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一-论支干源流

作者: 袁天罡(约公元7世纪),唐代著名的命理学家,他在命理学和占卜学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三命通会》是他结合易学、五行、八字命理等多个学科,编纂而成的命理学著作。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三命通会》是袁天罡编撰的命理学经典,内容包括八字命理、风水、占卜和三命等多个领域。书中详细讨论了如何通过分析人的出生日期和八字来预测个人的命运,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看待命运、改命和趋吉避凶的理论。它是命理学的基础性文献之一,不仅具有实用性,也包含了许多古代哲学和文化思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一-论支干源流-原文

夫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

昔盘古氏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

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先有天而后有地,由是气化而人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是曰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其十干曰:于逢、旃蒙、柔兆、疆圉、着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默、昭阳;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于、执徐、大荒落、敦洋、协洽、捃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蔡邕独断曰:‘干,干也。其名有十,亦曰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曰十二子,即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谓之天皇氏者,取其天开于子之义也;谓之地皇氏者,取其地辟于丑之义也;谓之人皇氏者,取其人生于寅之义也。

故干支之名在天皇时始制,而地皇氏则定三辰,道分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而干支始各有所配。

人皇氏者,主不虚王,臣不虚贵,政教君臣所自起,饮食男女所自始,始得天地之气而有子母之分,于是干支始有所属焉。

至于伏羲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与人,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以作甲历而文字生焉。

逮及黄帝授河图,见日月星辰之象,于是始有星官之书。

命大尧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子配五行纳音之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一-论支干源流-译文

干就像树木的主干,坚强代表阳性;支就像树木的枝条,柔弱代表阴性。

从前,盘古氏明白了天地运行的规律,了解了阴阳变化的道理,并将其称为三才。

首先,天皇氏认为天地分开之后,先有天空后有大地,因此气化产生了人类。所以天皇氏有一姓十三人,继承盘古氏的治理,被称为天灵淡泊,无为而使风俗自然变化,开始制定干支的名称,用来确定每年的位置。

十个干分别是:于逢、旃蒙、柔兆、疆圉、着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默、昭阳;十二个支分别是: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于、执徐、大荒落、敦洋、协洽、捃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蔡邕独断说:‘干,就是主干。它的名字有十个,也称为十母,就是现在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就是枝条。它的名字有十二个,也称为十二子,就是现在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称为天皇氏,是因为取其天开于子的意义;称为地皇氏,是因为取其地辟于丑的意义;称为人皇氏,是因为取其人生于寅的意义。

因此,干支的名称是在天皇氏时期开始制定的,而地皇氏则确定了三个方位,区分了昼夜,以三十天为一个月,干支才开始各自配对。

人皇氏,君主不虚有其位,臣子不虚有其贵,政治教化、君臣关系都是从这里开始的,饮食男女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开始得到天地之气,有了母子之分,于是干支才开始有所归属。

至于伏羲,他向上观察天象,向下观察地法,中间观察万物和人类,开始画出八卦,以通达神明的德性,以类比万物的情感,从而创造了甲历,文字也因此产生。

到了黄帝时期,他得到了河图,看到了日月星辰的图像,于是开始有了星官的书籍。黄帝命令大尧探究五行的规律,占卜斗纲的建立,于是开始制作甲子与五行纳音的配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一-论支干源流-注解

干:干,指树木的主干,比喻坚强、阳刚。在古代哲学中,干代表阳性、刚强、主动等概念。

支:支,指树木的枝条,比喻柔弱、阴性。在古代哲学中,支代表阴性、柔弱、被动等概念。

盘古氏:盘古氏,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神,传说他开天辟地,创造了世界。

三才:三才,指天、地、人,是古代哲学中宇宙间最基本的三种元素。

天皇氏:天皇氏,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是神话中的第一个帝王。

干支:干支,是中国古代用来记录年、月、日的一种纪年法,由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成。

十干: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干支纪年法中的十个天干。

十二支: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干支纪年法中的十二个地支。

地皇氏:地皇氏,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是神话中的第二个帝王。

人皇氏:人皇氏,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是神话中的第三个帝王。

八卦:八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象征性的符号系统,由八个卦象组成,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等自然现象。

河图:河图,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图形,被认为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基础。

五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用来解释宇宙万物变化的基本元素。

斗纲:斗纲,古代天文术语,指北斗七星中的斗柄,用于指示季节和方位。

甲子:甲子,干支纪年法中的一种组合,代表一年的开始,也是六十甲子循环的第一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一-论支干源流-评注

夫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此句以自然界的树木为喻,将干支的阴阳属性形象地表达出来。干支作为中国古代历法的基础,其阴阳属性的划分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昔盘古氏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盘古氏作为开天辟地的神话人物,其名字本身就蕴含着天地开辟的意象。此句强调盘古氏对天地之道和阴阳变化的深刻认识,为后文干支的创立奠定了哲学基础。

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先有天而后有地,由是气化而人生焉。此句阐述了天地开辟后,天地之气相互作用,孕育了人类。这是中国古代宇宙观和生命观的重要体现。

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是曰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天皇氏作为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其无为而治的理念体现了古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此句说明了干支的创立,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更替。

其十干曰:于逢、旃蒙、柔兆、疆圉、着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默、昭阳;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于、执徐、大荒落、敦洋、协洽、捃滩、作噩、阉茂、大渊献。此句列举了干支的具体名称,这些名称富含象征意义,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

蔡邕独断曰:“干,干也。其名有十,亦曰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曰十二子,即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也。”蔡邕对干支的命名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揭示了干支名称的来源和含义。

谓之天皇氏者,取其天开于子之义也;谓之地皇氏者,取其地辟于丑之义也;谓之人皇氏者,取其人生于寅之义也。此句进一步阐述了天皇、地皇、人皇三氏的命名依据,体现了古人对天、地、人关系的认识。

故干支之名在天皇时始制,而地皇氏则定三辰,道分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而干支始各有所配。此句说明了干支的创立时间和与月份的对应关系,反映了古人对时间周期的把握。

人皇氏者,主不虚王,臣不虚贵,政教君臣所自起,饮食男女所自始,始得天地之气而有子母之分,于是干支始有所属焉。此句强调了人皇氏在干支创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干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至于伏羲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与人,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以作甲历而文字生焉。此句介绍了伏羲画八卦的传说,八卦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符号,对后世的哲学、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逮及黄帝授河图,见日月星辰之象,于是始有星官之书。此句讲述了黄帝授河图的传说,河图作为古代天文历法的象征,体现了古人对宇宙规律的探索。

命大尧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子配五行纳音之属。此句说明了大尧对五行的研究,以及五行与干支的配属关系,反映了古人对宇宙万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一-论支干源流》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47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