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山海经-海经-大荒东经

作者: 山海经的作者无法确切追溯,但一般认为它是多位古代学者、地理学家和神话学者根据古代资料整理而成。书中融合了古代的地理、神话、民俗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山海经》是一部古代地理、神话、动植物记载的综合性文献。书中详细描述了中国古代的山川、河流、异兽、神仙等神话生物,充满了丰富的幻想色彩。《山海经》通过神话故事、历史人物、风土人情的记载,展示了古代社会对自然和世界的想象。它不仅对后代的文学、艺术、地理学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中国古代神话学、民族学的基础性文献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山海经-海经-大荒东经-原文

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

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

大荒东南隅有,名皮母地丘。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

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

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耳。

有小人国,名靖人。

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犂。

有潏山,杨水出焉。

有蒍国,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

有中容之国。

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

有东口之山。

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

有司幽之国。

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土,不妻;思女,不夫。

食黍,食兽,是使四鸟。

有大阿之山者。

大荒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

有白民之国。

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豹、虎、熊、罴。

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有柔仆民,是维嬴土之国。

有黑齿之国。

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

有夏州之国。

有盖余之国。

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日月所出。

名曰折丹--东方曰折,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

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䝞。

黄帝生禺䝞,禺䝞生禺京。

禺京处北海,禺䝞处东海,是惟海神。

有招摇山,融水出焉。

有国曰玄股,黍食,使四鸟。

有困民国,勾姓而食。

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

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

有易杀王亥,取仆牛。

河念有易,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

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海内有两人,名曰女丑。

女丑有大蟹。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

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

有谷曰温源谷。

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

有五采之鸟,相乡弃沙。

惟帝俊下友。

帝下两坛,采鸟是司。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山,日月所生。

有壎民之国。

有綦山。

又有摇山。

有䰝山,又有门户山,又有盛山。

又有待山。

有五采之鸟。

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

有中容之国。

东北海中,又有三青马、三骓、甘华。

爱有遗玉、三青鸟、三骓、视肉、甘华、甘柤。

百谷所在。

有女和月母之国。

有人名曰𪂧——北方曰𪂧,来之风曰(犭+炎)--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

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

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

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山海经-海经-大荒东经-译文

东海之外有一个巨大的山谷,那里是少昊的国土。少昊在这里抚养帝颛顼,他丢弃了自己的琴和瑟。

有一座甘山,甘水从这里流出,形成了甘渊。

在大荒的东南角,有一个地方叫皮母地丘。

在东海之外的大荒之中,有一座山叫做大言山,太阳和月亮从这里升起。

有一座波谷山,那里有一个大人国。在大人国的市场上,有一个地方叫做大人堂。有一个大人站在上面,耳朵张得很大。

有一个小人国,名叫靖人国。

有一个神,长着人的面孔和野兽的身体,名叫犁。

有一座潏山,杨水从这里流出。

有一个国家叫蒍国,人们吃黍米,并使用四只鸟:虎、豹、熊、罴。

在大荒之中,有一座山叫做合虚山,太阳和月亮从这里升起。

有一个国家叫中容国。帝俊生了中容,中容人吃野兽和树木的果实,并使用四只鸟:豹、虎、熊、罴。

有一座东口山。有一个君子国,那里的人穿着衣服,戴着帽子,腰间佩剑。

有一个国家叫司幽国。帝俊生了晏龙,晏龙生了司幽,司幽生了思土,思土不娶妻;思女不嫁夫。他们吃黍米,吃野兽,并使用四只鸟。

有一座大阿山。

大荒之中有一座山,名叫明星山,太阳和月亮从这里升起。

有一个国家叫白民国。帝俊生了帝鸿,帝鸿生了白民国,白民国的人没有姓氏,吃黍米,并使用四只鸟:豹、虎、熊、罴。

有一个国家叫青丘国,那里有九尾狐狸。

有一个国家叫柔仆民国,这是嬴土之国。

有一个国家叫黑齿国。帝俊生了黑齿,姓姜,吃黍米,并使用四只鸟。

有一个国家叫夏州国。有一个国家叫盖余国。

有一个神人,有八个头,人脸,虎身,有十条尾巴,名叫天吴。

大荒之中有一座山,名叫鞠陵于天、东极、离瞀,太阳和月亮从这里升起。它叫做折丹——东方叫做折,来风叫做俊——位于东极,负责出入风。

东海中的岛屿上,有一个神,长着人的面孔和鸟的身体,耳朵上挂着两条黄蛇,踩着两条黄蛇,名叫禺䝞。黄帝生了禺䝞,禺䝞生了禺京。禺京住在北海,禺䝞住在东海,他们是海神。

有一座招摇山,融水从这里流出。有一个国家叫玄股国,人们吃黍米,并使用四只鸟。

有一个国家叫困民国,姓勾,吃鸟。

有一个人叫王亥,他两只手拿着鸟,正在吃鸟头。王亥托付给有易和河伯的牛。有易杀了王亥,夺走了牛。河伯想念有易,有易偷偷出来,在野兽中建国,正在吃它们,这些野兽被称为摇民。帝舜生了戏,戏生了摇民。

海里有两个人,名叫女丑,她有一只大蟹。

大荒之中有一座山,名叫孽摇頵羝。山上有一棵扶木,高达三百里,叶子像芥菜。有一个山谷叫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说是太阳刚到,一说是太阳刚升起,都载在乌鸦身上。

有一个神,长着人的面孔、狗的耳朵、野兽的身体,耳朵上挂着两条青蛇,名叫奢比尸。

有一种五彩的鸟,相对着丢弃沙子。只有帝俊下来与它们为友。帝俊在两个祭坛上,采集这些鸟,它们负责管理。

大荒之中有一座山,名叫猗天苏山,太阳和月亮从这里升起。

有一个国家叫壎民国。有一座綦山。还有摇山、䰝山、门户山、盛山、待山。还有五彩的鸟。

东荒之中有一座山,名叫壑明俊疾,太阳和月亮从这里升起。还有一个中容国。

东北海中,还有三匹青马、三匹骓马、甘华。还有遗玉、三青鸟、三骓马、视肉、甘华、甘柤。百谷生长在这里。

有一个国家叫女和月母国。有一个人名叫𪂧——北方叫做𪂧,来风叫做(犭+炎)——他位于东极角落,阻止太阳和月亮相互间隔出现,管理它们的短长。

大荒东北角中,有一座山名叫凶犁土丘。应龙住在南极,杀了蚩尤和夸父,不能再回到天上。所以下面经常干旱,干旱时变成应龙的样子,才能下大雨。

东海中有一座流波山,深入海底七千里。山上有一只兽,形状像牛,青色身体没有角,一只脚,出入水中就会起风雨,它的光芒像日月,声音像雷,名叫夔。黄帝得到了它,用它的皮做鼓,用雷兽的骨头做鼓槌,声音可以传到五百里,用来威慑天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山海经-海经-大荒东经-注解

少昊:少昊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帝之一,被认为是金天氏,主管天上的鸟,是神话中的鸟图腾始祖。

帝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相传是黄帝的孙子,继承了黄帝的帝位。

琴瑟:琴瑟是中国古代的两种弦乐器,常用来比喻音乐或和谐。

甘山:甘山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其水源甘甜。

甘渊:甘渊是指甘山中的深渊,水味甘甜。

皮母地丘:皮母地丘是神话传说中的地名,具体位置和背景不详。

大言:大言山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太阳和月亮升起的地方。

波谷山:波谷山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有大人国。

大人之国:大人国是指身高异常的巨人国。

大人之市:大人之市是大人国的市场,也是巨人国的一部分。

犂:犂是一种神兽,人面兽身,通常与农业有关。

潏山:潏山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杨水发源地。

蒍国:蒍国是神话传说中的国家,以黍食为主,使用四种神兽。

合虚:合虚山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太阳和月亮升起的地方。

中容之国:中容之国是神话传说中的国家,帝俊的后代。

东口之山:东口之山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

君子之国:君子之国是指道德高尚的国家或地区。

司幽之国:司幽之国是神话传说中的国家,与帝俊有关。

大阿之山:大阿之山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

明星:明星山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太阳和月亮升起的地方。

白民之国:白民之国是神话传说中的国家,帝俊的后代。

青丘之国:青丘之国是神话传说中的国家,有九尾狐。

柔仆民:柔仆民是神话传说中的民族,居住在嬴土之国。

黑齿之国:黑齿之国是神话传说中的国家,帝俊的后代。

夏州之国:夏州之国是神话传说中的国家。

盖余之国:盖余之国是神话传说中的国家。

天吴:天吴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八首人面,虎身十尾。

鞠陵于天:鞠陵于天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位于东方,太阳和月亮升起的地方。

折丹:折丹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位于东方,与风有关。

禺䝞:禺䝞是神话传说中的神,人面鸟身,是海神。

招摇山:招摇山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融水发源地。

玄股:玄股是神话传说中的国家。

困民国:困民国是神话传说中的国家,勾姓。

王亥:王亥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与有易、河伯有关。

女丑:女丑是神话传说中的女子,有大蟹。

孽摇頵羝:孽摇頵羝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上有扶木。

扶木:扶木是一种高大的树木,传说中支撑天空。

温源谷:温源谷是神话传说中的山谷,温暖的水源。

奢比尸:奢比尸是神话传说中的神,人面、犬耳、兽身。

采鸟:采鸟是神话传说中的鸟,与帝俊有关。

猗天苏山:猗天苏山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太阳和月亮升起的地方。

壎民之国:壎民之国是神话传说中的国家。

綦山:綦山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

摇山:摇山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

䰝山:䰝山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

门户山:门户山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

盛山:盛山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

待山:待山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

壑明俊疾:壑明俊疾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太阳和月亮升起的地方。

女和月母之国:女和月母之国是神话传说中的国家。

𪂧:𪂧是神话传说中的神,位于东极,控制日月。

凶犁土丘:凶犁土丘是神话传说中的山丘,应龙居住的地方。

应龙:应龙是神话传说中的神龙,可以降雨。

夔:夔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兽,状如牛,出入水则风雨大作。

黄帝:黄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帝王,五帝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山海经-海经-大荒东经-评注

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遥远的国度,位于东海之外,名为少昊之国。少昊是古代神话中的五帝之一,孺帝颛顼在这里成长,并放弃了琴瑟,这暗示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与对权力的追求之间的矛盾。这里的‘弃’字,既表达了对音乐的舍弃,也象征了对世俗纷扰的远离,体现了古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

‘甘山’、‘甘水’、‘甘渊’三者的出现,共同构成了一幅清幽、甘甜的自然景观。这里的‘甘’字,不仅仅指味道的甜美,更寓意着生活的和谐与美好。古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向往,通过这样的描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大荒东南隅有,名皮母地丘。

‘大荒东南隅’暗示了一个辽阔无垠的世界,而‘皮母地丘’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名。这里的‘皮母’可能是指土地的孕育之母,象征着生命的起源与繁衍。这种对土地的崇拜,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大言’之山,日月所出,象征着光明与希望。这里的‘大言’可能是指山的巍峨高大,也寓意着说话的真诚与坦率。古人对日月的崇拜,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敬畏和对生命周期的关注。

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耳。

‘大人之国’、‘大人之市’、‘大人之堂’等名称,展现了古人对理想社会的想象。‘踆’字和‘张’字,描绘了一位大人形象,他站在山上,张开双耳,似乎在倾听宇宙的声音,体现了古人对智慧和洞察力的追求。

有小人国,名靖人。

‘小人国’与‘大人国’形成鲜明对比,‘靖人’之名,可能寓意着这些小人物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这里的对比,反映了古人对社会阶层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讨。

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犂。

‘犂’神的人面兽身形象,体现了古人对神秘力量的崇拜。这种形象,既具有神秘感,又具有亲近感,反映了古人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有潏山,杨水出焉。

‘潏山’和‘杨水’的出现,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这里的山水,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古人内心世界的映射,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有蒍国,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

‘蒍国’和‘四鸟’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认知和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这里的‘黍食’和‘四鸟’,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

‘合虚’之山,日月所出,象征着光明与希望。这里的‘合虚’,可能是指山的虚幻与神秘,也寓意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

‘中容之国’和‘四鸟’的描绘,再次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认知和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这里的‘帝俊’和‘中容人’,体现了古人对神灵和人类的尊重。

有东口之山。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

‘东口之山’和‘君子之国’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里的‘君子’,代表了道德和智慧的象征,体现了古人对人格品质的追求。

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土,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

‘司幽之国’和‘思土’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和对人性的探讨。这里的‘不妻’和‘不夫’,体现了对传统婚姻观念的反思和对自由意志的尊重。

有大阿之山者。

‘大阿之山’的出现,暗示了一个神秘而崇高的地方。这里的‘大阿’,可能是指山的宏伟和庄严,也寓意着对神秘力量的敬畏。

大荒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

‘明星’之山,日月所出,象征着光明与希望。这里的‘明星’,可能是指山的名字,也可能是指天上的星星,体现了古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豹、虎、熊、罴。

‘白民之国’和‘四鸟’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认知和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这里的‘帝俊’和‘帝鸿’,体现了古人对神灵和人类的尊重。

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青丘之国’和‘九尾狐’的形象,展现了古人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和对神秘生物的想象。这里的‘九尾狐’,象征着变化无常和神秘莫测,体现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有柔仆民,是维嬴土之国。

‘柔仆民’和‘嬴土之国’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社会阶层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讨。这里的‘柔仆民’,可能是指地位低下的百姓,体现了古人对社会不公的关注。

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

‘黑齿之国’和‘四鸟’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认知和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这里的‘帝俊’和‘黑齿’,体现了古人对神灵和人类的尊重。

有夏州之国。有盖余之国。

‘夏州之国’和‘盖余之国’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这里的‘夏州’和‘盖余’,可能是指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体现了古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

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

‘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天吴’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和对超自然生物的想象。这里的‘天吴’,象征着神秘和力量,体现了古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日月所出。名曰折丹--东方曰折,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

‘鞠陵于天’‘东极’‘离瞀’‘折丹’等名称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对自然规律的认知。这里的‘折丹’,可能是指一种神秘的风,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䝞。黄帝生禺䝞,禺䝞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䝞处东海,是惟海神。

‘禺䝞’‘黄帝’‘禺京’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神灵和神话传说的崇拜。这里的‘海神’,体现了古人对海洋的敬畏和对神秘力量的信仰。

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国曰玄股,黍食,使四鸟。

‘招摇山’‘融水’‘玄股’等名称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认知。这里的‘四鸟’,体现了古人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

有困民国,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河念有易,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这段文字讲述了‘困民国’和‘王亥’的故事,展现了古人对历史和传说的记载。这里的‘王亥’和‘摇民’,体现了古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和对历史的传承。

海内有两人,名曰女丑。女丑有大蟹。

‘女丑’和‘大蟹’的形象,展现了古人对神秘生物的想象和对神话传说的传承。这里的‘大蟹’,象征着强大和神秘,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孽摇頵羝’‘扶木’‘温源谷’‘汤谷’等名称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神秘力量的崇拜。这里的‘扶木’,可能是指一种神奇的树木,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奥秘的探索。

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

‘奢比尸’的形象,展现了古人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和对超自然生物的想象。这里的‘人面、犬耳、兽身’和‘珥两青蛇’,体现了古人对神秘生物的想象和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

有五采之鸟,相乡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采鸟是司。

‘五采之鸟’‘帝俊’‘两坛’等名称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神灵和神话传说的崇拜。这里的‘采鸟’,可能是指一种神秘的鸟类,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山,日月所生。

‘猗天苏山’‘日月所生’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神秘力量的崇拜。这里的‘猗天苏山’,可能是指一种神奇的山区,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奥秘的探索。

有壎民之国。有綦山。又有摇山。有䰝山,又有门户山,又有盛山。又有待山。有五采之鸟。

‘壎民之国’‘綦山’‘摇山’‘䰝山’‘门户山’‘盛山’‘待山’‘五采之鸟’等名称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认知。这里的‘五采之鸟’,体现了古人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

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

‘壑明俊疾’‘日月所出’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神秘力量的崇拜。这里的‘壑明俊疾’,可能是指一种神奇的山区,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奥秘的探索。

有中容之国。

‘中容之国’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这里的‘中容’,可能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体现了古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

东北海中,又有三青马、三骓、甘华。爱有遗玉、三青鸟、三骓、视肉、甘华、甘柤。百谷所在。

‘三青马’‘三骓’‘甘华’‘遗玉’‘三青鸟’‘视肉’‘甘柤’等名称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认知。这里的‘百谷所在’,体现了古人对农业文明的重视和对自然资源的珍惜。

有女和月母之国。有人名曰𪂧——北方曰𪂧,来之风曰(犭+炎)--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

‘女和月母之国’‘𪂧’‘北方’‘东极’‘日月’等名称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神话传说的崇拜和对自然规律的认知。这里的‘止日月’,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凶犁土丘’‘应龙’‘蚩尤’‘夸父’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神话传说的崇拜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这里的‘应龙’,象征着雨水和生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流波山’‘夔’‘黄帝’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神话传说的崇拜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这里的‘夔’,象征着神奇和力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拜。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山海经-海经-大荒东经》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15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