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二-论地支属相

作者: 袁天罡(约公元7世纪),唐代著名的命理学家,他在命理学和占卜学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三命通会》是他结合易学、五行、八字命理等多个学科,编纂而成的命理学著作。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三命通会》是袁天罡编撰的命理学经典,内容包括八字命理、风水、占卜和三命等多个领域。书中详细讨论了如何通过分析人的出生日期和八字来预测个人的命运,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看待命运、改命和趋吉避凶的理论。它是命理学的基础性文献之一,不仅具有实用性,也包含了许多古代哲学和文化思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二-论地支属相-原文

或问:地支有属相,而天干则无者,何也?

答曰:天干动而无相,地支静而有相。

盖轻清者天也,重浊者地也,重浊之中,乃有物焉。

故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午属马,未属羊,申属猴,酉属鸡,戍属犬,亥属猪。

此十二属相亦有奇偶之分,盛衰之用。

奇者鼠、虎、龙、马、猴、犬,一则属阳,六兽之足皆单;

偶者牛、兔、蛇、羊、鸡、猪,二则属阴,六兽之足皆双。

唯蛇无足又何取义?

盖巳在月乃纯阳之月,在时乃春阳之时,数则偶而时则阳,故用蛇以象之,

蛇乃阴物,不用其足而象巳着疑,亦讳言乎阴之意尔,况亦有双头者。

可验十二相即三十六禽中取其首者拟之,自有阴阳之别,单双之分,此造化之所以为妙也。

寅,木也,其禽虎,戌,土也,其禽犬,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

木胜土,故犬与牛羊为虎所服;

亥,水也,其禽豕,巳,火也,其禽蛇,子亦水也,其禽鼠,午亦火也,其禽马,

水胜火,故豕食蛇,火为水所害,故马食鼠屎而腹胀。

然亦有不相胜者。

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水胜火,鼠何不逐马?金胜木,鸡何不啄兔?

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土胜水,牛羊何不杀豕?

巳,蛇也,申,猴也,火胜金,蛇何不食猕猴?猕猴,畏鼠者也,啮猕猴者,犬也。

鼠,水,猕猴,金也,水不胜金,猕猴何故畏鼠?

戌,土也,申,猴也,土不胜金,猴何故畏犬?

十二辰之禽以气性相克则尤不相应。

大凡含血之虫相服,至于相啖食者,以齿牙钝利、筋力优劣自相胜服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二-论地支属相-译文

有人问:地支有对应的属相,而天干却没有,这是为什么?回答说:天干是动的,没有固定的形象,而地支是静的,有固定的形象。因为轻清的是天,重浊的是地,在重浊的地中,才有各种生物存在。所以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午属马,未属羊,申属猴,酉属鸡,戌属犬,亥属猪。这十二个属相也有奇数和偶数的区别,以及盛衰的运用。奇数的有鼠、虎、龙、马、猴、犬,都是阳性的,这六种动物的脚都是单数的;偶数的有牛、兔、蛇、羊、鸡、猪,都是阴性的,这六种动物的脚都是双数的。只有蛇没有脚,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巳月是纯阳之月,在时令上是春阳之时,数字上是偶数,但时令上是阳性的,所以用蛇来象征它,蛇是阴性的生物,不用它的脚来象征巳,这也是避讳说阴的意思,而且蛇也有双头的。可以验证,在十二生肖中,从三十六禽中取其首字来比拟,自然有阴阳之分,单双之别,这就是造化之妙处。

寅属木,它的动物是虎,戌属土,它的动物是犬,丑和未也都属土,丑的动物是牛,未的动物是羊,木能胜土,所以犬和牛羊都被虎所征服;亥属水,它的动物是猪,巳属火,它的动物是蛇,子也属水,它的动物是鼠,午也属火,它的动物是马,水能胜火,所以猪吃蛇,火被水所害,所以马吃鼠屎后肚子会胀。但也有不相克的情况。午属马,子属鼠,酉属鸡,卯属兔,水能胜火,为什么鼠不追马?金能胜木,鸡为什么不吃兔?亥属猪,未属羊,丑属牛,土能胜水,牛羊为什么不杀猪?巳属蛇,申属猴,火能胜金,蛇为什么不吃猴?猴是怕鼠的,咬猴的是犬。鼠属水,猴属金,水不能胜金,为什么猴会怕鼠?戌属土,申属猴,土不能胜金,为什么猴会怕犬?十二地支的动物,如果按照气性和相克的原则,那就更加不相应了。一般来说,有血肉的生物之间相克,或者相互捕食,是根据牙齿的锋利程度和筋力的强弱来自相克制。

大凡有血肉的生物相克,或者相互捕食,是根据牙齿的锋利程度和筋力的强弱来自相克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二-论地支属相-注解

地支:地支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的十二个时辰的名称,与天干相配合,用于纪年、纪月、纪日等。地支的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天干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的十个干支的名称之一,与地支相配合,用于纪年、纪月、纪日等。天干的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属相:属相是中国传统十二生肖的别称,是指按照农历出生年份所对应的不同动物。每个生肖代表一个特定的年份,共有十二个生肖,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奇偶之分:奇偶之分是指事物或现象的奇数与偶数的区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奇数与偶数常常被赋予阴阳、强弱等象征意义。

盛衰之用:盛衰之用是指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兴盛和衰落两个阶段,常用来比喻人生、国家、事物等的兴衰变化。

阴阳:阴阳是中国哲学中的基本概念,指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等。

造化:造化是指天地自然生成万物的能力,也指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

禽:禽是指鸟类,这里泛指动物。

相克:相克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克制、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齿牙钝利:齿牙钝利是指动物的牙齿的锐利程度,钝利程度不同,决定了动物捕食和防御的能力。

筋力优劣:筋力优劣是指动物的体力和力量的大小,优劣不同,决定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能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二-论地支属相-评注

此段古文阐述了天干地支与属相之间的关系,以及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作者以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首句‘或问:地支有属相,而天干则无者,何也?’提出了问题,引出下文的解答。作者以‘天干动而无相,地支静而有相’作为回答,表明了天干地支在性质上的差异。

‘盖轻清者天也,重浊者地也’进一步阐述了天干地支的属性,轻清属天,重浊属地。这一观点体现了古人对宇宙万物本源的认识。

‘重浊之中,乃有物焉’说明在地支中,有具体的事物与之对应,如子属鼠、丑属牛等。这一对应关系,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此十二属相亦有奇偶之分,盛衰之用’指出十二属相在阴阳、盛衰方面的差异。奇偶之分,反映了古人对事物阴阳属性的重视。

‘唯蛇无足又何取义?’提出了一个问题,作者以‘蛇乃阴物,不用其足而象巳着疑,亦讳言乎阴之意尔’作为回答,表明了蛇在十二属相中的特殊地位。

‘可验十二相即三十六禽中取其首者拟之,自有阴阳之别,单双之分,此造化之所以为妙也’说明了十二属相与三十六禽之间的关系,以及阴阳、单双之分的意义。

‘寅,木也,其禽虎,戌,土也,其禽犬’等句子,通过五行相生的原理,解释了不同属相之间的关系。

‘水胜火,故豕食蛇,火为水所害,故马食鼠屎而腹胀’等句子,运用五行相克的原理,解释了属相之间的相克关系。

‘大凡含血之虫相服,至于相啖食者,以齿牙钝利、筋力优劣自相胜服也’总结了动物相克相食的原因,体现了古人对生物特性的认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二-论地支属相》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71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