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一-论纳音取象

作者: 袁天罡(约公元7世纪),唐代著名的命理学家,他在命理学和占卜学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三命通会》是他结合易学、五行、八字命理等多个学科,编纂而成的命理学著作。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三命通会》是袁天罡编撰的命理学经典,内容包括八字命理、风水、占卜和三命等多个领域。书中详细讨论了如何通过分析人的出生日期和八字来预测个人的命运,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看待命运、改命和趋吉避凶的理论。它是命理学的基础性文献之一,不仅具有实用性,也包含了许多古代哲学和文化思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一-论纳音取象-原文

昔者,黄帝将甲子分轻重而配成六十,号曰花甲子,其花字诚为奥妙,圣人借意而喻之,不可着意执泥。

夫自子至亥十二宫,各有金、木、水、火、土之属,始起于子为一阳,终于亥为六阴,其五行所属金、木、水、火、土,在天为五星,于地为五岳,于德为五常,于人为五脏,其于命也为五行。

是故甲子之属乃应之于命,命则一世之事。故甲子纳音象,圣人喻之,亦如人一世之事也。

何言乎?子丑二位,阴阳始孕,人在胞胎,物藏根,未有涯际;

寅卯二位,阴阳渐开,人渐生长,物以拆甲,群葩渐剖,如人将有立身也;

辰巳二位,阴阳气盛,物当华秀,如人三十、四十而有立身之地,始有进取之象;

午未二位,阴阳彰露,物已成齐,人至五十、六十,富贵贫贱可知,凡百兴衰可见;

申酉二位,阴阳肃杀,物已收成,人已龟缩,各得其静矣;

戌亥二位,阴阳闭塞,物气归根,人当休息,各有归着。

详此十有二位先后,六十甲子可以次第而晓。

甲子乙丑何以取象为海中之金?盖气在包藏,有名无形,犹人之在母腹也;

壬寅癸卯绝地存金,气尚柔弱,薄若缯缟,故曰金泊金;

庚辰辛巳以金居火土之地,气已发生,金尚在矿,寄形生养之乡,受西方之正色,乃曰白蜡金;

甲午乙未则气已成,物质自坚实,混于沙而别于沙,居于火而炼于火,乃曰沙中金也;

壬申癸酉气盛物极,当施收敛之功,颖脱锋锐之刃。

盖申酉金之正位,干值壬癸,金水淬砺,故取象剑锋而金之功用极矣;

庚戌辛亥则金气藏伏,形体已残,锻炼首饰,已成其状,藏之闺阁,无所施为,而金之功用毕,故曰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何以取象桑柘木?盖气居盘屈,形状未伸,居于水地,蚕衰之月,桑柘受气,取其时之生也;

庚寅辛卯则气已乘阳,得栽培之势力其为状也,奈居金下,凡金与霜素坚,木居下得其旺,岁寒后凋,取其性之坚也,故曰松柏木;

戊辰己巳则气不成量,物已及时,枝叶茂盛,郁然成林,取其木之盛也,故曰大林木;

壬午癸未,木至午而死,至未而墓,故杨柳盛夏叶凋,枝干微弱,取其性之柔也,故曰杨柳木;

庚申辛酉,五行属金而纳音属木,以相克取之。

盖木性辛者,唯石榴木;申酉气归静肃,物渐成实,木居金地,其味成辛,故曰石榴木;

观他木至午而死,惟此木至午而旺,取其性之偏也。

戊戌己亥,气归藏伏,阴阳闭塞,木气归根,伏乎土中,故曰平地木也。

丙子丁丑何以取象涧下水?盖气未通济,高段非水流之所,卑湿乃水就之乡,由地中行,故曰涧下水;

甲寅乙卯,气出阳明,水势恃源,东流滔注,其势浸大,故曰大溪水;

壬辰癸巳,势极东南,气傍离宫,火明势盛,水得归库,盈科后进,乃曰长流水也;

丙午丁未,气当升降,在高明火位,有水沛然作霖,以济火中之水,惟天上乃有,故曰天河水;

甲申乙酉,气息安静,子母同位,出而不穷,汲而不竭,乃曰井泉水;

壬戌癸亥,天门之地,气归闭塞,水历遍而不趋,势归乎宁谧之位,来之不穷,纳之不溢,乃曰大海水也。

戊子己丑何以取象霹雳火?盖气在一阳,形居水位,水中之火,非神龙则无,故曰霹雳火;

丙寅丁卯,气渐发辉,因薪而显,阴阳为治,天地为炉,乃曰炉中火也;

甲辰乙巳,气形盛地,势定高冈,传明继晦,子母相承,乃曰覆灯火也;

戊午己未,气过阳宫,重离相会,炳灵交光,发辉炎上,乃曰天上火也;

丙申丁酉,气息形藏,势力韬光,龟缩兑位,力微体弱,明不及远,乃曰山下火也;

甲戌乙亥谓之山头火者,山乃藏形,头乃投光,内明外暗,隐而不显,飞光投乾,归于休息之中,故曰山头火也。

庚子辛丑何以取象壁上土?气居闭塞,物尚包藏,掩形遮体,内外不交,故曰壁上土;

戊寅己卯,气能成物,功以育物,发乎根,壮乎萼蕊,乃曰城头土也;

丙辰丁巳,气以承阳,发生已过,成齐未来,乃曰沙中土也;

庚午辛未,气当承形,物以路彰,有形可质,有物可彰,乃曰路傍土也;

戊申己酉,气以归息,物当收敛,龟缩退闲,美而无事,乃曰大驿土也;

丙戌丁亥,气成物府,事以美圆,阴阳历遍,势得其间,乃曰屋上土也。

余见路旁之土播殖百谷,午未之地,其盛夏长养之时乎?

大驿之土通达四方,申酉之地,其得朋利亨之理乎?

城头之土取堤防之功,五公恃之,立国而卫民也;

壁上之土明粉饰之用,臣庶资之,爰居而爰处也;

沙中之土,土之最润者也,土润则生,故成齐未来而有用;

屋上之土,土之成功者也,成功者静,故止于一定而不迁。

盖居五行之中,行负载之令,主养育之权,三才五行皆不可失;处高下而得位,居四季而有功;金得之锋锐雄刚,火得之光明照耀,木得之英华越秀,水得之滥波不泛,土得之稼穑愈丰。

聚之不散,必能为山,山者,高也;散之不聚,必能为地,地者,原也。

用之无穷,生之罔极,土之功用大矣哉!

五行取象,皆以对待而分阴阳,即始终而明变化。

如甲子乙丑对甲午乙未,海中沙中,水土之辨,阴阳之分也;

壬寅癸卯对壬申癸酉,金泊剑锋,金木之辨,刚柔之别也;

庚辰辛已对庚戌辛亥,白蜡钗钏,乾巽异方,形色各尽也;

壬子癸酉对壬午癸未,桑柘杨柳,一曲一柔,形质多别也;

庚寅辛卯对庚申辛酉,松柏石榴,一坚一辛,性味迥异也;

戊辰己巳对戊戌己亥,大林平地,一盛一衰,巽乾殊方也;

戊子己丑对戊午己未,霹雳天上,雷霆挥鞭,日月同照也;

丙寅丁卯对丙申丁酉,炉中山下,火盛木焚,金旺火灭也;

甲辰乙巳对甲戌乙亥,覆灯山头,含光畏风,投光止艮也;

庚子辛丑对庚午辛未,壁上路旁,形分聚散,类别死生也;

戊寅己卯对戊申己酉,城头大驿,东南西北,坤艮正位也;

丙辰丁巳对丙戌丁亥,沙中屋上,干湿互用,变化始终也。

圆看方看,不外旺相死休;

因近取远,莫逃金木水火土。

以干支而分配五行,论阴阳而大明终始。

天成人力相兼,生旺死绝并类。

呜呼!六十甲子圣人不过借其象以明其理,而五行性情、材质、形色、功用无不曲尽而造化无余蕴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一-论纳音取象-译文

从前,黄帝把甲子分为轻重,配成六十个,称为花甲子。其中的‘花’字确实很深奥,圣人借这个意思来比喻,不能过分拘泥。

从子到亥的十二个宫位,各自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起始于子位是一阳,结束于亥位是六阴。这五行分别对应天上的五星、地上的五岳、德行的五常、人体的五脏,以及命理中的五行。因此,甲子的属性与命运相呼应,命运就是人一生的经历。所以,甲子的纳音象,圣人用这个来比喻,就像人的一生。

比如,子丑两位,阴阳开始孕育,人在母腹中,万物藏于根中,还没有边际;寅卯两位,阴阳逐渐展开,人开始成长,万物开始发芽,花朵逐渐绽放,就像人将要立身于世。

辰巳两位,阴阳之气旺盛,万物正当开花,就像人到了三十、四十岁,有了立身之地,开始有进取的迹象;午未两位,阴阳明显,万物成熟,人到了五十、六十岁,富贵贫贱可知,一切兴衰可见;申酉两位,阴阳肃杀,万物收获完毕,人已经收敛,各自进入宁静;戌亥两位,阴阳闭塞,万物回归根本,人应当休息,各自有所归依。

详细地观察这十二位的变化,六十甲子的顺序就可以理解了。

甲子乙丑为什么取象为海中的金?因为金气藏于其中,有名无形,就像人还在母腹中;壬寅癸卯,金气处于绝地,仍然柔弱,薄如缯缟,所以称为金泊金;庚辰辛巳,金位于火土之地,金气已经萌发,金还在矿石中,寄托于生长之地,接受西方的正色,所以称为白蜡金;甲午乙未,金气已经成熟,物质坚实,混于沙中却不同于沙,居于火中却炼于火,所以称为沙中金;壬申癸酉,金气旺盛,物质达到极致,应当收敛,去掉锋锐的刃。因为申酉是金的正位,干值壬癸,金水淬砺,所以取象剑锋,金的功效达到了极致;庚戌辛亥,金气藏伏,形体残缺,锻炼首饰,已成其形,藏于闺阁,无所作为,金的功效已经用尽,所以称为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为什么取象桑柘木?因为木气盘曲,形状未伸展,居于水地,蚕衰之月,桑柘吸收气,取其时之生机;庚寅辛卯,木气乘阳,得到培养的力量,其形状也,但居于金下,金与霜雪坚硬,木居下得到旺盛,岁寒后凋,取其性之坚,所以称为松柏木;戊辰己巳,木气不成量,物已及时,枝叶茂盛,郁郁成林,取其木之盛,所以称为大林木;壬午癸未,木至午而死,至未而墓,所以杨柳盛夏叶落,枝干微弱,取其性之柔,所以称为杨柳木;庚申辛酉,五行属金而纳音属木,以相克取之。因为木性辛,只有石榴木;申酉气归静肃,物渐成实,木居金地,其味成辛,所以称为石榴木;观察其他木至午而死,只有此木至午而旺,取其性之偏。

戊戌己亥,气归藏伏,阴阳闭塞,木气归根,伏于土中,所以称为平地木。

丙子丁丑为什么取象涧下水?因为水气未通,高段非水流之所,低湿之地,水才愿意流淌,由地中流淌,所以称为涧下水;甲寅乙卯,水气出阳明,水势依赖源头,东流滔滔,其势越来越大,所以称为大溪水;壬辰癸巳,水势达到东南,气傍离宫,火势旺盛,水得到归库,水势盈满后继续前进,所以称为长流水;丙午丁未,水气升降,在高明火位,水沛然作霖,以济火中之水,只有天上才有,所以称为天河水;甲申乙酉,水气息安静,子母同位,出而不穷,取而不竭,所以称为井泉水;壬戌癸亥,天门之地,水气归闭,水历遍而不趋,势归宁谧之位,来而不穷,纳而不溢,所以称为大海水。

戊子己丑为什么取象霹雳火?因为火气在一阳,形状居于水位,水中的火,非神龙则无,所以称为霹雳火;丙寅丁卯,火气逐渐发辉,因薪而显,阴阳为治,天地为炉,所以称为炉中火;甲辰乙巳,火气形状盛地,势定高冈,传明继晦,子母相承,所以称为覆灯火;戊午己未,火气过阳宫,重离相会,炳灵交光,发辉炎上,所以称为天上火;丙申丁酉,火气息形藏,势力韬光,龟缩兑位,力微体弱,明不及远,所以称为山下火;甲戌乙亥,称为山头火,因为山藏形,头投光,内明外暗,隐而不显,飞光投乾,归于休息之中,所以称为山头火。

庚子辛丑为什么取象壁上土?因为土气闭塞,物尚包藏,掩形遮体,内外不交,所以称为壁上土;戊寅己卯,土气能成物,功以育物,发乎根,壮乎萼蕊,所以称为城头土;丙辰丁巳,土气承阳,发生已过,成齐未来,所以称为沙中土;庚午辛未,土气承形,物以路彰,有形可质,有物可彰,所以称为路傍土;戊申己酉,土气归息,物当收敛,龟缩退闲,美而无事,所以称为大驿土;丙戌丁亥,土气成物府,事以美圆,阴阳历遍,势得其间,所以称为屋上土。

我看到路旁的土可以播种百谷,午未之地,正是盛夏长养的时候吗?大驿之土通达四方,申酉之地,正是得朋利亨的道理吗?城头之土有堤防之功,五公恃之,立国而卫民;壁上之土有粉饰之用,臣庶资之,安居乐业;沙中之土,是土中最润的,土润则生,所以成齐未来而有用;屋上之土,是土的成功者,成功者静,所以止于一定而不迁。

因为居于五行之中,行负载之令,主养育之权,三才五行皆不可失;处高下而得位,居四季而有功;金得之锋锐雄刚,火得之光明照耀,木得之英华越秀,水得之滥波不泛,土得之稼穑愈丰。聚之不散,必能为山,山者,高也;散之不聚,必能为地,地者,原也。用之无穷,生之罔极,土之功用大矣哉!

五行取象,皆以对待而分阴阳,即始终而明变化。

比如甲子乙丑对应甲午乙未,海中沙中,水土的区别,阴阳的分别;壬寅癸卯对应壬申癸酉,金泊剑锋,金木的区别,刚柔的不同;庚辰辛已对应庚戌辛亥,白蜡钗钏,乾巽异方,形态和颜色各具特色;壬子癸酉对应壬午癸未,桑柘杨柳,一曲一柔,形态和质地有很多不同;庚寅辛卯对应庚申辛酉,松柏石榴,一坚一辛,性质和味道截然不同;戊辰己巳对应戊戌己亥,大林平地,一盛一衰,巽乾殊方;戊子己丑对应戊午己未,霹雳天上,雷霆挥鞭,日月同照;丙寅丁卯对应丙申丁酉,炉中山下,火盛木焚,金旺火灭;甲辰乙巳对应甲戌乙亥,覆灯山头,含光畏风,投光止艮;庚子辛丑对应庚午辛未,壁上路旁,形态分散,类别死生;戊寅己卯对应戊申己酉,城头大驿,东南西北,坤艮正位;丙辰丁巳对应丙戌丁亥,沙中屋上,干湿互用,变化始终。

圆看方看,不外旺相死休;因近取远,莫逃金木水火土。以干支而分配五行,论阴阳而大明终始。

天成人力相兼,生旺死绝并类。

呜呼!六十甲子圣人不过借其象以明其理,而五行性情、材质、形色、功用无不曲尽而造化无余蕴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一-论纳音取象-注解

黄帝:古代华夏民族的始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也是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的创立者。

甲子:古代用来纪年的六十个干支组合之一,用于计算年数和占卜吉凶。

花甲子:指六十个干支纪年的循环,因为六十岁被称为花甲,所以称六十甲子为花甲子。

十二宫:指天上的十二个星座,与地上的十二时辰相对应。

五行: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基本概念,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它们相互生成、相互克制,构成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五星:指天上的五大行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五岳:指中国五大名山,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准则。

五脏:指人体内的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

五行所属:指五行与各种事物、现象的对应关系。

纳音:指古代占卜术中,根据天干地支组合所推断出的音律。

阴阳: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另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即阴和阳。

胞胎:指母亲腹中的胎儿。

拆甲:指植物发芽生长的过程。

群葩渐剖:指各种花朵逐渐开放。

立身:指人的成长和发展。

华秀:指植物开花茂盛。

华秀之地:指植物生长茂盛的地方。

富贵贫贱:指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

兴衰:指事物的发展变化,包括兴盛和衰落。

肃杀:指秋天植物凋零,气候寒冷。

归根:指事物回归到本源。

休息:指人休息或事物处于静止状态。

次第:指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次序。

海中之金:指金属性,如同海中的金子一样珍贵。

金泊金:指金属性,但质地较软,如同丝织品。

白蜡金:指质地坚硬的金属性,如同白蜡树上的蜡。

沙中金:指金属性,但夹杂在沙子中。

剑锋:指剑的尖端,象征锋利和力量。

钗钏金:指用于装饰的首饰,象征女性的美丽。

桑柘木:指桑树和柘树,象征生命力。

松柏木:指松树和柏树,象征坚韧不拔。

大林木:指茂密的森林,象征繁荣昌盛。

杨柳木:指柳树,象征柔韧和生命力。

石榴木:指石榴树,象征果实丰富。

平地木:指生长在平地的树木,象征平凡和稳定。

涧下水:指山涧中的水流,象征清澈和灵动。

大溪水:指宽阔的河流,象征气势磅礴。

长流水:指持续不断的水流,象征恒久。

天河水:指天上的水,象征神圣和神秘。

井泉水:指井中的水,象征纯净和生命力。

大海水:指广阔的海洋,象征深邃和无限。

霹雳火:指闪电和雷鸣,象征突然和强烈。

炉中火:指炉中的火,象征温暖和光明。

覆灯火:指覆盖在灯上的火,象征隐藏和内敛。

天上火:指天上的火,象征辉煌和伟大。

山下火:指山下的火,象征隐蔽和内敛。

山头火:指山头的火,象征隐蔽和内敛。

壁上土:指墙壁上的土,象征坚固和稳定。

城头土:指城头上的土,象征防御和稳固。

沙中土:指沙子中的土,象征干燥和稳定。

路傍土:指道路旁边的土,象征通达和便利。

大驿土:指大路上的土,象征交通和流通。

屋上土:指屋顶上的土,象征稳定和安宁。

播殖百谷:指播种各种谷物,象征丰收。

通达四方: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堤防之功:指防洪和防御的功能。

明粉饰之用:指装饰和美化。

沙中土最润:指沙土中的水分最充足。

屋上土成功:指屋顶上的土已经完成了其功能。

三才五行:指天、地、人三者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结合。

行负载之令:指五行在自然界中的承载和变化。

主养育之权:指五行在自然界中的滋养和生长。

三才:指天、地、人三者。

四季: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稼穑:指耕种和收获,象征农业的繁荣。

对待:对待在这里指的是阴阳的对立和相互关系,即通过对比来区分阴阳。

甲子乙丑:甲子乙丑是六十甲子中的一个组合,代表了一个时间周期。

甲午乙未:甲午乙未是六十甲子中的另一个组合,与甲子乙丑相对,代表不同的时间周期。

海中沙中:海中沙中是指海水和沙子的不同属性,象征着阴阳的区别。

水土之辨:水土之辨是指水和土的不同属性,也是阴阳之分的体现。

壬寅癸卯:壬寅癸卯是六十甲子中的另一个组合,代表不同的时间周期。

金泊剑锋:金泊剑锋是指金属的柔和和剑的锋利,象征着金和木的不同属性。

金木之辨:金木之辨是指金和木的不同属性,体现了刚柔之别。

庚辰辛已:庚辰辛已是六十甲子中的另一个组合,代表不同的时间周期。

白蜡钗钏:白蜡钗钏是指白蜡和钗钏的不同材质和形状,象征着乾巽异方,形色各尽。

乾巽异方:乾巽异方是指乾和巽两个方位的不同,象征着不同的属性。

壬子癸酉:壬子癸酉是六十甲子中的另一个组合,代表不同的时间周期。

桑柘杨柳:桑柘杨柳是指不同的树木,象征着形质的多样性。

一曲一柔:一曲一柔是指不同的形态,象征着形质的多别。

庚寅辛卯:庚寅辛卯是六十甲子中的另一个组合,代表不同的时间周期。

松柏石榴:松柏石榴是指不同的树木和果实,象征着性味的迥异。

一坚一辛:一坚一辛是指不同的性质,象征着性味的不同。

戊辰己巳:戊辰己巳是六十甲子中的另一个组合,代表不同的时间周期。

大林平地:大林平地是指森林和平地的对比,象征着盛衰的不同。

巽乾殊方:巽乾殊方是指巽和乾两个方位的不同,象征着不同的属性。

戊子己丑:戊子己丑是六十甲子中的另一个组合,代表不同的时间周期。

霹雳天上:霹雳天上是指雷电在天空中出现,象征着雷霆的力量。

雷霆挥鞭:雷霆挥鞭是指雷电的强大和迅速,象征着日月的力量。

丙寅丁卯:丙寅丁卯是六十甲子中的另一个组合,代表不同的时间周期。

炉中山下:炉中山下是指炉火和山地的对比,象征着火盛木焚,金旺火灭。

甲辰乙巳:甲辰乙巳是六十甲子中的另一个组合,代表不同的时间周期。

覆灯山头:覆灯山头是指灯罩和山头的对比,象征着含光畏风,投光止艮。

庚子辛丑:庚子辛丑是六十甲子中的另一个组合,代表不同的时间周期。

壁上路旁:壁上路旁是指墙壁和路旁的对比,象征着形分的聚散。

类别死生:类别死生是指不同的事物类别和生死的变化。

戊寅己卯:戊寅己卯是六十甲子中的另一个组合,代表不同的时间周期。

城头大驿:城头大驿是指城头和驿站的位置,象征着东南西北的方位。

坤艮正位:坤艮正位是指坤和艮两个方位的正确位置。

丙辰丁巳:丙辰丁巳是六十甲子中的另一个组合,代表不同的时间周期。

沙中屋上:沙中屋上是指沙地和屋上的对比,象征着干湿的互用。

干湿互用:干湿互用是指干燥和湿润的相互转换,象征着变化始终。

旺相死休:旺相死休是指五行中的旺盛、相生、死亡、休眠四个状态。

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土是五行的具体元素,分别代表不同的属性。

天成人力:天成人力是指自然形成的和人为的作用。

生旺死绝:生旺死绝是指五行中的生长、旺盛、死亡、绝灭四个状态。

六十甲子:六十甲子是中国古代用来纪年的一种方法,由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成,共有六十个组合。

圣人:圣人指古代的圣贤,如孔子等,具有极高的智慧和道德。

象:象在这里指的是五行在自然界和人事中的具体表现。

理:理是指事物的规律和道理。

五行性情:五行性情是指五行的性格和特点。

材质:材质是指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形色:形色是指事物的形态和颜色。

功用:功用是指事物的功能和作用。

造化:造化是指自然界的变化和创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一-论纳音取象-评注

五行取象,皆以对待而分阴阳,即始终而明变化。

五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概念,其取象方法是通过对待关系来区分阴阳,从而展现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这里的‘对待’指的是五行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始终’则是指事物从生到死的过程,‘变化’则是指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状态和特征。

如甲子乙丑对甲午乙未,海中沙中,水土之辨,阴阳之分也;

这句话以甲子乙丑和甲午乙未为例,说明了五行之间的对待关系。甲子乙丑对应海中沙中,水土之辨,暗示了水与土的阴阳属性,以及它们在五行中的不同位置。海中沙中象征着水与土的交融,而水土之辨则体现了阴阳的分明。

壬寅癸卯对壬申癸酉,金泊剑锋,金木之辨,刚柔之别也;

壬寅癸卯与壬申癸酉的对比,则展现了金与木的刚柔之别。金泊剑锋象征着金的刚猛,而金木之辨则体现了五行中金与木的相互关系,刚柔相济。

庚辰辛已对庚戌辛亥,白蜡钗钏,乾巽异方,形色各尽也;

庚辰辛已与庚戌辛亥的对比,通过白蜡钗钏和乾巽异方的比喻,展示了五行中庚辛金的不同形态和色彩,以及乾巽两卦的方位差异。

壬子癸酉对壬午癸未,桑柘杨柳,一曲一柔,形质多别也;

壬子癸酉与壬午癸未的对比,以桑柘杨柳为例,说明了五行中壬癸水的柔韧性和形质的多变。

庚寅辛卯对庚申辛酉,松柏石榴,一坚一辛,性味迥异也;

庚寅辛卯与庚申辛酉的对比,通过松柏石榴的比喻,揭示了庚辛金的不同性质和味道,一坚一辛,迥然不同。

戊辰己巳对戊戌己亥,大林平地,一盛一衰,巽乾殊方也;

戊辰己巳与戊戌己亥的对比,以大林平地为喻,表达了五行中戊己土的盛衰变化,以及巽乾两卦的不同方位。

戊子己丑对戊午己未,霹雳天上,雷霆挥鞭,日月同照也;

戊子己丑与戊午己未的对比,通过霹雳天上的比喻,描绘了五行中戊己土的威严和日月同照的景象。

丙寅丁卯对丙申丁酉,炉中山下,火盛木焚,金旺火灭也;

丙寅丁卯与丙申丁酉的对比,以炉中山下为喻,说明了五行中丙丁火的旺盛与丙申丁酉火势的减弱。

甲辰乙巳对甲戌乙亥,覆灯山头,含光畏风,投光止艮也;

甲辰乙巳与甲戌乙亥的对比,通过覆灯山头的比喻,揭示了甲乙木的脆弱与甲戌乙亥木的坚韧。

庚子辛丑对庚午辛未,壁上路旁,形分聚散,类别死生也;

庚子辛丑与庚午辛未的对比,以壁上路旁为喻,展现了五行中庚辛金的形态变化,以及聚散和生死的不同类别。

戊寅己卯对戊申己酉,城头大驿,东南西北,坤艮正位也;

戊寅己卯与戊申己酉的对比,以城头大驿为喻,说明了五行中戊己土的方位变化,以及坤艮两卦的正位。

丙辰丁巳对丙戌丁亥,沙中屋上,干湿互用,变化始终也。

丙辰丁巳与丙戌丁亥的对比,通过沙中屋上的比喻,揭示了五行中丙丁火的干湿变化和始终不断的特点。

圆看方看,不外旺相死休;因近取远,莫逃金木水火土。

这句话强调了五行旺相死休的普遍性,无论从圆的角度还是方的角度观察,都不外乎这四种状态。同时,它也指出,无论远近,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属性都是不可逃避的。

以干支而分配五行,论阴阳而大明终始。

这句话说明了通过干支来分配五行,并以此论阴阳,可以清晰地展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天成人力相兼,生旺死绝并类。

这句话强调了天成与人力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五行生旺死绝的类别。

呜呼!六十甲子圣人不过借其象以明其理,而五行性情、材质、形色、功用无不曲尽而造化无余蕴矣。

最后,作者以感慨的语气总结了五行理论的重要性。六十甲子只是圣人用来阐明五行道理的象征,而五行的性情、材质、形色、功用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造化之妙,无所遗漏。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五行理论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一-论纳音取象》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47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