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一般认为成书时为周代或春秋时期。其具体编纂者尚无定论,但《尚书》集成了众多古代文献,包含了历史、政治、伦理等多个方面。
年代: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前2世纪)。
内容简要:《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原本由周朝的官方记录组成,后经儒家学者整理和注解。书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帝王治国理政的方略、政治思想及忠臣良将的事迹,尤其强调了“君权神授”和“天命”理论。《尚书》对后世的政治、伦理及治国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认为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洪范-原文
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
作《洪范》。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
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
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
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
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恭作肃,从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
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四、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五、皇极:皇建其有极。
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
惟时厥庶民于汝极。
锡汝保极: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
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
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
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
时人斯其惟皇之极。
无虐茕独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
凡厥正人,既富方谷,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其辜。
于其无好德,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
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会其有极,归其有极。
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
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
沈潜,刚克;高明,柔克。
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
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
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
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
卜五,占用二,衍忒。
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
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
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
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
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
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
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
八、庶征: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风。
曰时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
一极备,凶;一极无,凶。
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暘若;曰晰,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
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暘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
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
岁月日时无易,百谷用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
日月岁时既易,百谷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
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
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
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洪范-译文
武王战胜了商朝,杀了商纣王,立武庚为王,将箕子送回。武王创作了《洪范》。
在武王即位的第十三年,武王拜访了箕子。武王说:‘唉,箕子啊!上天暗中保佑着下民,让他们和睦相处,我不知道古代的道德秩序是如何安排的。’
箕子回答说:‘我听说在古代,鲧治理洪水,扰乱了五行。天帝因此震怒,没有给予‘洪范’九类法则,道德秩序混乱。鲧被处死,禹接替他治理,天帝又赐予禹‘洪范’九类法则,道德秩序得以恢复。
第一类是五行:一为水,二为火,三为木,四为金,五为土。水润下,火炎上,木曲直,金从革,土为稼穑。润下产生咸味,炎上产生苦味,曲直产生酸味,从革产生辣味,稼穑产生甜味。
第二类是五事:一为貌,二为言,三为视,四为听,五为思。貌为恭,言为从,视为明,听为聪,思为睿。恭产生肃,从产生和,明产生智,聪产生谋,睿产生圣。
第三类是八政:一为食,二为货,三为祀,四为司空,五为司徒,六为司寇,七为宾,八为师。
第四类是五纪:一为岁,二为月,三为日,四为星辰,五为历数。
第五类是皇极:建立至高无上的准则。聚集五福,赐予百姓。百姓们会遵循你的准则。赐予你保持准则的方法:所有的百姓,没有放纵的朋党,没有结党的德行,只有皇帝才能制定准则。所有的百姓,有计划、有行动、有坚守,你就应该考虑他们。不违背准则,就不会遭受灾祸,皇帝就会保佑你。你安康、面色和善,说:“我喜欢德行。”你就应该赐予他们福分。百姓们会敬仰皇帝的准则。不要虐待孤独的人,也不要畏惧高明的人,让有才能的人能够得到尊重,这样国家就会昌盛。所有的正直人,如果富裕了,你就不能让他们对你的家庭有好处,如果这样,百姓就会指责你。如果他们没有德行,即使你赐予他们福分,也会变成你的灾祸。不要偏袒,要遵循皇帝的正义;不要有私心,要遵循皇帝的道路;不要做坏事,要遵循皇帝的道路。不要偏袒,不要结党,皇帝的道路是宽广的;不要结党,不要偏袒,皇帝的道路是平坦的;不要反叛,不要偏斜,皇帝的道路是正直的。遵循准则,回归准则。说:皇帝的教诲,是古代的教诲,对天帝的教诲,对百姓的教诲,皇帝的教诲,百姓们遵循,是教诲也是行动,接近天子的光辉。说:天子是百姓的父母,是天下之王。
第六类是三德:一为正直,二为刚强,三为柔顺。平和,正直;刚强而不亲近,刚强;柔顺而能调和,柔顺。深沉,刚强;高明,柔顺。只有君王能行善,只有君王能施威,只有君王能享受美食。臣子不能行善、施威、享受美食。臣子如果行善、施威、享受美食,就会危害你的家庭,对你的国家造成灾难。人们行为偏邪,百姓行为傲慢。
第七类是稽疑:选择建立卜筮人,命令他们进行卜筮。卜筮的内容有雨、晴、雾、雾气、克、正、悔,共七种。卜筮五次,占用两次,推演变化。设立时人进行卜筮,三人占卜,则遵循两个人的意见。如果你有重大疑虑,就考虑你的心意,考虑卿士的意见,考虑百姓的意见,考虑卜筮的结果。如果你遵循,龟卜遵循,筮卜遵循,卿士遵循,百姓遵循,这就是大同。身体安康,子孙繁荣,吉祥。如果你遵循,龟卜遵循,筮卜遵循,卿士反对,百姓反对,吉祥。卿士遵循,龟卜遵循,筮卜遵循,你反对,百姓反对,吉祥。百姓遵循,龟卜遵循,筮卜遵循,你反对,卿士反对,吉祥。如果你遵循,龟卜遵循,筮卜反对,卿士反对,百姓反对,在家吉祥,在外凶险。龟卜和筮卜都违背了人的意愿,保持安静吉祥,行动则凶险。
第八类是庶征:雨、晴、热、寒、风。如果这五种天气都按顺序出现,各种草木就会茂盛。如果一种天气不正常,就会带来灾祸。吉兆有:严肃、适时降雨;和顺、适时晴朗;和顺、适时炎热;明智、适时寒冷;圣明、适时刮风。凶兆有:疯狂、经常降雨;傲慢、经常晴朗;安乐、经常炎热;急躁、经常寒冷;模糊、经常刮风。皇帝审视年成,卿士审视月成,师长审视日成。年月日时不要轻易改变,谷物才能成熟,政治才能清明,贤能的人才才能显扬,家庭才能安康。如果年月日时改变,谷物不能成熟,政治昏暗不明,贤能的人才不明显,家庭不安宁。百姓只关注星星,星星有好风,星星有好雨。日月运行,有冬有夏。月亮跟随星星,就会有风有雨。
第九类是五福:一为长寿,二为富贵,三为安康,四为喜好德行,五为善终。六极:一为凶、短命、早逝,二为疾病,三为忧虑,四为贫穷,五为邪恶,六为软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洪范-注解
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姓姬名发,是周文王的儿子,他通过战争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殷:指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以其都城殷墟而得名。
受: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即商纣王,因暴政而被武王所杀。
武庚:商纣王的儿子,武王灭商后,曾立他为商的后代领袖。
箕子:商朝的贵族,商纣王的叔父,因劝谏纣王无效,逃到周朝。
洪范:《洪范》是《尚书》中的一篇,记录了箕子向武王传授的治国之道。
阴骘:指天意,天道。
彝伦:指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秩序。
攸叙:指安排、布置。
鲧:传说中的人物,商汤的臣子,因治水有功,被商汤封为诸侯。
堙:堵塞。
汩:混乱。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古代认为它们是构成世界的基础。
五事:指貌、言、视、听、思五种行为。
八政:指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八种政务。
五纪:指岁、月、日、星辰、历数五种时间单位。
皇极:指最高原则,最高准则。
乂:治理。
三德:指正直、刚克、柔克三种美德。
稽疑:指占卜以解决疑问。
庶征:指各种自然现象,如雨、晴、热、寒、风等。
五福: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六极:指凶短折、疾、忧、贫、恶、弱六种不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洪范-评注
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
这段文字记载了武王灭商后,对殷商遗民的处理,以及箕子归周后所作的《洪范》。《洪范》是一部集古代哲学、政治、宗教于一体的著作,其核心思想是‘彝伦攸叙’,即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箕子作为殷商遗民的代表,其归周后所作的《洪范》,体现了对周朝统治者的忠诚和对殷商文化的传承。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这里描述了武王在位第十三年时,亲自拜访箕子,询问关于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问题。武王的提问体现了其对治国理政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箕子在周朝政治中的地位。
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箕子回答了武王的问题,讲述了上古时期大禹治水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即天意与人力的结合。同时,箕子将‘洪范’九畴与彝伦攸叙联系起来,强调了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以下是对‘洪范’九畴的具体内容进行解析: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这里列举了五行中的五种元素,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自然现象和道德品质。
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
五事是人的五种基本行为,通过这五种行为来体现人的道德品质。例如,貌恭、言从、视明等,都是对人的道德要求。
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八政是治理国家的八个方面,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体现了全面治理的思想。
四、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五纪是时间的度量单位,体现了对时间的重视和尊重。
五、皇极:皇建其有极。
皇极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原则,体现了对君权的尊重和对道德规范的遵循。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三德是人的三种基本品德,体现了道德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
稽疑是通过卜筮来解决问题,体现了古代人对神秘力量的信仰。
八、庶征: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风。
庶征是自然现象的变化,体现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五福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体现了古代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六极是人们不愿意遭遇的困境,体现了古代人对生活的担忧和对幸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