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山海经-海经-海外北经

作者: 山海经的作者无法确切追溯,但一般认为它是多位古代学者、地理学家和神话学者根据古代资料整理而成。书中融合了古代的地理、神话、民俗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山海经》是一部古代地理、神话、动植物记载的综合性文献。书中详细描述了中国古代的山川、河流、异兽、神仙等神话生物,充满了丰富的幻想色彩。《山海经》通过神话故事、历史人物、风土人情的记载,展示了古代社会对自然和世界的想象。它不仅对后代的文学、艺术、地理学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中国古代神话学、民族学的基础性文献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山海经-海经-海外北经-原文

海外自东北陬至西北陬者。

无䏿之国在长股东,为人无䏿。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䏿之东。

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一目国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一曰有手足。

柔利国在一目东,为人一手一足,反厀,曲足居上。一云留利之国,人足反折。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

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深目国在其东,为人举一手一目。

无肠之国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

聂耳之国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为人两手聂其耳。县居海水中,及水所出入奇物。两虎在其东。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

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

拘缨之国在其东,一手把缨。一曰利缨之国。

寻木长千里,在拘缨南,生河上西北。

跂踵国在拘缨东,其为人大,两足亦大。一曰大踵。

欧丝之野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

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

范林方三百里,在三桑东,洲环其下。

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一曰爰有熊、罴、文虎、离朱、鸱久、视肉。

平丘在三桑东。爰有遗玉、青鸟、视肉、杨柳、甘柤、甘华,百果所生。有两山夹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

北海内有兽,其状如马,名曰騊駼。有兽焉,其名曰駮,状如白马,锯牙,食虎豹。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有青兽焉,状如虎,我曰罗罗。

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山海经-海经-海外北经-译文

从海外东北角到西北角的地方。

有一个没有日食的国家在长江的东边,那里的人不会经历日食。

钟山上的神叫做烛阴,它睁开眼睛是白天,闭上眼睛是黑夜,吹气时是冬天,呼气时是夏天,它不喝水,不吃饭,呼吸时产生风。它的身体长有一千里。它位于没有日食的国家东边。这个神的样子是人脸蛇身,红色,住在钟山下。

在烛阴国的东边有一个一目国,那里的人只有一只眼睛,眼睛正对着他们的脸。

一目国的东边是柔利国,那里的人一只手一只脚,脚是反折的,脚在上。

还有一种说法,柔利国的人脚是反折的。

共工的臣子叫做相柳氏,他有九个头,在九座山上吃食。相柳氏所到之处,就会形成沼泽和溪流。大禹杀了相柳氏,它的血腥味太重,不能用来种植五谷。大禹将它埋葬,三次填埋三次被冲开,最终建成了众帝的台。这个台位于昆仑山北边,柔利国的东边。相柳氏的样子是九个头,人脸,蛇身,身体是青色的。它不敢向北射箭,因为它害怕共工的台。台位于相柳氏的东边。台是四方形的,每个角落都有一条蛇,蛇的颜色是虎色,头部朝向南方。

在相柳氏台的东边是深目国,那里的人举起一只手和一只眼睛。

深目国的东边是无肠国,那里的人身体长但体内没有肠子。

无肠国的东边是聂耳国,那里的人让两只文虎咬住他们的耳朵。他们悬挂在海水中,观察海水中的奇特生物。两只文虎位于聂耳国的东边。

夸父追逐太阳奔跑,追进太阳里。口渴想要喝水,喝了黄河和渭河的水,但黄河和渭河的水不够,于是向北去喝大泽的水。还没到那里,就因为口渴而死,他丢弃了手杖,手杖变成了邓林。

博父国位于聂耳国的东边,那里的人身材高大,右手拿着青蛇,左手拿着黄蛇。邓林位于博父国的东边,有两棵树。还有一种说法,博父国。

大禹积累石头建造的山位于邓林的东边,河水流入那里。

拘缨国位于邓林的东边,那里的人一只手拿着帽带。还有一种说法,拘缨国。

寻木树长有一千里,位于拘缨国的南边,生长在黄河的西北边。

跂踵国位于拘缨国的东边,那里的人身材高大,双脚也很大。还有一种说法,大踵国。

欧丝之野位于大踵国的东边,有一个女子跪在树下抽丝。

三棵没有枝条的桑树位于欧丝之野的东边,这些树高达百仞,没有枝条。

范林方圆三百里,位于三桑树的东边,岛屿环绕在其下方。

务隅山,帝颛顼葬在山的阳面,九嫔葬在山的阴面。还有一种说法,这里有熊、罴、文虎、离朱、鸱久、视肉。

平丘位于三桑树的东边。这里有遗玉、青鸟、视肉、杨柳、甘柤、甘华,百果生长。有两座大山夹着上谷,两个大丘位于中间,叫做平丘。

北海内有马形的兽,名叫騊駼。还有一种兽,名叫駮,样子像白马,有锯齿般的牙齿,吃虎豹。还有一种白色的兽,名叫蛩蛩。还有一种青色的兽,样子像虎,名叫罗罗。

北方的禺强,人脸鸟身,耳朵上挂着两条青蛇,踩着两条青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山海经-海经-海外北经-注解

东北陬:陬,角落。东北陬指东北方向的尽头或边缘。

西北陬:陬,角落。西北陬指西北方向的尽头或边缘。

无䏿之国:䏿,通“翳”,指遮蔽。无䏿之国,即没有遮蔽之国,可能指阳光普照的地方。

长股东:长股,指长长的股骨。东,东方。

钟山之神:钟山,古代神话中的山名。神,指山神。

烛阴:烛,火把。阴,阴暗。烛阴,指像火把一样的山神,象征光明与黑暗的交替。

视:看。

瞑:闭眼。

息:呼吸。

相柳氏:相柳,古代神话中的水神。相柳氏,相柳的后代。

九首:头部有九个。

九山:九座山。

泽溪:水泽。

五谷种:五谷的种子。

众帝之台:古代神话中的帝王的台。

昆仑:古代神话中的山名。

柔利国:柔利,古代国家名。

反厀:反折膝盖。

留利之国:留利,古代国家名。

夸父:古代神话中的巨人。

邓林:邓,地名。林,树林。

博父国:博父,古代国家名。

拘缨之国:拘缨,古代国家名。

寻木:非常高的树木。

跂踵国:跂踵,古代国家名。

欧丝之野:欧丝,古代地名。

三桑:三棵桑树。

范林:范,地名。林,树林。

务隅之山:务隅,古代地名。

帝颛顼:帝,帝王。颛顼,古代帝王名。

九嫔:帝王的九位妃子。

遗玉:遗留下来的玉石。

青鸟:青色的鸟。

视肉:古代神话中的食物,可能指某种植物。

杨柳:柳树。

甘柤:甘柤,古代水果名。

甘华:甘华,古代水果名。

騊駼:古代神话中的马。

駮:古代神话中的马。

蛩蛩:古代神话中的马。

罗罗:古代神话中的兽。

北方禺强:北方神话中的神。

珥:戴在耳朵上的装饰品。

践:踩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山海经-海经-海外北经-评注

海外自东北陬至西北陬者。

此句开篇点明了地理范围,从东北至西北,暗示了一个广阔的地理空间,为接下来的奇异国度和传说人物营造了神秘氛围。

无䏿之国在长股东,为人无䏿。

‘无䏿’一词,指无足之人,此国之人无足,象征着一种超越常人的奇异状态,体现了古代神话中对于异类存在的想象。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䏿之东。

烛阴是钟山之神,其形象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代表了自然界的日夜更替、季节变换,以及生命力的不息。

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烛阴的形象融合了人面与蛇身,体现了古代神话中人与自然、动物相互融合的想象。

一目国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一曰有手足。

一目国之人只有一只眼睛,但仍然拥有手足,展现了古代神话中对于人类形态的奇特想象。

柔利国在一目东,为人一手一足,反厀,曲足居上。一云留利之国,人足反折。

柔利国之人只有一手一足,且足部反折,这种奇异的形象反映了古代神话中对于人类形态的变异。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

相柳氏是共工的臣子,拥有九个头,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其形象和故事反映了古代神话中对于超自然力量的崇拜。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逐日的故事,充满了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类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

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

博父国之人身材高大,手中分别握有青蛇和黄蛇,象征着其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

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

禹积石之山和河水入海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地理观念中的山川地理观。

拘缨之国在其东,一手把缨。一曰利缨之国。

拘缨国之人一手握缨,象征着其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于自然崇拜的习俗。

寻木长千里,在拘缨南,生河上西北。

寻木的描述,体现了古代神话中对于树木的神秘化和崇拜。

跂踵国在拘缨东,其为人大,两足亦大。一曰大踵。

跂踵国之人两足巨大,象征着其与土地的紧密联系。

欧丝之野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

欧丝之野的描述,展现了古代神话中对于自然界的崇拜和对于女性的尊崇。

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

三桑无枝的描述,反映了古代神话中对于树木的神秘化和崇拜。

范林方三百里,在三桑东,洲环其下。

范林的描述,展现了古代神话中对于特定地区的崇拜和神秘化。

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一曰爰有熊、罴、文虎、离朱、鸱久、视肉。

务隅之山和帝颛顼、九嫔的描述,反映了古代神话中对于帝王和神灵的崇拜。

平丘在三桑东。爰有遗玉、青鸟、视肉、杨柳、甘柤、甘华,百果所生。有两山夹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

平丘的描述,展现了古代神话中对于特定地区的崇拜和对于自然资源的丰富描绘。

北海内有兽,其状如马,名曰騊駼。有兽焉,其名曰駮,状如白马,锯牙,食虎豹。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有青兽焉,状如虎,我曰罗罗。

北海内的兽类描述,展现了古代神话中对于动物形象的丰富想象。

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

北方禺强的形象,融合了人面和鸟身,体现了古代神话中对于神灵形象的独特创造。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山海经-海经-海外北经》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17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