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二-论五行旺相休囚死并寄生十二宫

作者: 袁天罡(约公元7世纪),唐代著名的命理学家,他在命理学和占卜学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三命通会》是他结合易学、五行、八字命理等多个学科,编纂而成的命理学著作。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三命通会》是袁天罡编撰的命理学经典,内容包括八字命理、风水、占卜和三命等多个领域。书中详细讨论了如何通过分析人的出生日期和八字来预测个人的命运,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看待命运、改命和趋吉避凶的理论。它是命理学的基础性文献之一,不仅具有实用性,也包含了许多古代哲学和文化思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二-论五行旺相休囚死并寄生十二宫-原文

盛德乘时曰旺。

如春木旺,旺则生火,火乃木之子,子乘父业,故火相;木用水生,生我者父母,今子嗣得时,登高明显赫之地,而生我者当知退矣,故水休。

休者,美之无极,休然无事之义。

火能克金,金乃木之鬼,被火克制,不能施设,故金囚;火能生土,土为木之财,财为隐藏之物,草木发生,土散气尘,所以春木克土则死。

夏火旺火,生土则土相,木生火则木休,水克火则水囚,火克金则金死。

六月土旺,土生金则金相,火生土则火休,木克土则木囚,土克水则水死。

秋金旺,金生水则水相,土生金则土休,火克金则火囚,金克木则木死。

冬水旺,水生木则木相,金生水则金休,土克水则土囚,水克火则火死。

观夏月大旱,金石流,水土焦。

六月暑气增,寒气灭;

秋月金胜,草木黄落;

冬月大寒太冷,水结冰,火气顿减,其旺其死,概可见矣。

盖四时之序,节满即谢,五行之性,功成必复,故阳极而降,阴极而升,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此天之常道也。

人生天地,势积必损,财聚必散,年少反衰,乐极反悲。

此人之常情也。

故一盛一衰,或得或失,荣枯进退,难逃此理,经云:人虽灵于万物,命莫逃乎五行。

斯言尽矣。

五行寄生十二宫: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循环无端,周而复始,造物大体与人相似,循环十二宫亦若人世轮回也。

《三命提要》云:五行寄生十二宫,一曰受气,又曰绝,曰脆,以万物在地中未有其象,如母腹空,未有物也;

二曰受胎,天地气交,氤氲造物,其物在地中萌芽,始有其气,如人受父母之气也;

三曰成形,万物在地中成形,如人在母腹成形也;

四曰长生,万物发生向荣,如人始生而向长也;

五曰沐浴,又曰败,以万物始生,形体柔脆,易为所损,如人生后三日以沐浴之,几至困绝也;

六曰冠带,万物渐荣秀,如人具衣冠也;

七曰临官,万物既秀实,如人之临官也;

八曰帝旺,万物成熟,如人之兴旺也;

九曰衰,万物形衰,如人之气衰也;

十曰病,万物病,如人之病也;

十一曰死,万物死,如人之死也;

十二曰墓,又曰库,以万物成功而藏之库,如人之终而归墓也。

归墓则又受气,胞胎而生。

凡推造化,见生旺者未必便作吉论,见休囚死绝未必便作凶言。

如生旺太过,宜乎制伏,死绝不及,宜乎生扶,妙在识其通变。

古以胎生旺库为四贵,死绝病败为四忌,余为四平,亦大概言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二-论五行旺相休囚死并寄生十二宫-译文

盛大的德行顺应时机就会兴盛。比如春天的树木旺盛,旺盛就会产生火,火是木的儿子,儿子依靠父亲的事业,所以火相;木需要水来滋养,滋养我的水是父母,现在子孙得到了好时机,登上了显赫的位置,而滋养我的水应当知道退让,所以水休。休的意思,就是美好到极致,什么都没有的意思。火能克制金,金是木的鬼,被火克制,不能施展,所以金囚;火能生土,土是木的财,财是隐藏的东西,草木生长,土散发出气息和尘埃,所以春天的木克制土就会死亡。夏天的火旺盛,生土则土相,木生火则木休,水克火则水囚,火克金则金死。六月土旺盛,土生金则金相,火生土则火休,木克土则木囚,土克水则水死。秋天金旺盛,金生水则水相,土生金则土休,火克金则火囚,金克木则木死。冬天水旺盛,水生木则木相,金生水则金休,土克水则土囚,水克火则火死。

观察夏天的大旱,金石流淌,水土焦干。六月暑气增加,寒气消失;秋天金胜,草木枯黄;冬天非常寒冷,水结冰,火气急剧减少,它们的旺衰生死,大致都可以看到了。因为四季的顺序,到了极致就会衰落,五行的特性,功成必然会有所恢复,所以阳气到了极点就会下降,阴气到了极点就会上升,太阳到了正午就会西斜,月亮满了就会亏损。这是自然的常道。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势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所损失,财富聚集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所分散,年轻时会衰败,快乐到极点会变成悲伤。这是人的常情。所以有盛有衰,有得有失,荣耀和衰落,前进和后退,都难以逃脱这个道理,经书说:人虽然比万物聪明,但命运还是逃不出五行的规律。这句话说得非常透彻。

五行寄生于十二宫: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循环无止境,周而复始,创造万物的规律大体上和人类相似,循环十二宫也像人世的轮回。《三命提要》说:五行寄生于十二宫,一曰受气,又曰绝,曰脆,因为万物在地下还没有形成其形象,就像母腹空空,没有东西一样;二曰受胎,天地之气相交,孕育万物,万物在地下萌芽,开始有气息,就像人接受父母之气一样;三曰成形,万物在地下形成,就像人在母腹中成形一样;四曰长生,万物生长茂盛,就像人刚开始出生就向成长发展一样;五曰沐浴,又曰败,因为万物刚开始生长,身体柔弱,容易受到损害,就像人生后三天需要洗澡,几乎到了困绝的地步;六曰冠带,万物逐渐茂盛,就像人有了衣冠一样;七曰临官,万物既茂盛又结实,就像人到了官位一样;八曰帝旺,万物成熟,就像人兴旺一样;九曰衰,万物形态衰败,就像人气衰一样;十曰病,万物生病,就像人生病一样;十一曰死,万物死亡,就像人死去一样;十二曰墓,又曰库,因为万物成功后藏在仓库里,就像人死后归葬一样。归墓之后又受气,像胞胎一样诞生。

在推算天地的规律时,看到旺盛的未必就是吉利的,看到衰败、死亡、绝迹的未必就是凶险的。如果旺盛得太过分,就应该适当抑制,如果衰败、死亡、绝迹得不够,就应该适当扶持,关键在于能够理解其中的变化。古时候认为胎、生、旺、库是四种贵,死、绝、病、败是四种忌,其余的是四种平,这只是大概的说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二-论五行旺相休囚死并寄生十二宫-注解

盛德:指道德高尚、德行卓越。

乘时:顺应时机,抓住机遇。

旺:旺盛,生命力强。

春木旺:春季木旺,指春季木元素旺盛。

火乃木之子: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中的表述,火为木之子,即火能生木。

子乘父业:子代继承父业,这里指火继承木的生命力。

相: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中的相生关系。

水生木:水元素生木。

父母: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中的表述,水为木之父母。

休:休息,停止,这里指水元素停止生长。

美之无极:美好的极致。

休然无事:安静无事的状态。

火能克金:五行相克理论中的表述,火能克制金。

金乃木之鬼: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中的表述,金为木之鬼,即金能克木。

施设:施展,发挥作用。

土为木之财: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中的表述,土为木之财,即土是木所依赖的资源。

草木发生:草木生长。

土散气尘:土分散,产生尘埃。

夏火旺火:夏季火旺,指夏季火元素旺盛。

土相:土元素相生。

木休:木元素休息。

水囚:水元素受困。

金死:金元素死亡。

六月土旺:六月土元素旺盛。

金相:金元素相生。

火休:火元素休息。

木囚:木元素受困。

水死:水元素死亡。

秋金旺:秋季金元素旺盛。

金生水:金元素生水。

土休:土元素休息。

火囚:火元素受困。

木死:木元素死亡。

冬水旺:冬季水元素旺盛。

金休:金元素休息。

土囚:土元素受困。

火死:火元素死亡。

四时之序:四季的顺序。

节满即谢:节令到了就结束。

五行之性:五行各自的特点。

功成必复:事情完成之后必定会有所回复。

阳极而降,阴极而升:阴阳达到极点后就会相互转化。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白天到了中午就会变短,月亮满了就会亏损。

天之常道:天道的常规。

势积必损,财聚必散:势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必定会受损,财富聚集到一定程度必定会分散。

年少反衰,乐极反悲:年轻时会衰弱,快乐到极点会转为悲伤。

一盛一衰,或得或失,荣枯进退:事物会有盛衰,得失,荣辱,进退。

五行寄生十二宫:五行与十二宫位相结合的命理理论。

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十二宫位的名称。

受气、绝、脆、受胎、成形、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五行在十二宫位中的状态。

胎生旺库:五行在胎、生、旺、库这四个宫位时被认为是贵。

死绝病败:五行在死、绝、病、败这四个宫位时被认为是忌。

四平:五行在其他宫位时被认为是平。

通变:变化和通达,这里指对事物变化的理解和应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二-论五行旺相休囚死并寄生十二宫-评注

盛德乘时曰旺。如春木旺,旺则生火,火乃木之子,子乘父业,故火相;木用水生,生我者父母,今子嗣得时,登高明显赫之地,而生我者当知退矣,故水休。

此句以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阐述了盛德乘时的道理。五行相生相克,是古代哲学中的一种宇宙观,认为万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春木旺,则火相生,火为木之子,子承父业,火势旺盛。而木用水生,水为木之父母,水势强盛,木才能生长。但水势过盛,则木需退让,水势休止。此句体现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哲学思想,也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休者,美之无极,休然无事之义。火能克金,金乃木之鬼,被火克制,不能施设,故金囚;火能生土,土为木之财,财为隐藏之物,草木发生,土散气尘,所以春木克土则死。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休者,指事物发展到极致,达到了一种完美的状态,此时无需再有所作为。火能克制金,金为木之鬼,受火克制,无法施展,故金囚。火能生土,土为木之财,财为隐藏之物,草木生长,土散气尘,春木克土则死。此句反映了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

夏火旺火,生土则土相,木生火则木休,水克火则水囚,火克金则金死。六月土旺,土生金则金相,火生土则火休,木克土则木囚,土克水则水死。

此句详细描述了夏季五行之间的关系。夏季火旺,火生土,土相生金,金相生木,木休止。水克火,火囚。火克金,金死。六月土旺,土生金,金相生木,木休止。火生土,火休止。木克土,木囚。土克水,水死。此句揭示了夏季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以及五行发展的规律。

秋金旺,金生水则水相,土生金则土休,火克金则火囚,金克木则木死。冬水旺,水生木则木相,金生水则金休,土克水则土囚,水克火则火死。

此句描述了秋季和冬季五行之间的关系。秋季金旺,金生水,水相生木,木休止。火克金,火囚。金克木,木死。冬季水旺,水生木,木相生金,金休止。土克水,水囚。水克火,火死。此句反映了秋季和冬季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以及五行发展的规律。

观夏月大旱,金石流,水土焦。六月暑气增,寒气灭;秋月金胜,草木黄落;冬月大寒太冷,水结冰,火气顿减,其旺其死,概可见矣。

此句通过对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气候现象的描述,进一步阐述了五行之间的关系。夏季大旱,金石流,水土焦,反映了火旺金囚的现象。六月暑气增,寒气灭,反映了火旺土休的现象。秋季金胜,草木黄落,反映了金旺木囚的现象。冬季大寒太冷,水结冰,火气顿减,反映了水旺火囚的现象。此句揭示了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气候变化对五行的影响。

盖四时之序,节满即谢,五行之性,功成必复,故阳极而降,阴极而升,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此天之常道也。

此句从宇宙自然的角度,阐述了四时之序和五行之性的规律。四时之序,指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节满即谢,意味着事物发展到极致后,必然走向衰败。五行之性,功成必复,指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功成之后,必然走向衰败。阳极而降,阴极而升,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揭示了自然界中阴阳变化、事物兴衰的规律。

人生天地,势积必损,财聚必散,年少反衰,乐极反悲。此人之常情也。

此句从人的角度,阐述了人生无常、盛衰更替的规律。人生天地之间,事物的发展必然会有损有盈,势积必损,财聚必散。年少时可能会遭遇衰败,乐极生悲。此句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故一盛一衰,或得或失,荣枯进退,难逃此理,经云:人虽灵于万物,命莫逃乎五行。斯言尽矣。

此句总结了上文所述的五行相生相克、四时更替、人生无常的规律。一盛一衰,或得或失,荣枯进退,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经云:人虽灵于万物,命莫逃乎五行,揭示了五行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五行寄生十二宫: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循环无端,周而复始,造物大体与人相似,循环十二宫亦若人世轮回也。

此句介绍了五行寄生十二宫的概念,即五行在十二宫中的相生相克关系。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是五行在十二宫中的状态,循环无端,周而复始。此句反映了五行在宇宙万物中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三命提要》云:“五行寄生十二宫,一曰受气,又曰绝,曰脆,以万物在地中未有其象,如母腹空,未有物也;二曰受胎,天地气交,氤氲造物,其物在地中萌芽,始有其气,如人受父母之气也;三曰成形,万物在地中成形,如人在母腹成形也;四曰长生,万物发生向荣,如人始生而向长也;五曰沐浴,又曰败,以万物始生,形体柔脆,易为所损,如人生后三日以沐浴之,几至困绝也;六曰冠带,万物渐荣秀,如人具衣冠也;七曰临官,万物既秀实,如人之临官也;八曰帝旺,万物成熟,如人之兴旺也;九曰衰,万物形衰,如人之气衰也;十曰病,万物病,如人之病也;十一曰死,万物死,如人之死也;十二曰墓,又曰库,以万物成功而藏之库,如人之终而归墓也。归墓则又受气,胞胎而生。”

此段引用了《三命提要》中的内容,详细阐述了五行寄生十二宫的含义。从受气、受胎、成形、长生到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反映了五行在十二宫中的变化和规律。

凡推造化,见生旺者未必便作吉论,见休囚死绝未必便作凶言。如生旺太过,宜乎制伏,死绝不及,宜乎生扶,妙在识其通变。

此句强调了在推算造化时,不能简单地以生旺为吉,休囚死绝为凶。生旺太过,需要制伏,死绝不及,需要生扶。关键在于识别其中的通变,把握事物的本质。

古以胎生旺库为四贵,死绝病败为四忌,余为四平,亦大概言之。

此句介绍了古代对五行生旺死绝的判断标准。胎生旺库为四贵,即五行在十二宫中的特定状态,被认为是吉祥的。死绝病败为四忌,即五行在十二宫中的不良状态,被认为是凶险的。四平则指五行在十二宫中的普通状态。此句反映了古代对五行生旺死绝的判断标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二-论五行旺相休囚死并寄生十二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69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