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一般认为成书时为周代或春秋时期。其具体编纂者尚无定论,但《尚书》集成了众多古代文献,包含了历史、政治、伦理等多个方面。
年代: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前2世纪)。
内容简要:《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原本由周朝的官方记录组成,后经儒家学者整理和注解。书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帝王治国理政的方略、政治思想及忠臣良将的事迹,尤其强调了“君权神授”和“天命”理论。《尚书》对后世的政治、伦理及治国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认为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君牙-原文
穆王命君牙,为周大司徒,作《君牙》。
王若曰:
呜呼!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服劳王家,厥有成绩,纪于太常。
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遗绪,亦惟先正之臣,克左右乱四方。
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缵乃旧服。
无忝祖考,弘敷五典,式和民则。
尔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惟尔之中。
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
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
厥惟艰哉!思其艰以图其易,民乃宁。
呜呼!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启佑我后人,咸以正罔缺。
尔惟敬明乃训,用奉若于先王,对扬文、武之光命,追配于前人。
王若曰:
君牙,乃惟由先正旧典时式,民之治乱在兹。
率乃祖考之攸行,昭乃辟之有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君牙-译文
穆王命令君牙,担任周朝的大司徒,并创作了《君牙》这篇文章。
国王说:‘啊,君牙,你的祖辈和父辈,世世代代忠诚坚定,为王家辛勤劳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些都被记录在太常那里。而我这个年轻人,继承了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遗志,也依靠你们这些忠诚的臣子,来稳定四方。我心中的忧虑和危险,就像踩在虎尾上,走在春天的薄冰上。现在命令你成为我的翅膀,成为我的左右手,继承你先辈的职责。不要辱没你的祖辈和父辈,广泛推行五常,使民众和谐。你自身能够正直,那么没有人敢不正直,民心不偏不倚,只在于你的是非判断。夏天炎热下雨,百姓只会抱怨叹息;冬天寒冷,百姓也会抱怨叹息。这些都非常艰难!想到他们的艰难,然后设法让他们容易,百姓才会安宁。啊,文王的谋略是多么显赫啊!武王的功绩是多么伟大啊!他们启迪和保佑我们的后人,让我们都能做到正直而不缺失。你要恭敬地明晓这些教诲,用来效仿先王,回应文王、武王的光辉使命,与先辈们相匹配。’
国王又说:‘君牙,你只管按照先王的旧典和时制行事,民众的治理和混乱就在这里。遵循你祖辈的行为,显扬你君主的治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君牙-注解
穆王:周朝的第五位君主,名瑕,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君牙:周穆王的大司徒,即主管国家政务的重要官员,此处可能是指他的名字。
周大司徒:周朝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全国政务。
《君牙》:可能是君牙所著的一篇文献,但具体内容不详。
太常:古代官名,掌管宗庙祭祀、礼仪等事务的官员。
文、武、成、康:指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是周朝的几位重要君主。
先正之臣:指古代的贤臣,此处指那些能够辅佐君主治理国家的忠臣。
翼:比喻辅佐,这里指君牙要像翅膀一样辅佐君主。
股肱心膂:比喻亲信和得力助手,这里指君牙将成为周穆王的得力助手。
缵:继承,这里指君牙要继承先祖的衣钵。
祖考:祖先,这里指君牙的祖辈。
五典:指《周礼》中的五种基本法典,即《礼》、《乐》、《射》、《御》、《书》,代表礼乐教化。
式和民则:按照和谐民众的原则行事。
夏暑雨:夏季的炎热和雨水。
冬祁寒:冬季的严寒。
怨咨:怨恨和叹息,表示不满。
文王谟:文王的谋略,指周文王的智慧和治国方略。
武王烈:武王的功绩,指周武王的英勇和成就。
启佑:开启庇佑,指祖先的保佑。
正罔缺:正直无缺,指为人正直,没有瑕疵。
先正旧典:先王的旧有典章制度。
时式:当时的制度。
率:遵循,这里指君牙要遵循先祖的行为准则。
昭:显示,这里指君牙要展示自己的才能。
辟:君主,这里指周穆王。
有乂:有治理,指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尚书-周书-君牙-评注
穆王命君牙为周大司徒,作《君牙》一文,首先展现了周代王权对忠诚与才能的重视。‘穆王’指的是周穆王,‘君牙’则是他的重臣,被任命为周朝的最高行政长官。‘作《君牙》’意味着君牙被赋予撰写政治教诲的任务,以示其地位之重。
‘王若曰’是君牙接受任命时,周穆王对他的训诫。‘呜呼’是古代文言文中表示感叹的词语,‘惟’则是对‘只有’的强调。穆王首先回顾了君牙的祖辈和父辈对王室的忠诚和贡献,这种家族荣誉感在古代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
‘服劳王家’表明君牙的祖辈和父辈一直为王室服务,‘厥有成绩’指的是他们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纪于太常’则意味着这些成就被记录在国家的官方史册中。这种记录不仅是对个人功绩的认可,也是对家族荣誉的传承。
‘予小子’是穆王自称,‘嗣守文、武、成、康遗绪’表示他继承了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遗志。‘亦惟先正之臣,克左右乱四方’强调了作为先王的臣子,君牙需要辅佐君主,稳定四方。
‘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这句话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治理国家的困难和危险,如同踩在虎尾上或走在春天的薄冰上,既危险又充满挑战。
‘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缵乃旧服’中,‘尔’指的是君牙,‘翼’象征着保护,‘股肱心膂’则比喻君牙将成为国家的重要支柱。‘缵’意为继承,‘旧服’指的是先辈们的传统和职责,穆王希望君牙能够继承并履行这些职责。
‘无忝祖考’是穆王对君牙的期望,希望他不要辜负祖先的荣誉。‘弘敷五典,式和民则’中的‘五典’指的是古代的五种伦理规范,‘式和民则’则是要求君牙以和谐的方式治理民众。
‘尔身克正,罔敢弗正’强调了君牙自身的行为要端正,以身作则,以正影响他人。‘民心罔中,惟尔之中’则表明民心是否稳定,取决于君牙是否能够保持中正之道。
‘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反映了君牙面临的现实问题,即无论是酷热还是严寒,民众都可能因为生活困苦而抱怨。
‘厥惟艰哉!思其艰以图其易,民乃宁’表明君牙需要深思熟虑,以解决民众的困难,从而实现社会的安宁。
‘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启佑我后人,咸以正罔缺’是对文王和武王功绩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穆王希望后人能够继承先祖的遗志,保持国家的正直和完整。
‘尔惟敬明乃训,用奉若于先王,对扬文、武之光命,追配于前人’是穆王对君牙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尊敬并明确先王的教诲,继承文王和武王的光辉使命,与先人相匹配。
‘王若曰:“君牙,乃惟由先正旧典时式,民之治乱在兹。”’这句话中,穆王再次强调君牙的职责,即依据先王的典章制度来治理国家,民众的治乱与否,取决于君牙的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