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文侯之命

作者: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一般认为成书时为周代或春秋时期。其具体编纂者尚无定论,但《尚书》集成了众多古代文献,包含了历史、政治、伦理等多个方面。

年代: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前2世纪)。

内容简要:《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原本由周朝的官方记录组成,后经儒家学者整理和注解。书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帝王治国理政的方略、政治思想及忠臣良将的事迹,尤其强调了“君权神授”和“天命”理论。《尚书》对后世的政治、伦理及治国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认为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文侯之命-原文

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瓒,作《文侯之命》。

王若曰:

父义和!丕显文、武,克慎明德,昭升于上,敷闻在下;

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

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肆先祖怀在位。

呜呼!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

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国家纯。

即我御事,罔或耆寿俊在厥服,予则罔克。

曰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

呜呼!有绩予一人永绥在位。

父义和!汝克绍乃显祖,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

汝多修,扞我于艰,若汝,予嘉。

王曰:

父义和!其归视尔师,宁尔邦。

用赉尔秬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马四匹。

父往哉!柔远能迩,惠康小民,无荒宁。

简恤尔都,用成尔显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文侯之命-译文

周平王赐给晋文侯秬鬯(一种美酒)、圭瓒(一种玉器),并制作了《文侯之命》。

王说:‘父亲义和啊!文王和武王都非常显赫,能够谨慎地弘扬美德,美德的光辉照耀在上,名声传扬在下;正是上帝把他的命令集中在文王身上。也只有先辈的贤人能够左右辅佐文王,无论大小计划无不遵循,使得先祖的在天之灵得以安息。唉!可怜我这个年幼的继承人,上天没有给我带来什么过错。我能够施恩于民,但侵犯我们国家的敌人却猖獗。如果我的臣子中没有人能够长久地服侍我,我就无法胜任。说起来只有祖辈和父辈,他们才会关心我!唉!只有我一人能够永远保持我的地位。父亲义和啊!你能继承你显赫的祖先,你能继承文王和武王的事业,来辅佐你的君主,追念前人的孝道。你做了很多好事,帮助我在困难中,对于你,我非常赞赏。’

王又说:‘父亲义和啊!你回去看看你的军队,安抚你的国家。赐给你一卣秬鬯,一张红弓,一百支红箭,一张黑弓,一百支黑箭,四匹马。你回去吧!安抚远方,亲近近处,惠及小民,不要荒废安宁。管理好你的都城,以成就你的显赫美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文侯之命-注解

平王:指周平王,周朝的君主,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20年在位,是东周的开国君主。

锡:古代的一种授予,这里指赐予。

晋文侯:指晋国的君主,晋文侯是晋国的第五位君主,名燮,公元前743年至公元前690年在位。

秬鬯:古代的一种香酒,用黑黍酿成,是古代祭祀时的一种祭品。

圭瓒:古代的一种玉器,用于盛酒,也是祭祀时使用的礼器。

《文侯之命》:这是周平王赐予晋文侯的命令的文献记录,是研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资料。

丕显:非常显著,伟大。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周朝的两位开国君主,文王以仁德著称,武王以武功著称。

克慎明德:能够谨慎地明辨德行。

昭升于上,敷闻在下:美德显扬于上,声名传于下。

上帝:古代对最高神明的称呼。

集厥命于文王:将天命集中于文王。

先正:古代的贤人,这里指古代的贤明之人。

昭事厥辟:尊敬并侍奉君王。

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无论大小决策,无不遵从。

肆先祖怀在位:使得先祖的心意得以体现在位上。

闵予小子嗣:哀叹我作为小辈的继承者。

造天丕愆:对天发誓没有过错。

殄资泽于下民:使下民受到损害。

侵戎我国家纯:侵犯我国家的纯洁。

御事:处理政务。

耆寿俊在厥服:年长而有才干的人在其职位上。

予则罔克:我就无法胜任。

伊恤朕躬:你应当关心我的身体。

有绩予一人永绥在位:有功于我,我将永远安坐在位上。

汝克绍乃显祖:你能继承你显赫的祖先。

汝肇刑文、武:你能开始实行文王、武王的政策。

用会绍乃辟:用以继承你的君位。

追孝于前文人:追念前代有德之人。

汝多修:你有很多优点。

扞我于艰:在我困难时支持我。

若汝,予嘉:像你这样的人,我很赞赏。

师:军队。

宁尔邦:使你的国家安宁。

赉:赏赐。

彤弓:红色的弓。

彤矢:红色的箭。

卢弓:黑色或白色装饰的弓。

卢矢:黑色或白色装饰的箭。

马四匹:四匹马。

柔远能迩:安抚远方,亲近近处。

惠康小民:使小民得到恩惠和安康。

无荒宁:不要荒废安宁。

简恤尔都:简练地照顾你的都城。

用成尔显德:用以成就你的显赫德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文侯之命-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尚书》中的《文侯之命》,是周平王赐予晋文侯的命令,内容充满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哲学和伦理道德。

首句‘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瓒,作《文侯之命》’表明了周平王对晋文侯的赏赐,其中‘锡’为赐予之意,‘秬鬯’和‘圭瓒’均为古代祭祀用的器物,象征着尊贵和权威。‘作《文侯之命》’则说明此命令具有正式的文献记录意义。

‘王若曰’以下,是周平王对晋文侯的直接讲话。‘父义和’是对晋文侯的尊称,‘父’字在此处是对长辈的敬称。

‘丕显文、武,克慎明德’赞扬了晋文侯继承了文王、武王的德行,强调德治的重要性。‘昭升于上,敷闻在下’说明晋文侯的德行得到了上天的认可,并传遍了天下。

‘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体现了周代的宗教观念,认为天命是赋予文王的,晋文侯继承了这一天命。

‘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描述了晋文侯如何遵循先祖的教导,处理国家大事,显示出其政治智慧和忠诚。

‘肆先祖怀在位’表达了对先祖的怀念和对祖先事业的继承。

‘呜呼!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中的‘闵’字表达了周平王的哀怜之情,‘小子嗣’指的是晋文侯作为年轻一代的继承者,‘造天丕愆’则是对其能够不辜负天命、不犯大错的期望。

‘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国家纯’是对晋文侯治理国家、爱护百姓的肯定,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即我御事,罔或耆寿俊在厥服,予则罔克’表示周平王对晋文侯的信任,认为他能够胜任国家大事,不受年岁和才能的限制。

‘曰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是对晋文侯的期望,希望他能像祖先和父亲一样,关心周王的利益。

‘呜呼!有绩予一人永绥在位’再次表达了对晋文侯的期望,希望他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使得周王能够稳定地统治国家。

‘父义和!汝克绍乃显祖,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是对晋文侯的肯定和期望,希望他能继承祖先的德行,遵循文王、武王的法律,继续为周王效力,并追念前人的美德。

‘汝多修,扞我于艰,若汝,予嘉’是对晋文侯的赞誉,认为他在艰难时刻能够保卫国家,对此表示嘉许。

‘王曰’以下,周平王再次对晋文侯下达命令,要求他回国治理国家,同时赐予他礼物,包括酒器、弓箭和马匹,象征着对他的信任和支持。

‘柔远能迩,惠康小民,无荒宁’是对晋文侯治理国家的具体要求,希望他能够安抚远方,关爱近邻,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要忽视国家的安宁。

‘简恤尔都,用成尔显德’则是希望晋文侯能够关心都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升自己的德行和国家的声望。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文侯之命》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26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