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三-论天月德

作者: 袁天罡(约公元7世纪),唐代著名的命理学家,他在命理学和占卜学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三命通会》是他结合易学、五行、八字命理等多个学科,编纂而成的命理学著作。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三命通会》是袁天罡编撰的命理学经典,内容包括八字命理、风水、占卜和三命等多个领域。书中详细讨论了如何通过分析人的出生日期和八字来预测个人的命运,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看待命运、改命和趋吉避凶的理论。它是命理学的基础性文献之一,不仅具有实用性,也包含了许多古代哲学和文化思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三-论天月德-原文

夫德者,利物济人、掩凶作善之谓也。

天德者,谓周天有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除十二宫分野,每宫各占三十度,共计三百六十度,外有五度二十五分半,散在十二佐宫甲、庚、丙、壬、乙、辛、丁、癸、乾、坤、艮、巽,谓之神藏煞没。

每宫各得四十四分,所以子午卯酉中有甲庚丙壬,辰戌丑未中有乙辛丁癸,寅申巳亥中有乾坤艮巽,此十二位宫,能回凶作善,乃曰天德也。

月德者,乃三合所照之方,日月会合之辰,申子辰会酉出,庚入垣于壬;亥卯未会干出,丙入垣于甲;寅午戌会卯出,甲入垣于丙;巳酉丑会子出,壬入垣于庚,故壬甲丙癸谓之月德,而辰未戌丑四月,天德亦同属焉。

盖日月照临之宫,凡天曜地煞,尽可制服,故可回凶作吉。

阎东叟云:贵神在位,诸煞伏藏;二德扶持,众凶解散。

凡命中带凶煞,得此二德扶化,凶不为甚;须要日上见,时上不犯克冲刑破,方吉。

凡人得之,一生安逸,不犯刑,不逢盗,纵遇凶祸,自然消散。

与三奇、天乙贵同并,尤为吉庆。

或财官、印绶、食神、变德,各随所变,更加一倍之福。

入贵格,主登科甲,得君宠任;或承祖荫,亦得显达。

入贱格,一生温饱,福寿两全;纵有蹇滞,亦能守分固穷,不失为君子。

女命得之,多为贵人之妻。

《三命铃》云:天德者,五行福德之辰,若人遇之,主登台辅之位,更有月德并者,尤好;纵有凶煞,亦主清显。

《子平赋》云:“印绶得同天德,官刑不犯,至老无殃”。是天德胜月德也。

考大统历,有天月德合,乃五行相契之辰。

月备合,如正月丙与辛合,二月甲与己合,三月壬与丁合,四月庚与乙合,余照此。

天德合,如正月丁与壬合,二月坤与巽合,三月壬与丁合,四月辛与丙合,余照此。

有月空,如寅午戌月壬,亥卯未月庚,申子辰月丙,巳酉丑月申。

有月厌,正月戊,二月酉,三月申,四月未,五月午,六月巳,七月辰,八月卯,九月寅,十月丑,十一月子,十二月亥。

有月煞,寅午戌月丑,亥卯未月戌,申子辰月未,巳酉丑月辰。

有天赦日,春戊寅,夏甲午,秋戊申,冬甲子,乃四时专气,生育万物,宥罪赦过。

如人命聚一月德秀合空及四大吉时生,更遇天赦日,尤妙。

此外又有天喜神,春戊,夏丑,秋辰、冬未,遇者主欢欣。

有旌德煞,如寅午戌、丙日进,亥卯未、甲日时,申子辰、壬日时,巳酉丑、庚日时。

有旌钺煞,如寅午戌、寅时,亥卯未、亥时,甲子辰、申时,巳酉丑、巳时。又,寅午戌见辛,亥卯未见己,申子辰见丁,巳酉丑见乙,亦谓之旌德。

经云:“一神主旌德,五世不贫穷;内有旌钺煞,将相及三公。”德钺相会,不贵即富。

又有一种旌钺煞,寅卯辰人见癸酉,巳午未人见癸卯,申酉戌人见戊子,亥子丑人见戊午,乃四时专主诛戮之神,庶人主徒配;克本命,主恶死。

又有一种三公煞,寅午戌人壬子,巳酉丑人丙午,申子辰人乙卯,亥卯未人辛酉,乃坐四方专气来克生年,为五行毒气,庶人犯之,主非横恶死。

若旌钺更与三公煞会同一位,主殊贵。

今之谈命者论月德而诸煞不论,自是偏见,因并及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三-论天月德-译文

德,指的是有利于万物、帮助他人、掩盖恶行而行善的行为。天德,是指天空有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除去十二个宫分野,每个宫各占三十度,共计三百六十度,剩下的五度二十五分半散布在十二个辅佐宫位甲、庚、丙、壬、乙、辛、丁、癸、乾、坤、艮、巽,这被称为神藏煞没。每个宫位各得四十四分,所以子午卯酉四时中有甲庚丙壬,辰戌丑未四时中有乙辛丁癸,寅申巳亥四时中有乾坤艮巽,这十二个宫位能够扭转凶险变为吉祥,这就是天德。月德,是指日月相合照亮的方位,日月会合的时刻,申子辰时酉星出现,庚星进入壬垣;亥卯未时干星出现,丙星进入甲垣;寅午戌时卯星出现,甲星进入丙垣;巳酉丑时子星出现,壬星进入庚垣,因此壬甲丙癸被称为月德,而辰未戌丑四月,天德也属于这一类。因为日月照耀的宫位,所有的天曜地煞都可以制服,所以可以扭转凶险变为吉祥。阎东叟说:贵神在位,各种煞气隐藏;天德月德扶持,各种凶煞都会消散。凡命中带有凶煞,得到天德月德扶持,凶险不会太大;必须要在日上见到,时上不受到克制冲撞伤害,才是吉祥。凡人得到这些,一生安逸,不犯法,不遭遇盗窃,即使遇到凶险,也会自然消散。与三奇、天乙贵人一同出现,尤为吉祥。或者财官、印绶、食神、变德,各自按照其变化,增加一倍的福分。入贵格,预示着能够登科及第,得到君主的宠爱和任用;或者承继祖业,也能显赫。入贱格,一生温饱,福寿双全;即使有困顿,也能守分安贫,不失为君子。女性得到这些,多会成为贵人的妻子。《三命铃》说:天德是五行的福德之时,如果人遇到它,预示着能够登上辅佐之位,如果再有月德相合,就更好了;即使有凶煞,也预示着清廉显赫。《子平赋》说:“印绶得到天德,不会犯官刑,到老也没有灾祸。”这是天德胜过月德的说法。

查阅大统历,有天月德合,是指五行相合的时辰。月备合,比如正月丙与辛相合,二月甲与己相合,三月壬与丁相合,四月庚与乙相合,其余按照这个规律。天德合,比如正月丁与壬相合,二月坤与巽相合,三月壬与丁相合,四月辛与丙相合,其余按照这个规律。

有月空,比如寅午戌月壬,亥卯未月庚,申子辰月丙,巳酉丑月申。

有月厌,正月戊,二月酉,三月申,四月未,五月午,六月巳,七月辰,八月卯,九月寅,十月丑,十一月子,十二月亥。

有月煞,寅午戌月丑,亥卯未月戌,申子辰月未,巳酉丑月辰。

有天赦日,春天戊寅,夏天甲午,秋天戊申,冬天甲子,这是四季专气,生育万物,宽恕罪过。如果人命中聚有月德秀合空及四大吉时生,再遇到天赦日,尤为妙不可言。

此外还有天喜神,春天戊,夏天丑,秋天辰、冬天未,遇到的人主欢乐。

有旌德煞,比如寅午戌时丙日进,亥卯未时甲日时,申子辰时壬日时,巳酉丑时庚日时。

有旌钺煞,比如寅午戌时寅时,亥卯未时亥时,甲子辰时申时,巳酉丑时巳时。又,寅午戌见辛,亥卯未见己,申子辰见丁,巳酉丑见乙,也称为旌德。经书说:‘一神主旌德,五世不贫穷;内有旌钺煞,将相及三公。’德钺相会,不是富贵就是富有。

又有一种旌钺煞,寅卯辰人见癸酉,巳午未人见癸卯,申酉戌人见戊子,亥子丑人见戊午,这是四季专主诛杀之神,百姓遇到,主服刑流放;克本命,主恶死。

又有一种三公煞,寅午戌人壬子,巳酉丑人丙午,申子辰人乙卯,亥卯未人辛酉,这是坐四方专气来克生年,为五行毒气,百姓触犯,主非正常死亡。如果旌钺再与三公煞会合在同一位置,主极贵。现在谈论命理的人只谈论月德而忽略其他煞气,这是片面的看法,因此一并提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三-论天月德-注解

德:指道德、品德,此处指有益于万物、有益于人的道德行为。

利物济人:使万物受益,帮助他人。

掩凶作善:隐藏恶行,行善事。

天德:指宇宙的德性,此处指天上的德性,即天的道德。

周天:指天球,即整个天空。

度:古代度量天体的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度数。

分野:古代天文学中,将天空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对应地面上的一个地区。

宫:天文学中,将天空分为十二个区域,称为十二宫。

神藏煞没:指天上的吉神隐藏,凶神消失。

月德:指月亮的德性,此处指月亮的道德。

三合:指天文学中的一种特殊组合,如申子辰三合。

垣:指天上的垣墙,即星宿之间的界限。

天曜地煞:指天上的吉星和地上的凶星。

阎东叟:古代命理学家。

二德:指天德和月德。

三奇:指命理中的三个吉星。

天乙贵:指命理中的贵星。

印绶:指官职。

食神:指命理中的吉星。

变德:指命理中的变化之星。

贵格:指命理中的吉格。

贱格:指命理中的凶格。

刑冲刑破:指命理中的凶神。

刑:指刑罚。

冲:指冲突。

破:指破坏。

月空:指月亮的空位。

月厌:指月亮的忌日。

月煞:指月亮的凶星。

天赦日:指天上的赦免日。

天喜神:指天上的喜神。

旌德煞:指命理中的旌德凶星。

旌钺煞:指命理中的旌钺凶星。

三公煞:指命理中的三公凶星。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

庶人:指平民百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三-论天月德-评注

夫德者,利物济人、掩凶作善之谓也。

此句开篇点明了德的概念,即以利益他人、化解凶险、行善积德为核心。在古文化中,德被视为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强调个人行为应有益于社会和他人,体现了儒家“仁爱”的思想。

天德者,谓周天有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除十二宫分野,每宫各占三十度,共计三百六十度,外有五度二十五分半,散在十二佐宫甲、庚、丙、壬、乙、辛、丁、癸、乾、坤、艮、巽,谓之神藏煞没。

此句描述了天德的数学和天文学基础。天德被赋予了天体的象征意义,通过天体的运行和位置来体现。这种观念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秩序和自然规律的敬畏,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天文学与占星术的融合。

每宫各得四十四分,所以子午卯酉中有甲庚丙壬,辰戌丑未中有乙辛丁癸,寅申巳亥中有乾坤艮巽,此十二位宫,能回凶作善,乃曰天德也。

此句进一步解释了天德的分布和作用。通过天宫的分布,天德被赋予了调和阴阳、化解凶险的功能,体现了古代对宇宙和自然的神秘理解。

月德者,乃三合所照之方,日月会合之辰,申子辰会酉出,庚入垣于壬;亥卯未会干出,丙入垣于甲;寅午戌会卯出,甲入垣于丙;巳酉丑会子出,壬入垣于庚,故壬甲丙癸谓之月德,而辰未戌丑四月,天德亦同属焉。

月德的概念与天德相似,但更侧重于日月交会的时刻。这种对天体运动与人事吉凶关系的探讨,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入研究和神秘信仰。

盖日月照临之宫,凡天曜地煞,尽可制服,故可回凶作吉。

此句强调了日月照临之宫对凶煞的克制作用,体现了古人对宇宙和谐与人事吉凶关系的理解。

阎东叟云:贵神在位,诸煞伏藏;二德扶持,众凶解散。

此句引用了古代命理学家阎东叟的观点,指出贵神在位时,凶煞会隐藏,而天德和月德可以扶持,使凶煞解散,体现了古人对命理学的深刻理解。

凡命中带凶煞,得此二德扶化,凶不为甚;须要日上见,时上不犯克冲刑破,方吉。

此句说明了天德和月德对命理的影响,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发挥积极作用,体现了古人对命理学的严谨态度。

凡人得之,一生安逸,不犯刑,不逢盗,纵遇凶祸,自然消散。

此句描述了天德和月德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强调其带来的吉祥和平安。

与三奇、天乙贵同并,尤为吉庆。

此句将天德和月德与三奇、天乙贵等吉神并提,强调了其吉祥的意义。

或财官、印绶、食神、变德,各随所变,更加一倍之福。

此句说明了天德和月德对个人命运的全面影响,包括财富、官职、印绶、食禄等方面。

入贵格,主登科甲,得君宠任;或承祖荫,亦得显达。

此句描述了天德和月德对个人社会地位的影响,强调了其在个人成功和显达中的作用。

入贱格,一生温饱,福寿两全;纵有蹇滞,亦能守分固穷,不失为君子。

此句说明了天德和月德对个人命运的另一种影响,即使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也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品德。

女命得之,多为贵人之妻。

此句强调了天德和月德对女性命运的影响,指出女性若得此德,往往能成为贵人的妻子。

《三命铃》云:天德者,五行福德之辰,若人遇之,主登台辅之位,更有月德并者,尤好;纵有凶煞,亦主清显。

此句引用了《三命铃》中的观点,进一步强调了天德和月德对个人命运的吉祥影响。

《子平赋》云:“印绶得同天德,官刑不犯,至老无殃”。是天德胜月德也。

此句引用了《子平赋》中的观点,说明了天德和月德在命理中的相对重要性,天德被认为更为重要。

考大统历,有天月德合,乃五行相契之辰。

此句提到了《大统历》中的天月德合,强调了五行相合的重要性。

月备合,如正月丙与辛合,二月甲与己合,三月壬与丁合,四月庚与乙合,余照此。

此句描述了月备合的具体情况,即不同月份中不同天干地支的相合关系。

天德合,如正月丁与壬合,二月坤与巽合,三月壬与丁合,四月辛与丙合,余照此。

此句描述了天德合的具体情况,与月备合类似,但涉及的是天干地支的相合关系。

有月空,如寅午戌月壬,亥卯未月庚,申子辰月丙,巳酉丑月申。

此句描述了月空的概念,即某些月份中某些天干地支的空缺。

有月厌,正月戊,二月酉,三月申,四月未,五月午,六月巳,七月辰,八月卯,九月寅,十月丑,十一月子,十二月亥。

此句描述了月厌的概念,即某些月份中某些天干地支的忌讳。

有月煞,寅午戌月丑,亥卯未月戌,申子辰月未,巳酉丑月辰。

此句描述了月煞的概念,即某些月份中某些天干地支的凶煞。

有天赦日,春戊寅,夏甲午,秋戊申,冬甲子,乃四时专气,生育万物,宥罪赦过。

此句描述了天赦日的概念,即四时之气专主赦免罪过,带来吉祥。

如人命聚一月德秀合空及四大吉时生,更遇天赦日,尤妙。

此句说明了天赦日对个人命运的吉祥影响,尤其是在特定条件下。

此外又有天喜神,春戊,夏丑,秋辰、冬未,遇者主欢欣。

此句描述了天喜神的概念,即某些月份中的吉祥神,带来欢乐和喜悦。

有旌德煞,如寅午戌、丙日进,亥卯未、甲日时,申子辰、壬日时,巳酉丑、庚日时。

此句描述了旌德煞的概念,即某些日时中的凶煞。

有旌钺煞,如寅午戌、寅时,亥卯未、亥时,甲子辰、申时,巳酉丑、巳时。又,寅午戌见辛,亥卯未见己,申子辰见丁,巳酉丑见乙,亦谓之旌德。

此句描述了旌钺煞的概念,包括旌德煞和旌钺煞,都是指某些日时中的凶煞。

经云:“一神主旌德,五世不贫穷;内有旌钺煞,将相及三公。”德钺相会,不贵即富。

此句引用了古代经典中的观点,说明了旌德和旌钺煞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强调了其与富贵的关系。

又有一种旌钺煞,寅卯辰人见癸酉,巳午未人见癸卯,申酉戌人见戊子,亥子丑人见戊午,乃四时专主诛戮之神,庶人主徒配;克本命,主恶死。

此句描述了另一种旌钺煞的概念,强调了其与恶运和死亡的关系。

又有一种三公煞,寅午戌人壬子,巳酉丑人丙午,申子辰人乙卯,亥卯未人辛酉,乃坐四方专气来克生年,为五行毒气,庶人犯之,主非横恶死。

此句描述了三公煞的概念,强调了其与恶运和死亡的关系,特别是对庶民的影响。

若旌钺更与三公煞会同一位,主殊贵。

此句说明了旌钺煞与三公煞共同作用时,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可能导致特别显赫的地位。

今之谈命者论月德而诸煞不论,自是偏见,因并及之。

此句反映了作者对当时命理学的批评,认为只重视月德而忽视其他凶煞是片面的,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三-论天月德》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54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