

内容简要:《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原本由周朝的官方记录组成,后经儒家学者整理和注解。书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帝王治国理政的方略、政治思想及忠臣良将的事迹,尤其强调了“君权神授”和“天命”理论。《尚书》对后世的政治、伦理及治国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认为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顾命-原文

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

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

甲子,王乃洮颒水。

相被冕服,凭玉几。

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尹、御事。

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病日臻。既弥留,恐不获誓言嗣,兹予审训命汝。’

‘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丽陈教,则肄肄不违,用克达殷集大命。在后之侗,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训,无敢昏逾。’

‘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尔尚明时朕言,用敬保元子钊弘济于艰难,柔远能迩,安劝小大庶邦。思夫人自乱于威仪。尔无以钊冒贡于非几。’

‘兹既受命,还出缀衣于庭。’

‘越翼日乙丑,王崩。’

‘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

‘延入翼室,恤宅宗。’

‘丁卯,命作册度。’

‘越七日癸酉,伯相命士须材。’

‘狄设黼扆、缀衣。’

‘牖间南向,敷重篾席,黼纯,华玉,仍几。’

‘西序东向,敷重厎席,缀纯,文贝,仍几。’

‘东序西向,敷重丰席,画纯,雕玉,仍几。’

‘西夹南向,敷重笋席,玄纷纯,漆,仍几。’

‘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

‘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胤之舞衣、大贝、鼖鼓,在西房;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东房。’

‘大辂在宾阶面,缀辂在阼阶面,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在右塾之前。’

‘二人雀弁,执惠,立于毕门之内。’

‘四人綦弁,执戈上刃,夹两阶戺。’

‘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钺,立于西堂。’

‘一人冕,执戣,立于东垂。一人冕,执瞿,立于西垂。’

‘一人冕,执锐,立于侧阶。’

‘王麻冕黼裳,由宾阶隮。’

‘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

‘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

‘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瑁,由阼阶隮。’

‘太史秉书,由宾阶隮,御王册命。’

‘曰:‘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命汝嗣训,临君周邦,率循大卞,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

‘王再拜,兴,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

‘乃受同瑁,王三宿,三祭,三吒。’

‘上宗曰:‘飨!’’

‘太保受同,降,盥,以异同秉璋以酢。’

‘授宗人同,拜。’

‘王答拜。’

‘太保受同,祭,哜,宅,授宗人同,拜。’

‘王答拜。’

‘太保降,收。’

‘诸侯出庙门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顾命-译文

成王将要去世,命令召公、毕公率领诸侯辅佐康王,写下《顾命》。

四月的时候,月亮开始生光,王感到不高兴。甲子这一天,王去洗头洗脸。

召公穿上冕服,靠在玉几上。于是召集了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尹、御事等人。

王说:‘唉!我的病越来越重,病情危急,病势日益加重。既然已经病重,担心不能完成誓言传位给继承人,现在我要审慎地命令你。从前君王文王、武王宣扬光辉,奠定美好的教化,那么我们就要严谨不违背,才能完成对殷商的统一大业。在后世,要敬畏天威,继承文王、武王的大教,不敢昏庸越轨。现在天降疾病,恐怕不能复兴,不能觉悟。你们要明白我所说的话,用敬畏之心保护太子钊,帮助他度过困难,安抚远近各国,使大小国家都得到安宁。要想到夫人已经因为威仪不整而自乱。

你们不要让太子钊在不明智的情况下献上贡品。

现在我已经接受了命令,回到宫中,把缀衣放在庭院里。

到了第二天乙丑,王去世了。太保命令仲桓、南宫毛派爰齐侯吕伋,带着两干戈、一百名虎贲士兵到南门外迎接太子钊。

把太子钊迎入翼室,照顾他的住所。

丁卯这一天,命令制作册书。

过了七天癸酉,伯相命令士人准备材料。

狄人布置了黼扆、缀衣。

窗户朝南,铺上重篾席,边缘用黼布,上面有玉石,还有玉几。

西边的行列朝东,铺上重厎席,边缘用缀布,上面有文贝,还有玉几。

东边的行列朝西,铺上重丰席,边缘用画布,上面有雕玉,还有玉几。

西边的夹道朝南,铺上重笋席,边缘用玄色布,上面有漆,还有玉几。

玉五重,摆放宝物,赤刀、大训、弘璧、琬琰等在西边行列。

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边行列。

胤之舞衣、大贝、鼖鼓在西边的房间;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东边的房间。

大车在宾阶前,缀辂在阼阶前,先辂在左塾前,次辂在右塾前。

两人戴着雀弁,手持惠,站在毕门内。

四人戴着綦弁,手持戈上刃,站在两阶的角落。

一人戴着冕,手持刘,站在东堂,一人戴着冕,手持钺,站在西堂。

一人戴着冕,手持戣,站在东边。

一人戴着冕,手持瞿,站在西边。

一人戴着冕,手持锐,站在侧阶。

王戴着麻冕和黼裳,从宾阶下来。

卿士和诸侯戴着麻冕和蚁裳,进入即位。

太保、太史、太宗都戴着麻冕和彤裳。

太保手持介圭,上宗手持同瑁,从阼阶下来。

太史手持书,从宾阶下来,宣读王册命。

说:‘皇后靠在玉几上,传达最后遗命,命令你继承教诲,治理周邦,遵循大法,调和天下,以回应文王、武王的光辉教诲。’

王两次鞠躬,站起来回答:‘我这么微不足道的小子,怎么能治理四方而敬畏天威呢。’

于是接受同瑁,王三次停留,三次祭拜,三次叹息。

上宗说:‘祭拜完毕!’

太保接受同瑁,下来,洗手,用不同的同瑁手持璋来敬酒。

把同瑁授给宗人,鞠躬。

王鞠躬回礼。

太保接受同瑁,祭拜,品尝,居住,把同瑁授给宗人,鞠躬。

王鞠躬回礼。

太保下来,收起。

诸侯从庙门出来等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顾命-注解

成王:周朝的第五位君主,名姬诵,周文王的孙子,周武王的儿子,在位期间推行礼乐制度,使周朝进入鼎盛时期。

召公:周朝的重要政治家,成王的辅佐大臣之一,以贤德著称。

毕公:周朝的另一位辅佐大臣,与召公一同辅佐成王。

诸侯:古代中国分封制度下的地方诸侯,受封于周王,有一定的政治和军事权力。

康王:周朝的第六位君主,名姬钊,成王的儿子,继位后继续推行成王的政策。

《顾命》:古代文献,记录了成王临终前对康王的遗命。

哉生魄:古代天文术语,指月亮开始发光。

洮颒水:指清洗身体的水,古代帝王在重要场合前会进行洗礼。

太保:周朝的官职,负责辅佐君主,是重要的辅政大臣。

太史:周朝的官职,负责记录历史和天文历法。

太宗:周朝的官职,指继承先王事业的君主。

介圭:古代玉器,是贵族身份的象征。

同瑁:古代玉器,也是贵族身份的象征。

御王册命:皇帝亲自颁发的册命,表示对某人的任命或封赏。

皇后:古代帝王的配偶,通常由皇帝册封。

道扬末命:传达最后的遗命。

大训:重要的教诲或命令。

文、武之光训:指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光辉教诲。

眇眇予末小子:谦词,表示自己地位低微。

乱四方:治理四方,指统治国家。

敬忌天威:敬畏天命,表示对天意的尊重。

飨:古代祭祀或宴请的仪式。

异同:古代玉器,用于祭祀或礼仪。

秉璋以酢:手持玉器以示敬酒。

授宗人同:将玉器授予宗族成员。

拜:古代礼仪中的敬礼动作,表示尊敬或接受命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顾命-评注

《顾命》一文,出自《尚书》,记录了周成王临终前的重要遗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文章开篇,便点明了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的背景。‘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一句,体现了周代王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也反映了诸侯对王的忠诚与服从。

‘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这句话,描绘了成王病重的情景。‘哉生魄’指的是月亮初升,象征着成王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王不怿’则表达了成王对生命无常的无奈和悲哀。

‘甲子,王乃洮颒水。相被冕服,凭玉几。’这段描述了成王临终前的仪式。‘洮颒水’是指用清洁的水洗涤身体,象征着成王洗净罪孽,准备升天。‘相被冕服’则表现了成王作为一国之君的威严。

‘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尹、御事。’这句话表明成王在临终前,将国家大事托付给了众大臣。这些大臣代表了不同的阶层和利益,他们的参与体现了周代的政治体制。

‘呜呼!疾大渐,惟几,病日臻。既弥留,恐不获誓言嗣,兹予审训命汝。’这段话是成王对众大臣的遗命。他表达了自己病重的状况,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审训命汝’则表明成王希望大臣们能够遵循他的遗训,继续维护周王朝的统治。

‘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丽陈教,则肄肄不违,用克达殷集大命。’这句话回顾了周文王、武王的事迹,强调了他们开创的基业。‘肄肄不违’表示周王朝的繁荣昌盛,‘达殷集大命’则预示着周王朝的辉煌未来。

‘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这句话表达了成王对天命无常的感慨。‘殆弗兴弗悟’意味着成王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看到周王朝的辉煌,这种无奈和悲哀令人动容。

‘尔尚明时朕言,用敬保元子钊弘济于艰难,柔远能迩,安劝小大庶邦。’这段话是成王对众大臣的期望。他希望大臣们能够继承自己的遗志,扶持太子钊,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思夫人自乱于威仪。尔无以钊冒贡于非几。’这句话是成王对太子钊的警示。他希望太子钊能够谨言慎行,不要因为年轻气盛而做出违背威仪的事情。

‘兹既受命,还出缀衣于庭。’这句话表明成王已经完成了遗命,将缀衣(一种礼服)放置在庭院中,象征着成王生命的终结。

‘越翼日乙丑,王崩。’这句话记录了成王崩逝的时间,标志着周王朝的转折点。

‘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这段描述了太保等大臣迎立太子钊的情景。‘二干戈、虎贲百人’象征着强大的武力,体现了周王朝的威严。

‘延入翼室,恤宅宗。’这句话表明太子钊被迎入翼室,得到了宗族的关怀。

‘越七日癸酉,伯相命士须材。’这句话记录了伯相等大臣为成王举行丧礼的时间。

‘狄设黼扆、缀衣。’这段描述了丧礼的布置,体现了周代的礼仪制度。

‘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这段话描绘了丧礼中摆放的宝物,反映了周代的财富和繁荣。

‘大辂在宾阶面,缀辂在阼阶面,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在右塾之前。’这段描述了丧礼中使用的车辆,体现了周代的礼仪规范。

‘二人雀弁,执惠,立于毕门之内。’这段话描绘了丧礼中的仪仗队。

‘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钺,立于西堂。’这段描述了丧礼中的官员。

‘王麻冕黼裳,由宾阶隮。’这句话描绘了成王去世后的丧礼仪式。

‘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这段描述了卿士和邦君在丧礼中的角色。

‘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这段描述了太保、太史、太宗等高级官员在丧礼中的服饰。

‘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瑁,由阼阶隮。’这段描述了太保、上宗等官员在丧礼中的职责。

‘太史秉书,由宾阶隮,御王册命。’这段描述了太史在丧礼中的角色。

‘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命汝嗣训,临君周邦,率循大卞,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这段话是成王对太子的册命,表明太子钊将成为新的君主。

‘王再拜,兴,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这段话是太子钊对成王的答谢,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责任和担当。

‘乃受同瑁,王三宿,三祭,三吒。’这段描述了太子钊接受册命的过程。

‘上宗曰:“飨!”太保受同,降,盥,以异同秉璋以酢。’这段描述了太保接受上宗的宴请。

‘授宗人同,拜。王答拜。’这段描述了太保和太子钊之间的礼仪。

‘太保降,收。’这句话表明太保完成了自己的职责。

‘诸侯出庙门俟。’这句话表明诸侯在庙门外等待新的君主。

整篇文章通过对成王临终遗命和太子钊继位的描述,展现了周代的政治体制、礼仪制度以及国家观念。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研究周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顾命》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28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