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山海经的作者无法确切追溯,但一般认为它是多位古代学者、地理学家和神话学者根据古代资料整理而成。书中融合了古代的地理、神话、民俗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山海经》是一部古代地理、神话、动植物记载的综合性文献。书中详细描述了中国古代的山川、河流、异兽、神仙等神话生物,充满了丰富的幻想色彩。《山海经》通过神话故事、历史人物、风土人情的记载,展示了古代社会对自然和世界的想象。它不仅对后代的文学、艺术、地理学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中国古代神话学、民族学的基础性文献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山海经-海经-海外南经-原文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海外自西南陬至东南陬者。
结匈国在其西南,其为人结匈。
南山在其东南。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
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一曰在南山东。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
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其为小人颊赤肩。尽十六人。
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一曰在二八神东。
讙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一曰在毕方东。或曰讙朱国。
厌火国在其国南,兽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一曰在讙朱东。
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一曰其为树若彗。
三苗国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一曰三毛国。
臷国在其东,其为人黄,能操弓射蛇。一曰臷国在三毛东。
贯匈国在其东,其为人匈有窍。一曰在臷国东。
交胫国在其东,其为大交胫。一曰在穿匈东。
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一曰在穿匈国东。
歧舌国在其东。一曰在不死民东。
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一曰在歧舌东,为虚四方。
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
三首国在其东,其为人一身三首。
周饶国在东,其为人短小,冠带。一曰周饶国在三首东。
长臂国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保操一鱼。一曰在周饶东,捕鱼海中。
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视肉;吁咽、文王皆葬其所。一曰汤山。一曰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鸱久、视肉、虖交。其范林方三百里。
南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山海经-海经-海外南经-译文
承载大地的范围内,包括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和四海之内,都有日月照耀,星辰指引,四季更替,岁星运行。神灵所创造的事物形态各异,有的寿命短暂,有的长寿,只有圣人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
从海外西南角到东南角。
结匈国位于西南方,那里的人胸口有孔。
南山位于东南方。从这里开始,昆虫变成了蛇,蛇被称为鱼。另一种说法是南山位于结匈国东南方。
比翼鸟位于东方,鸟的颜色是青色和红色,两只鸟并排飞行。另一种说法是在南山东方。
羽民国位于东南方,那里的人身体长,身上长有羽毛。另一种说法是在比翼鸟东南方,那里的人长着长脸。
有两位神人,手臂相连,在这里为帝管理夜晚。位于羽民国东方。他们的脸小,脸颊红,肩膀宽。共有十六人。
毕方鸟位于东方,青水西方,这种鸟人脸形,只有一只脚。另一种说法是在两位神人东方。
讙头国位于南方,那里的人人脸有翅膀,鸟嘴,正在捕鱼。另一种说法是在毕方鸟东方。也有人说是讙朱国。
厌火国位于讙朱国南方,那里的人身体黑色,能从口中生出火。另一种说法是在讙朱国东方。
三株树位于厌火国北方,生长在赤水之上,这些树像柏树,叶子都是珍珠。另一种说法是这些树像彗星。
三苗国位于赤水东方,那里的人相互跟随。另一种说法是三毛国。
臷国位于三苗国东方,那里的人皮肤黄色,能够拉弓射蛇。另一种说法是臷国位于三毛国东方。
贯匈国位于臷国东方,那里的人胸口有孔。另一种说法是在臷国东方。
交胫国位于贯匈国东方,那里的人腿脚交叉。另一种说法是在穿匈国东方。
不死民位于交胫国东方,那里的人皮肤黑色,寿命长,不会死。另一种说法是在穿匈国东方。
歧舌国位于不死民东方。另一种说法是在不死民东方。
昆仑山位于歧舌国东方,山形四四方方。另一种说法是在歧舌国东方,山形四四方方。
后羿与凿齿在寿华之野战斗,后羿射杀了凿齿。位于昆仑山东方。后羿手持弓箭,凿齿手持盾牌。另一种说法是戈。
三首国位于昆仑山东方,那里的人一个身体有三个头。
周饶国位于东方,那里的人身材矮小,戴着帽子,系着带子。另一种说法是周饶国位于三首国东方。
长臂国位于周饶国东方,那里的人在水里捕鱼,两只手各抓一条鱼。另一种说法是在周饶国东方,他们在海里捕鱼。
狄山,帝尧葬在山的阳面,帝喾葬在山的阴面。这里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视肉;吁咽、文王都葬在这里。另一种说法是汤山。另一种说法是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鸱久、视肉、虖交。这片森林方圆三百里。
南方的祝融,身体像兽,面容像人,骑着两条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山海经-海经-海外南经-注解
地之所载:指承载万物的地球,泛指整个世界。
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左右。
四海:指中国四周的海洋。
照之以日月:用日月的光辉照耀。
经之以星辰:用星辰的光辉指引。
纪之以四时:以四季为时间标志。
要之以太岁:以太岁(木星)的运行周期来纪年。
神灵所生:神灵所创造的地方。
其物异形:那里的生物形态各异。
或夭或寿:有的生物寿命短,有的寿命长。
唯圣人能通其道:只有圣人能够理解那里的道理。
海外:指中国之外的地方。
结匈国:传说中的人国,居民胸部有结。
南山:指南方的高山。
虫为蛇,蛇号为鱼:那里的虫子变成了蛇,蛇被称作鱼。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能两鸟并飞。
羽民国:传说中的人国,居民身上长有羽毛。
神人二八:两位神人,手牵手。
毕方鸟:传说中的一种鸟,人脸,只有一只脚。
讙头国:传说中的人国,居民头部有翼。
厌火国:传说中的人国,居民能吐火。
三株树:生长在赤水上的三棵树,树叶如珠。
三苗国:传说中的人国,居民相互跟随。
臷国:传说中的人国,居民能射蛇。
贯匈国:传说中的人国,居民胸部有孔。
交胫国:传说中的人国,居民双腿交叉。
不死民:传说中的人,寿命极长,几乎不死。
歧舌国:传说中的人国,居民舌头分叉。
昆仑虚:传说中的神山,位于东方。
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传说中后羿与凿齿在寿华之野战斗。
三首国:传说中的人国,居民有三颗头。
周饶国:传说中的人国,居民身材短小。
长臂国:传说中的人国,居民手臂特长。
狄山:传说中的一座山,帝尧和帝喾葬于此。
南祝融:传说中的火神,形象为兽身人面,乘两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山海经-海经-海外南经-评注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这段文字开篇即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于宇宙和自然的宏大认知。‘地之所载’指地球所承载的一切,‘六合’指天地四方,‘四海’则是指四海之内,涵盖了整个国家的疆域。‘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描述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日月星辰的光辉照亮了大地,星辰的运行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中的四时即春夏秋冬,太岁则是古代历法中用以纪年的星宿。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有序的宇宙观。
‘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神秘感,认为神灵创造了各种奇异的生物,它们的寿命或长或短,唯有圣人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这体现了古代中国哲学中对于‘道’的追求和探索。
‘海外自西南陬至东南陬者’引出了接下来的海外异国描述,‘结匈国’、‘南山’、‘比翼鸟’等奇异的地名和生物,展现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探索精神。
‘结匈国在其西南,其为人结匈’描述了一个国家的人民有特殊的生理特征,‘结匈’即胸脯相连,这样的描述充满了神话色彩,反映了古人对异域文化的想象。
‘南山在其东南。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这里的南山可能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或者是古代对某些地区的称呼,‘虫为蛇’、‘蛇号为鱼’等描述则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一曰在南山东。’比翼鸟是一种象征夫妻恩爱、不离不弃的神话生物,其出现进一步丰富了海外异国的想象。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羽民国的人身长且生有羽毛,这种描述充满了奇幻色彩,体现了古人对异域民族的好奇心。
‘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其为小人颊赤肩。尽十六人。’这里的神人形象生动,连臂的形象可能象征着团结和力量,而‘为帝司夜’则暗示了这些神人的特殊职责。
‘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一曰在二八神东。’毕方鸟的形象奇特,人面一脚的设计体现了古人对生物多样性的想象。
‘讙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一曰在毕方东。或曰讙朱国。’讙头国的描述充满了神话色彩,人面有翼、鸟喙的形象令人难以想象。
‘厌火国在其国南,兽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一曰在讙朱东。’厌火国的描述则展现了古人对火这一自然现象的敬畏和神秘感。
‘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一曰其为树若彗。’三株树的描述充满了神秘色彩,‘叶皆为珠’、‘若彗’等词汇增加了其神秘感。
‘三苗国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一曰三毛国。’三苗国的描述简单,但‘相随’这一特点可能反映了其社会结构或文化特色。
‘臷国在其东,其为人黄,能操弓射蛇。一曰臷国在三毛东。’臷国的描述则展现了古人对狩猎文化的认知。
‘贯匈国在其东,其为人匈有窍。一曰在臷国东。’贯匈国的描述同样具有神话色彩,‘匈有窍’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交胫国在其东,其为大交胫。一曰在穿匈东。’交胫国的描述则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生理差异的观察和记录。
‘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一曰在穿匈国东。’不死民的描述充满了神秘色彩,体现了古人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歧舌国在其东。一曰在不死民东。’歧舌国的描述简单,但‘歧舌’这一特点可能反映了其语言或文化特色。
‘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一曰在歧舌东,为虚四方。’昆仑虚是古代神话中的圣地,‘虚四方’则暗示了其具有特殊的地理特征。
‘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羿与凿齿的战斗是古代神话中的著名故事,体现了古人对英雄和力量的崇拜。
‘三首国在其东,其为人一身三首。’三首国的描述充满了神秘色彩,体现了古人对异域民族的好奇心。
‘周饶国在东,其为人短小,冠带。一曰周饶国在三首东。’周饶国的描述则反映了古人对不同民族的身体特征的观察。
‘长臂国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保操一鱼。一曰在周饶东,捕鱼海中。’长臂国的描述则展现了古人对捕鱼文化的认知。
‘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视肉;吁咽、文王皆葬其所。一曰汤山。一曰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鸱久、视肉、虖交。其范林方三百里。’狄山是古代神话中的圣地,帝尧、帝喾等神话人物均与此地有关,‘范林方三百里’则描述了狄山的规模。
‘南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南祝融的形象奇特,兽身人面、乘龙的形象体现了古人对神话人物的想象和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