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一般认为成书时为周代或春秋时期。其具体编纂者尚无定论,但《尚书》集成了众多古代文献,包含了历史、政治、伦理等多个方面。
年代: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前2世纪)。
内容简要:《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原本由周朝的官方记录组成,后经儒家学者整理和注解。书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帝王治国理政的方略、政治思想及忠臣良将的事迹,尤其强调了“君权神授”和“天命”理论。《尚书》对后世的政治、伦理及治国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认为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大诰-原文
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
王若曰:‘猷大诰尔多邦越尔御事,弗吊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洪惟我幼冲人,嗣无疆大历服。弗造哲,迪民康,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
已!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敷贲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予不敢于闭。
天降威,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即命曰:‘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越兹蠢。殷小腆诞敢纪其叙。天降威,知我国有疵,民不康,曰:予复!反鄙我周邦,今蠢今翼。日,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宁、武图功。我有大事,休?’朕卜并吉。”
肆予告我友邦君越尹氏、庶士、御事、曰:‘予得吉卜,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尔庶邦君越庶士、御事罔不反曰:‘艰大,民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越予小子考,翼不可征,王害不违卜?’
肆予冲人永思艰,曰:於戲!允蠢,鳏寡哀哉!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越予冲人,不卬自恤。义尔邦君越尔多士、尹氏、御事绥予曰:‘无毖于恤,不可不成乃宁考图功!’
已!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宁王惟卜用,克绥受兹命。今天其相民,矧亦惟卜用。呜呼!天明畏,弼我丕丕基!”
王曰:‘尔惟旧人,尔丕克远省,尔知宁王若勤哉!天閟毖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天棐忱辞,其考我民,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
王曰:‘若昔朕其逝,朕言艰日思。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矧肯获?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弃基?肆予曷敢不越卬敉宁王大命?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
王曰:‘呜呼!肆哉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亦惟十人迪知上帝命越天棐忱,尔时罔敢易法,矧今天降戾于周邦?惟大艰人诞邻胥伐于厥室,尔亦不知天命不易?’
予永念曰:天惟丧殷,若穑夫,予曷敢不终朕亩?天亦惟休于前宁人,予曷其极卜?敢弗于从率宁人有指疆土?矧今卜并吉?肆朕诞以尔东征。天命不僭,卜陈惟若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大诰-译文
武王去世后,三监和淮夷背叛了,周公辅佐成王,准备废黜殷朝,写了《大诰》。
成王说:‘你们要遵守《大诰》,这些多国的臣民,上天没有怜悯,降灾给我们家,灾害不断。我是个年幼的人,继承了无边的伟大事业,但我没有足够的智慧,来引导人民走向安康,何况还有谁能了解天命呢?’
已经!我只是个年轻人,就像涉过深水一样,我要去寻求我的出路。我继承前人的使命,不会忘记伟大的功业。我不敢有所隐瞒。
天降威严,用大宝龟来安抚我,继续天命的光明。命令说:‘西土有困难,西土的人民也不安宁,这里有一些不安分的势力。殷朝的小国竟然敢违背常理。天降威严,知道我国有弊端,人民不安,说:我要重新来过!反而亲近我们周朝,现在他们像鸟翼一样展开。说:人民中有十个人支持我,来平定不安、完成武王的功业。我有大事,可以休息吗?’我占卜,结果都是吉利的。
于是我对我的朋友邦君、尹氏、庶士、御事说:‘我得到了吉利的占卜,我要带领你们这些国家去讨伐背叛的臣民。’你们这些邦君、庶士、御事都回答说:‘困难很大,人民不安,也只是在王宫和邦君家中。至于我年幼的父亲,他的翅膀无法征伐,王难道不会违背占卜吗?’
于是我这个年轻人深深思考困难,说:唉!确实很混乱,孤独的寡妇多么可怜啊!我承担起上天的劳役,把巨大的困难留给我自己,连我自己也不忍心独自担忧。你们这些邦君和我的大臣们安慰我说:不要过分担忧,不可不完成你父亲平定天下的功业!
已经!我只是个年轻人,不敢违背上帝的命令。天赐予宁王安宁,兴起我们小国周,宁王通过占卜来使用天命,能够安抚接受这个命令。现在天意要保佑人民,何况也是通过占卜来决定。唉!天意明显,敬畏,辅助我伟大的基业!
成王说:‘你们是老臣,你们不能远见,你们知道宁王是多么勤劳!上天保佑我成功的地方,我不敢不尽心完成宁王的遗愿。于是我用伟大的教化引导我的朋友邦君,天赐予我真诚的言辞,他们考察我的百姓,我为何不完成前宁人的功业呢?上天也通过勤劳保佑我的百姓,如果他们有病,我为何不敢接受前宁人的祝福呢?’
成王说:‘如果以前我去世了,我会日夜思念这些困难。如果我的父亲建造房屋,已经完成了基础,他的儿子却不肯建造上层,何况建造房屋呢?如果父亲耕种,他的儿子却不肯播种,何况收割呢?如果父亲保护他的后代,他的儿子会说:我有后代不会放弃基业吗?那么我为何不敢承担起平定宁王大业的重任呢?如果哥哥去世了,他的朋友攻击他的儿子,人民养育他的儿子,却不肯帮助呢?’
成王说:‘唉!你们这些邦君和你们的大臣们。国家的安宁来自于智慧,也只有十个人能够理解上帝的命令和天赐的真诚,那时没有人敢改变法律,何况现在天降灾害于周朝?只有巨大的困难,人们才会在家中互相攻击,你们也不知道天命是不会改变的?’
我永远记住:天要灭亡殷朝,就像农夫种地一样,我怎敢不完成我的耕作?天也保佑了前宁人,我为何不彻底占卜呢?我怎敢不遵从前宁人的指引去开拓疆土?何况现在占卜都是吉利的。于是我开始向东征伐。天命不可违背,占卜的结果就是这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大诰-注解
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姓姬名发,周文王的儿子,武王伐纣后建立了周朝。
三监:指周武王时期的三个监察官,负责监督诸侯国的行为。
淮夷:古代居住在淮河流域的少数民族。
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姓姬名旦,辅佐周成王治理国家,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成王:周武王的儿子,名诵,继承父位成为周朝的第二位君主。
黜:罢免,废除。
殷:指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大诰:周公为了稳定天下,废除商朝的旧制度而作的训诫。
猷: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语。
越:超过,指广阔的地方。
御事:处理政务的官员。
弗吊:不幸,不吉。
洪惟:非常,极其。
幼冲人:年幼的人。
嗣:继承。
无疆大历服:无穷无尽的伟大事业。
哲:明智。
迪:引导,教导。
矧:何况。
格:明白,理解。
朕:古代君主自称的用语。
攸:所,处所。
济:渡过,成功。
敷:铺陈,陈述。
贲:赠予,赐予。
绍:继承。
蠢:愚蠢,指敌人。
腆:小。
纪:记载,记录。
叙:秩序,规矩。
疵:缺点,瑕疵。
康:安康,幸福。
反鄙我周邦:背叛我们的周国。
翼:庇护,保护。
敉宁:安抚,使安宁。
武图功:武王的功业。
休:吉兆,好兆头。
朕卜并吉:我占卜的结果都是吉利的。
友邦君:友好的国家君主。
尹氏:古代官职,掌管司法。
庶士:平民。
艰大:困难很大。
冲人:年幼的人。
永思艰:长久地思考困难。
於戲:感叹词,表示惊讶或惋惜。
鳏寡:失去配偶的男子和女子。
义:应当,应该。
毖:谨慎,小心。
成:完成。
考:父亲。
卬:我。
丕丕基:伟大的基业。
大化:伟大的教化。
棐忱:诚恳,真挚。
若:如同,好像。
其:他的。
逝:去世。
日:日子,时间。
既底法:已经完成了法律。
构:建造。
菑:灾祸。
播:播种。
获:收获。
后:后代。
基:基础。
爽邦:国家安定。
由哲:因为明智。
迪知:引导知道。
上帝命:天命。
天棐忱:天的诚恳。
易法:改变法律。
戾:灾难,不幸。
邻胥伐:邻近的国家联合进攻。
丧:灭亡。
穑夫:农夫。
亩:田地。
指疆土:指定疆域。
诞:于是,就。
东征:向东进军。
僭:超越,越位。
陈:陈述,说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大诰-评注
《大诰》是周公旦在周成王时期所作,用以安抚民心,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文章以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乱为背景,周公相成王,准备讨伐殷商,展现了周公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理念。
文章开头,周公以王的名义表达了对天命的理解,认为天命不可违背,周王朝的兴起是顺应天意的。‘猷大诰尔多邦越尔御事,弗吊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这句话表明周公希望通过《大诰》来安抚各方,表明周王朝的统治是天命所归。
‘洪惟我幼冲人,嗣无疆大历服。’周公自谦地表示自己年轻,但能够继承祖先的大业,肩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弗造哲,迪民康,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周公强调自己要引导民众,使他们安居乐业,并理解天命的重要性。
‘天降威,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周公借助天命来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强调天命对周王朝的重要性。‘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越兹蠢。’周公指出西土的动乱,表明周王朝面临的挑战。
‘予得吉卜,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周公表示自己已经得到吉兆,决定征伐殷商,并要求各邦国君参与。‘尔庶邦君越庶士、御事罔不反曰:艰大,民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各邦国君对周公的决定表示担忧,认为征伐会带来更大的动荡。
‘予冲人永思艰,曰:於戲!允蠢,鳏寡哀哉!’周公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义尔邦君越尔多士、尹氏、御事绥予曰:无毖于恤,不可不成乃宁考图功!’周公要求各邦国君和官员安抚民心,完成祖先的遗愿。
‘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宁王惟卜用,克绥受兹命。’周公回顾了周王朝的历史,强调宁王时期的稳定和繁荣,以及天命对周王朝的支持。
‘若昔朕其逝,朕言艰日思。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矧肯获?’周公用比喻的方式告诫后人,要继承和发扬祖先的遗志,不能忘记根基。
‘呜呼!肆哉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亦惟十人迪知上帝命越天棐忱,尔时罔敢易法,矧今天降戾于周邦?’周公再次强调天命的重要性,要求各邦国君遵守天命,不得轻易改变法度。
‘予永念曰:天惟丧殷,若穑夫,予曷敢不终朕亩?天亦惟休于前宁人,予曷其极卜?’周公表示自己要完成祖先的遗愿,继续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同时也表达了对天命的敬畏。
‘肆朕诞以尔东征。天命不僭,卜陈惟若兹。’周公最终决定东征,以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同时强调天命的支持。整篇文章展现了周公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理念,以及对天命的敬畏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