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天罡(约公元7世纪),唐代著名的命理学家,他在命理学和占卜学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三命通会》是他结合易学、五行、八字命理等多个学科,编纂而成的命理学著作。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三命通会》是袁天罡编撰的命理学经典,内容包括八字命理、风水、占卜和三命等多个领域。书中详细讨论了如何通过分析人的出生日期和八字来预测个人的命运,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看待命运、改命和趋吉避凶的理论。它是命理学的基础性文献之一,不仅具有实用性,也包含了许多古代哲学和文化思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三-论太极贵-原文
太极者,太初也,始也,物造于初为太极,成也,收也,物有所归曰极。
造化始终相保,乃曰太极贵也。
甲乙木先造乎子,坎水助而生,后终乎午,离火焚而死。
丙丁火先喜出乎震,卯也,后喜藏乎兑,酉也。
庚辛金得寅,乃金生乎艮,见亥乃金庙乎乾。
壬癸水先得则生,后得巳而纳。
经曰:‘地陷东南,四渎俱流巽位,皆有始有终之意。’
戊己,土也,喜生乎申,得辰戌丑未为正库。
‘《理愚歌》云:‘四库全时为至贵,位班上列据权衡。’
人命入格,更有福气贵神扶,岂不为美。
有文昌贵,甲乙蛇口乙猪头,丙狗丁龙戊向猴;己午庚寅辛未贵,六壬卯位癸逢牛。
有文誉贵,如甲子人见壬戌、丙寅,禄前禄后一般神,必作公卿冠世人;立性天聪名誉播,富贵荣华事业新。
有文星贵,甲马乙蛇丙戊猴,酉台丁己亥辛求;庚逢戌狗逢虎,十位文星癸兔游。
有天印贵,甲子在寅中,乙逢亥亦同;丁酉戊申位,丙戌己羊宫;庚辛马蛇足,癸卯与壬龙;此号天印贵,荣达受皇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三-论太极贵-译文
太极就是太初,也就是开始,万物在最初形成时称为太极,完成时称为极,事物有所归依时称为极。造化和终结相互保护,这就称为太极是宝贵的。甲乙木在子位先形成,坎水帮助它生长,最后在午位结束,离火焚毁它而死。丙丁火在震位先出现,卯位也如此,后来在兑位隐藏,酉位也如此。庚辛金在寅位生成,在艮位显现,遇到亥位时在乾位成为金庙。壬癸水先得到则生长,后得到巳位则收敛。经文说:‘地陷东南,四渎俱流巽位,都有始有终的意思。’戊己是土,喜欢在申位生长,得到辰戌丑未位是正库。《理愚歌》说:‘四库全时为至贵,位班上列据权衡。’人命入格,更有福气贵神扶持,难道不是美好的吗?
有文昌贵,甲乙木像蛇口猪头,丙丁火像狗和龙,戊土向猴;己午庚寅辛未位是贵,六壬在卯位遇到牛。
有文誉贵,如甲子人遇到壬戌、丙寅,禄前禄后一般神,必作公卿冠世人;立性天聪名誉传,富贵荣华事业新。
有文星贵,甲马乙蛇丙戊猴,酉台丁己亥辛求;庚逢戌狗逢虎,十位文星癸兔游。
有天印贵,甲子在寅位中,乙逢亥位也如此;丁酉戊申位,丙戌己羊宫;庚辛马蛇足,癸卯与壬龙;这被称为天印贵,荣达受皇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三-论太极贵-注解
太极:太极是中国哲学中的基本概念,指宇宙的根本原理,是阴阳未分之前的状态,也象征着万物的起源和终极状态。
太初:太初即太极,指宇宙的最初状态,是宇宙生成的起点。
始:开始,宇宙或事物形成的起点。
物造于初为太极:指宇宙或事物在最初形成时即为太极状态。
成也,收也:指事物发展至成熟阶段,随后进入收敛、终结的状态。
物有所归曰极:指事物最终有所归属或归宿的状态称为极。
造化:指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成。
甲乙木:五行中的木元素,甲乙代表木的两种形态。
坎水:五行中的水元素,坎代表水的形态。
离火:五行中的火元素,离代表火的形态。
丙丁火:五行中的火元素,丙丁代表火的两种形态。
震:八卦之一,代表东方、春季、雷等。
兑:八卦之一,代表西方、秋季、泽等。
庚辛金:五行中的金元素,庚辛代表金的两种形态。
艮:八卦之一,代表东北方、山等。
乾:八卦之一,代表西北方、天等。
壬癸水:五行中的水元素,壬癸代表水的两种形态。
地陷东南:指地壳在东南方向下沉陷。
四渎:指四条主要的河流,通常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巽位:八卦之一,代表东南方、风等。
戊己土:五行中的土元素,戊己代表土的两种形态。
申:地支之一,代表秋季的第三个月份。
辰戌丑未:地支中的四个土旺的月份。
文昌贵:指文昌星带来的贵气,文昌星是文运星,主文才和学问。
蛇口乙猪头:古代命理中的一种星命组合,代表文昌贵。
丙狗丁龙戊向猴:其他星命组合,代表不同的贵气。
文誉贵:指文才和声誉带来的贵气。
禄前禄后:指官职的晋升和荣誉。
公卿冠世人:指成为高官显贵,受人尊敬。
立性天聪:指性格聪明,有天赋。
文星贵:指文星带来的贵气,文星主文才和名声。
酉台丁己亥辛求:其他星命组合,代表不同的文星贵气。
天印贵:指天印星带来的贵气,天印星主权力和地位。
荣达受皇封:指获得荣耀和地位,受到皇帝的封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三-论太极贵-评注
太极者,太初也,始也,物造于初为太极,成也,收也,物有所归曰极。
这段古文开篇即点明了太极的哲学内涵,太极被视为宇宙的原始状态,是万物生成的起点,也是事物发展的终点。’太初’和’始’揭示了太极的初始性,而’成’和’收’则强调了太极在事物生命周期中的关键地位。’物有所归曰极’进一步阐述了太极作为事物归宿的终极状态,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事物循环往复、回归本源的宇宙观。
造化始终相保,乃曰太极贵也。
此句强调了太极的珍贵性,’造化’指的是自然界的生成变化,’始终相保’则说明太极贯穿于整个造化过程,是万物生成与消亡的根本规律。’太极贵也’是对太极这一宇宙本源的高度评价,体现了古人对太极的敬畏与尊崇。
甲乙木先造乎子,坎水助而生,后终乎午,离火焚而死。
这句话具体描述了五行(甲乙木、丙丁火、庚辛金、壬癸水、戊己土)的生成与消亡过程。五行相生相克,此句中’甲乙木’与’坎水’相生,’离火’焚毁’甲乙木’,体现了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也反映了自然界中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平衡。
丙丁火先喜出乎震,卯也,后喜藏乎兑,酉也。
此句继续描述五行的变化,’丙丁火’在’震’位(东方)喜出,在’卯’时(凌晨五至七点)最为旺盛,之后在’兑’位(西方)喜藏,在’酉’时(下午五至七点)达到低谷。这反映了五行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
庚辛金得寅,乃金生乎艮,见亥乃金庙乎乾。
此句描述了’庚辛金’的生成与消亡过程,’金生乎艮’意味着’庚辛金’在’艮’位(东北方)生成,’金庙乎乾’则说明’庚辛金’在’乾’位(西北方)消亡。这进一步展现了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宇宙的动态平衡。
壬癸水先得则生,后得巳而纳。
此句说明了’壬癸水’的生成与消亡过程,’壬癸水’在得到适当的条件时会生成,而在’巳’时(上午九至十一点)则开始消亡。这体现了五行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循环往复的特性。
经曰:“地陷东南,四渎俱流巽位,皆有始有终之意。”
此句引用了经典文献,说明了地形的东南方向,四条河流(四渎)都流向巽位(东南方),象征着万事万物都有起始和终结。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事物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观点。
戊己,土也,喜生乎申,得辰戌丑未为正库。
此句描述了’戊己土’的生成与储存过程,’土’在’申’位(西南方)生成,’辰戌丑未’为’土’的正库,即’土’在此四时最为旺盛。这反映了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宇宙的动态平衡。
《理愚歌》云:“四库全时为至贵,位班上列据权衡。”
此句引用了《理愚歌》的内容,说明了四库(甲乙木、丙丁火、庚辛金、壬癸水、戊己土)全时为至贵,即五行在特定时间达到最佳状态。’位班上列据权衡’则表示五行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五行在自然界中的平衡与和谐。
人命入格,更有福气贵神扶,岂不为美。
此句强调了人的命运与五行之间的关系,’人命入格’意味着人的命运受到五行的影响,’福气贵神扶’则表示五行给予人好运和贵神的支持。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合一、命运与五行相辅相成的观点。
有文昌贵,甲乙蛇口乙猪头,丙狗丁龙戊向猴;己午庚寅辛未贵,六壬卯位癸逢牛。
这段古文描述了文昌贵星的分布,’文昌贵’是指文昌星(文曲星)的贵气所在。通过列举不同的星宿和方位,展示了文昌贵星在不同人身上的体现,反映了古人对星宿与命运关系的认识。
有文誉贵,如甲子人见壬戌、丙寅,禄前禄后一般神,必作公卿冠世人;立性天聪名誉播,富贵荣华事业新。
此句描述了文誉贵星的特性,’文誉贵’是指具有文采和声誉的贵星。通过列举不同的星宿和人物,展示了文誉贵星在不同人身上的体现,反映了古人对文采和声誉的重视。
有文星贵,甲马乙蛇丙戊猴,酉台丁己亥辛求;庚逢戌狗逢虎,十位文星癸兔游。
这段古文描述了文星贵星的分布,’文星贵’是指具有文学才华的贵星。通过列举不同的星宿和方位,展示了文星贵星在不同人身上的体现,反映了古人对文学才华的推崇。
有天印贵,甲子在寅中,乙逢亥亦同;丁酉戊申位,丙戌己羊宫;庚辛马蛇足,癸卯与壬龙;此号天印贵,荣达受皇封。
此句描述了天印贵星的分布,’天印贵’是指具有帝王的贵气。通过列举不同的星宿和方位,展示了天印贵星在不同人身上的体现,反映了古人对帝王之气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