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一般认为成书时为周代或春秋时期。其具体编纂者尚无定论,但《尚书》集成了众多古代文献,包含了历史、政治、伦理等多个方面。
年代: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前2世纪)。
内容简要:《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原本由周朝的官方记录组成,后经儒家学者整理和注解。书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帝王治国理政的方略、政治思想及忠臣良将的事迹,尤其强调了“君权神授”和“天命”理论。《尚书》对后世的政治、伦理及治国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认为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多方-原文
成王归自奄,在宗周,诰庶邦,作《多方》。
惟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
周公曰:‘王若曰:猷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我惟大降尔命,尔罔不知。洪维图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惟帝降格于夏。有夏诞厥逸,不肯慼言于民,乃大淫昏,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乃尔攸闻。厥图帝之命,不克开于民之丽,乃大降罚,崇乱有夏。因甲于内乱,不克灵承于旅。罔丕惟进之恭,洪舒于民。亦惟有夏之民叨懫日钦,劓割夏邑。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惟天不畀纯,乃惟以尔多方之义民不克永于多享;惟夏之恭多士大不克明保享于民,乃胥惟虐于民,至于百为,大不克开。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慎厥丽,乃劝;厥民刑,用劝;以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要囚殄戮多罪,亦克用劝;开释无辜,亦克用劝。今至于尔辟,弗克以尔多方享天之命,呜呼!’
王若曰:‘诰告尔多方,非天庸释有夏,非天庸释有殷。乃惟尔辟以尔多方大淫,图天之命屑有辞。乃惟有夏图厥政,不集于享,天降时丧,有邦间之。乃惟尔商后王逸厥逸,图厥政不蠲烝,天惟降时丧。’
‘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天惟五年须暇之子孙,诞作民主,罔可念听。天惟求尔多方,大动以威,开厥顾天。惟尔多方罔堪顾之。惟我周王灵承于旅,克堪用德,惟典神天。天惟式教我用休,简畀殷命,尹尔多方。’
‘今我曷敢多诰。我惟大降尔四国民命。尔曷不忱裕之于尔多方?尔曷不夹介乂我周王享天之命?今尔尚宅尔宅,畋尔田,尔曷不惠王熙天之命?’
‘尔乃迪屡不静,尔心未爱。尔乃不大宅天命,尔乃悄播天命,尔乃自作不典,图忱于正。我惟时其教告之,我惟时其战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非我有周秉德不康宁,乃惟尔自速辜!’
‘王曰:‘呜呼!猷告尔有方多士暨殷多士。今尔奔走臣我监五祀,越惟有胥伯小大多正,尔罔不克臬。自作不和,尔惟和哉!尔室不睦,尔惟和哉!尔邑克明,尔惟克勤乃事。尔尚不忌于凶德,亦则以穆穆在乃位,克阅于乃邑谋介。尔乃自时洛邑,尚永力畋尔田,天惟畀矜尔,我有周惟其大介赉尔,迪简在王庭。尚尔事,有服在大僚。’’
‘王曰:‘呜呼!多士,尔不克劝忱我命,尔亦则惟不克享,凡民惟曰不享。尔乃惟逸惟颇,大远王命,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我则致天之罚,离逖尔土。’’
‘王曰:‘我不惟多诰,我惟祗告尔命。’又曰:‘时惟尔初,不克敬于和,则无我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多方-译文
成王从奄地回来,在宗周停留,向各诸侯国发布命令,制作了《多方》。
五月丁亥这一天,王从奄地回来,到达了宗周。
周公说:‘王如果这样说:告诉你们四方各国的诸侯和地方官员,我是殷商的君主,我大大地降下了命令,你们没有人不知道。关于天命,不能永远忽视对祭祀的重视,因为天帝对夏朝降下了惩罚。夏朝放纵自己的欲望,不肯体恤民众,变得极其昏庸,不能整天顺应天帝的旨意,这是你们所听到的。夏朝不懂得顺应天帝的命令,不能让民众得到好处,于是天帝降下了惩罚,加剧了夏朝的混乱。因为内部混乱,不能使军队得到灵验。没有人不是恭敬地推进,广泛地施恩于民众。也正因为夏朝的民众贪婪无厌,天帝才割让了夏邑。天帝当时寻求民主,于是大大地降下了显赫的命令给成汤,刑罚灭绝了夏朝。天帝不把纯净的东西给予,而是因为你们这些地方官员的正义民众不能长久地享受许多福祉;夏朝的贤士们大都不能明明白白地保护民众的福祉,于是他们虐待民众,以至于百般恶行,大都不能开明。正是因为成汤能够用你们这些地方官员来代替夏朝,成为民众的君主。他谨慎地对待民众,于是得到了民众的劝勉;他对待民众的刑罚,也用劝勉来实施;一直到帝乙,没有人不明确德行谨慎地处罚,也都能得到劝勉;捕捉并消灭多罪之人,也能得到劝勉;释放无辜之人,也能得到劝勉。现在到了你们这里,不能享受天命,唉!’
王又说:‘告诉你们各方诸侯和殷商的诸侯们。现在你们为我奔走臣服已经五年了,无论是大官还是小官,你们都做得很好。自己制造不和,你们却能够和睦!你们家里不和睦,你们却能够和睦!你们治理的地方能够明明白白,你们也能够勤勉地处理事务。你们如果不忌讳邪恶的德行,那么就能够在你们的职位上保持和顺,能够审慎地处理你们城邑的谋略。你们现在就应该去洛邑,继续努力耕种你们的田地,天帝会怜悯你们,我周朝会给予你们重大的帮助,你们会在王庭中得到简任。你们要勤勉地工作,你们在大臣中的地位很高。’
王又说:‘啊,诸侯们,你们不能劝勉我执行命令,你们也就不能享受福祉,所有的民众都说你们不享受福祉。你们只是逸乐和傲慢,远离了王的命令,那么你们就只会感受到天的惩罚,我会将你们驱逐出这片土地。’
王又说:‘我不只是多说话,我只是严肃地告诉你们命令。’又说:‘现在你们刚开始,如果不能够尊敬和顺,那么不要怨恨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多方-注解
成王:周朝的第二位君王,名姬诵,周武王之子,继承武王的事业,继续扩大周朝的疆域。
归自奄:奄是商朝的旧都,成王从奄地返回到周朝的宗周(今陕西岐山县附近)。
宗周:周朝的都城,位于今陕西岐山县。
诰:古代君王发布的命令或教诲。
庶邦:指众多的诸侯国。
作《多方》:撰写了《多方》这篇文献。
殷侯尹民:殷是商朝的别称,侯是诸侯,尹是治理,民是百姓。
大降尔命:给予你们重大的命令。
洪维图天之命:广大地规划天命。
帝降格于夏:上帝降罪于夏朝。
诞厥逸:放纵自己的逸乐。
慼言于民:向百姓表达哀伤。
大淫昏:极度荒淫昏庸。
帝之迪:上帝的教诲。
厥图帝之命:他们的图谋违背了上帝的命令。
不克开于民之丽:不能在百姓中传播。
崇乱有夏:加剧了夏朝的混乱。
因甲于内乱:因为内部混乱。
不克灵承于旅:不能在军队中发挥灵性。
罔丕惟进之恭:无不敬重地前进。
洪舒于民:广泛地施恩于民。
叨懫日钦:贪婪且傲慢。
劓割夏邑:削弱夏朝的势力。
天惟时求民主:天意是寻求有德行的君主。
刑殄有夏:用刑罚消灭了夏朝。
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成汤能够以你们多方来简化统治。
慎厥丽:谨慎对待你们的美丽。
厥民刑:你们的刑法。
帝乙:商朝的最后一位君王。
要囚殄戮多罪:拘禁并处死许多罪犯。
开释无辜:释放无辜的人。
尔辟:你们的君王。
非天庸释有夏,非天庸释有殷:不是天意宽恕了夏朝和商朝。
圣罔念作狂:圣人如果不思考就会变得疯狂。
狂克念作圣:狂人如果思考就会变成圣人。
诞作民主:成为民主的君主。
大动以威:用威严来震慑。
开厥顾天:使他们转向天命。
尔多方:你们多方的人民。
尚宅尔宅,畋尔田:你们继续住在自己的家中,耕种自己的田地。
迪屡不静:屡次不安定。
不克劝忱我命:不能劝勉我执行命令。
不克享:不能享受福祉。
凡民惟曰不享:百姓都说不能享受。
尔不克劝忱我命:你们不能劝勉我执行命令。
不克敬于和:不能保持和谐。
时惟尔初:在你们刚开始的时候。
不克敬于和,则无我怨:如果不能保持和谐,那么就没有我的怨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多方-评注
成王归自奄,在宗周,诰庶邦,作《多方》。
此句为《多方》篇的开篇,描述了成王从奄地归来,在宗周对庶民进行诰告,并创作了《多方》这篇文献。成王是周朝的第三位君主,其归来象征着权力的稳固和统治的合法性,诰告庶邦则体现了周朝的教化功能和王权的权威性。
惟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
这句话具体说明了成王归来的时间,五月丁亥,以及他的行踪,从奄地到宗周。这里的五月丁亥是一个具体的日期,反映了周朝对时间记录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成王归来时的庄重和仪式感。
周公曰:‘王若曰:猷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我惟大降尔命,尔罔不知。’
周公作为成王的辅佐,对成王的话进行了解释和重申。这里的“猷告”意味着教导和告知,四国多方指的是四方和各个诸侯国,殷侯尹民则是指商朝的诸侯和百姓。周公强调成王降下的命令至关重要,百姓必须知晓并遵守。
‘洪维图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惟帝降格于夏。’
这句话中,周公引用了天命的概念,指出天命并非永恒不变,而是会根据祭祀的虔诚与否而有所变动。这里的“降格于夏”意味着夏朝因为不虔诚的祭祀而失去了天命。
‘有夏诞厥逸,不肯慼言于民,乃大淫昏,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乃尔攸闻。’
周公接着描述了夏朝的衰败,指出夏桀荒淫无度,不关心百姓,导致国家昏庸,百姓疾苦。
‘厥图帝之命,不克开于民之丽,乃大降罚,崇乱有夏。’
夏朝因为不尊重天命,不关心百姓,最终导致了天降大罚,国家陷入混乱。
‘因甲于内乱,不克灵承于旅。罔丕惟进之恭,洪舒于民。’
周公指出夏朝的内乱,以及百姓对于夏朝的不满和期望,期望有一个能够尊重天命、关心百姓的君主。
‘亦惟有夏之民叨懫日钦,劓割夏邑。’
这里的“叨懫日钦”指的是百姓对夏朝的敬畏和恐惧,而“劓割夏邑”则是指对夏朝的惩罚。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
周公强调天命的重要性,指出天命最终降于成汤,成汤以刑法治国,消灭了夏朝。
‘惟天不畀纯,乃惟以尔多方之义民不克永于多享;惟夏之恭多士大不克明保享于民,乃胥惟虐于民,至于百为,大不克开。’
周公指出天命并不总是给予纯良之人,而是根据各方的义民来决定。夏朝的君主虽然恭顺,但未能保护百姓,反而虐待他们。
‘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
周公称赞成汤能够以多方的义民为基础,取代夏朝,成为新的民主君主。
‘慎厥丽,乃劝;厥民刑,用劝;以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要囚殄戮多罪,亦克用劝;开释无辜,亦克用劝。’
周公列举了成汤至帝乙的君主,他们都能够以明德慎罚来治理国家,得到百姓的拥护。
‘今至于尔辟,弗克以尔多方享天之命,呜呼!’
周公对当前的君主提出了批评,指出他未能像先前的君主那样以德治国,享受天命。
‘王若曰:‘诰告尔多方,非天庸释有夏,非天庸释有殷。’’
成王再次强调,夏朝和商朝的灭亡并非天命,而是由于君主自身的过错。
‘‘乃惟有夏图厥政,不集于享,天降时丧,有邦间之。’’
成王指出夏朝的灭亡是因为政治腐败,天命不再保佑。
‘‘乃惟尔商后王逸厥逸,图厥政不蠲烝,天惟降时丧。’’
成王同样指出商朝的灭亡也是因为君主荒淫无度,政治腐败。
‘‘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
成王以圣狂之喻,指出君主应当以圣人的心态行事,而不是像狂人一样胡作非为。
‘‘天惟五年须暇之子孙,诞作民主,罔可念听。’’
成王指出天命五年后,新的君主将会诞生,这是天命的选择,不可违背。
‘‘天惟求尔多方,大动以威,开厥顾天。’’
成王强调天命需要通过威严来维护,以开导百姓,使他们敬畏天命。
‘‘惟尔多方罔堪顾之。’’
成王指出各方诸侯对于天命的敬畏不够,未能顺应天命。
‘‘惟我周王灵承于旅,克堪用德,惟典神天。’’
成王赞扬周王能够顺应天命,以德治国,符合天意。
‘‘天惟式教我用休,简畀殷命,尹尔多方。’’
成王表示天命教导他如何使用休命,将殷命交给他管理。
‘‘今我曷敢多诰。我惟大降尔四国民命。’’
成王表示自己不敢过多地发布命令,只是将天命传达给四国的百姓。
‘‘尔曷不忱裕之于尔多方?尔曷不夹介乂我周王享天之命?’’
成王询问诸侯为何不将天命传达给他们的百姓,为何不辅助周王享受天命。
‘‘今尔尚宅尔宅,畋尔田,尔曷不惠王熙天之命?’’
成王指出诸侯应该像居住在自己的家园、耕种自己的田地一样,顺应天命。
‘‘尔乃迪屡不静,尔心未爱。尔乃不大宅天命,尔乃悄播天命,尔乃自作不典,图忱于正。’’
成王批评诸侯不安静,不尊重天命,自作主张,违背天意。
‘‘我惟时其教告之,我惟时其战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非我有周秉德不康宁,乃惟尔自速辜!’’
成王表示自己多次教导和惩罚诸侯,但诸侯仍然不遵从,因此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王曰:‘呜呼!猷告尔有方多士暨殷多士。今尔奔走臣我监五祀,越惟有胥伯小大多正,尔罔不克臬。’’
成王对诸侯和殷商的士人进行告诫,指出他们已经臣服于周朝五年,应该遵守周朝的规范。
‘‘自作不和,尔惟和哉!尔室不睦,尔惟和哉!尔邑克明,尔惟克勤乃事。尔尚不忌于凶德,亦则以穆穆在乃位,克阅于乃邑谋介。’’
成王要求诸侯和士人要和睦相处,处理好家庭和地方事务,不要有恶行。
‘‘尔乃自时洛邑,尚永力畋尔田,天惟畀矜尔,我有周惟其大介赉尔,迪简在王庭。尚尔事,有服在大僚。’’
成王指出诸侯和士人应该以洛邑为基地,努力耕种,天命会保佑他们,周朝也会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
‘‘王曰:‘呜呼!多士,尔不克劝忱我命,尔亦则惟不克享,凡民惟曰不享。’’
成王再次强调诸侯和士人如果不遵从天命,将无法享受天命带来的福祉。
‘‘尔乃惟逸惟颇,大远王命,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我则致天之罚,离逖尔土。’’
成王警告诸侯和士人,如果他们继续背离天命,周朝将施加天罚,使他们离开土地。
‘‘王曰:‘我不惟多诰,我惟祗告尔命。’’
成王表示自己不是在发布过多的命令,而是在传达天命。
‘‘又曰:‘时惟尔初,不克敬于和,则无我怨。’’
成王最后表示,如果诸侯和士人在最初的阶段能够敬重天命,就不会有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