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一-论五行生克

作者: 袁天罡(约公元7世纪),唐代著名的命理学家,他在命理学和占卜学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三命通会》是他结合易学、五行、八字命理等多个学科,编纂而成的命理学著作。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三命通会》是袁天罡编撰的命理学经典,内容包括八字命理、风水、占卜和三命等多个领域。书中详细讨论了如何通过分析人的出生日期和八字来预测个人的命运,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看待命运、改命和趋吉避凶的理论。它是命理学的基础性文献之一,不仅具有实用性,也包含了许多古代哲学和文化思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一-论五行生克-原文

五行相生相克,其理昭然。

十干十二支、五运六气、岁月日时皆自此立,更相为用,在天则为气:寒、暑、燥、湿、风;在地则成形:金、木、水、火、土。

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此造化生成之大纪也。

原其妙用,可谓无穷矣。

木主于东;应春。

木之为言触也,阳气触动,冒地而生也。

水流趋东以生木也;木上发而覆下,乃自然之质也。

火主于南,应夏。

火之为言化也,毁也,阳在上,阴在下;毁然盛而变化万物也。

钻木取火,木所生也。

然火无正体,体本木焉。

出以应物,尽而复入,乃自然之气也。

金主于西,应秋。

金之为言禁也,阴气始禁止万物而收敛,披沙拣金,土所生也。

生于土而别于土,乃自然之形也。

水主于北,应冬。

水之为言润也。

阴气濡润,任养万物也。

水西而东,金所生也。

水流曲折,顺下而达,乃自然之性也。

土主于中央,兼位西南,应于长夏。

土之为言吐也,含吐万物,将生者出,将死者归,为万物家。

故长于夏末,火所生也。

土或胜水,水乃反土,自然之义也。

五行相克,子皆能为母,复雠也。

木克土,土之子金反克木;金克木,木之子火反克金;火克金,金之子水反克火;水克火,火之子土反克水;土克水,水之子木反克土。

互能相生,乃其始也;互能相克,乃其终也。

皆出乎天之性也。

《素问》所谓水生木,木复生火,是木受窃气,故水怒而克火。

即子逢窃气,母乃力争,与母被鬼伤,子来力救,其义一也。

强可攻弱,土得木而达;实可胜虚,水得土而绝;阴可消阳,火得水而灭;烈可敌刚,金得火而缺;坚可制柔,木得金而伐。

故五者流行而更转,顺则相生,逆则相克,如是则各各为用,以成其道而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一-论五行生克-译文

五行之间相互生成和克制,这个道理非常明显。十天干、十二地支、五运六气、年月日时都是基于这个原理建立的,它们相互配合作用,在天空中表现为气:寒、暑、燥、湿、风;在地上则表现为形:金、木、水、火、土。形和气相互作用而产生万物,这就是造化生成的大原则。探究其妙用,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

木位于东方,对应春天。‘木’字的意思是触,阳气的触动,使它从地下生长出来。水流向东是为了滋养木,木从下面生长出来,覆盖在上面,这是自然的本质。

火位于南方,对应夏天。‘火’字的意思是化,毁,阳气在上,阴气在下;它旺盛地变化万物。通过钻木取火,火是由木产生的。然而火没有固定的形态,它的本质还是来源于木。火出现以应对万物,用尽后又回归,这是自然的气。

金位于西方,对应秋天。‘金’字的意思是禁,阴气开始禁止万物并收敛。在沙中淘金,金是由土产生的。它生于土,却不同于土,这是自然的形态。

水位于北方,对应冬天。‘水’字的意思是润,阴气滋润,养育万物。水从西流向东,是由金产生的。水流曲折,顺应向下而达到,这是自然的性质。

土位于中央,兼有西南方位,对应长夏。‘土’字的意思是吐,包含和吐出万物,将生长的万物送出,将死亡的万物收归,是万物的家。因此,土在夏末生长,是由火产生的。土有时能胜过水,水反过来胜过土,这是自然的道理。

五行相克,子能克制母,这是复仇。木克土,土的儿子金反过来克木;金克木,木的儿子火反过来克金;火克金,金的儿子水反过来克火;水克火,火的儿子土反过来克水;土克水,水的儿子木反过来克土。它们互相能生成,这是它们的起始;互相能克制,这是它们的终结。这一切都出于天的本性。《素问》中说的水生木,木又生火,这是木受到了偷窃的气,所以水愤怒地克制火。即子遇到了偷窃的气,母就会奋力争取,就像母被鬼伤害,子来奋力救助,意义是一样的。强可以攻击弱,土得到木就能通行;实可以胜过虚,水得到土就能断绝;阴可以消解阳,火得到水就能熄灭;烈可以对抗刚,金得到火就会受损;坚可以制服柔,木得到金就会被砍伐。所以这五种元素流行并相互转化,顺时则相互生成,逆时则相互克制,这样各自发挥作用,完成它们的道路而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一-论五行生克-注解

五行: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物质观,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认为它们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并相互生成和克制。

相生相克: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相生指一种元素能促进另一种元素的生成,相克则指一种元素能克制另一种元素。

十干十二支:干支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的一种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系统,十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五运六气: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种运动,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是古代中医学用来解释气候变化和人体疾病的理论。

岁月日时:指年、月、日、时四个时间单位,是古代时间计算的方式。

寒、暑、燥、湿、风:五行对应的五种气候类型,分别代表寒冷、炎热、干燥、湿润、风大。

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的五种物质形态,分别代表金属、植物、液体、火焰、土壤。

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形指物质形态,气指物质所具有的活力,形气相感指物质形态和活力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万物。

造化生成之大纪:指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基本规律。

木主于东;应春:木的方位在东,与春季相对应。

火主于南;应夏:火的方位在南,与夏季相对应。

金主于西;应秋:金的方位在西,与秋季相对应。

水主于北;应冬:水的方位在北,与冬季相对应。

土主于中央;应于长夏:土的方位在中央,与长夏(夏季之后,秋季之前)相对应。

子皆能为母,复雠也:子能克母,即子能克制母,复雠即报复。

《素问》:《素问》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为《黄帝内经》的组成部分,主要论述医学理论和疾病诊断治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一-论五行生克-评注

五行相生相克,其理昭然。十干十二支、五运六气、岁月日时皆自此立,更相为用,在天则为气:寒、暑、燥、湿、风;在地则成形:金、木、水、火、土。

这段古文开篇即点明了五行的核心思想,即相生相克之理。五行不仅构成了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还贯穿于时间与空间的各个层面,如天干地支、五运六气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

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此造化生成之大纪也。

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万物生成的根本规律。这里的‘形气相感’揭示了五行之间既相互感应又相互转化的关系,是万物生成变化的重要机制。

原其妙用,可谓无穷矣。

‘原其妙用’一句,强调了五行之理的奥妙与深远。五行学说不仅解释了自然现象,还深刻影响了中医、风水、占卜等传统文化领域,其应用之广,影响之深,确实是无穷无尽的。

木主于东;应春。木之为言触也,阳气触动,冒地而生也。

五行中的木对应东方和春季,象征着生长与新生。‘木之为言触也’揭示了木的特性,即触发生长,象征着阳气的萌动。

水流趋东以生木也;木上发而覆下,乃自然之质也。

这里进一步说明了木的生长条件,即水向东流滋养木的生长,而木的生长又覆盖于地面,形成了自然的生长循环。

火主于南,应夏。火之为言化也,毁也,阳在上,阴在下;毁然盛而变化万物也。

火对应南方和夏季,象征着炎热和变化。‘火之为言化也,毁也’揭示了火的特性,即具有变化和破坏的力量。

钻木取火,木所生也。然火无正体,体本木焉。出以应物,尽而复入,乃自然之气也。

这里讲述了火的起源,即通过钻木取火,火虽然本身无固定形态,但其本质来源于木,火的出现与消失都遵循自然规律。

金主于西,应秋。金之为言禁也,阴气始禁止万物而收敛,披沙拣金,土所生也。

金对应西方和秋季,象征着收敛和肃杀。‘金之为言禁也’揭示了金的特性,即具有禁止和收敛的作用。

生于土而别于土,乃自然之形也。

金虽然生于土,但与土的性质不同,形成了独特的形态,体现了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水主于北,应冬。水之为言润也。阴气濡润,任养万物也。

水对应北方和冬季,象征着寒冷和滋润。‘水之为言润也’揭示了水的特性,即具有滋润和滋养的作用。

水西而东,金所生也。水流曲折,顺下而达,乃自然之性也。

水的流向和形态反映了其与金的关系,以及其顺应自然规律的特性。

土主于中央,兼位西南,应于长夏。土之为言吐也,含吐万物,将生者出,将死者归,为万物家。

土位于中央,象征着包容和承载。‘土之为言吐也’揭示了土的特性,即孕育和滋养万物。

故长于夏末,火所生也。土或胜水,水乃反土,自然之义也。

土在夏季末尾达到鼎盛,由火所生。土胜水,水反土,体现了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五行相克,子皆能为母,复雠也。

五行相克关系中,子能克制母,形成了一种报复的关系,体现了宇宙间的平衡与制约。

木克土,土之子金反克木;金克木,木之子火反克金;火克金,金之子水反克火;水克火,火之子土反克水;土克水,水之子木反克土。

这里详细阐述了五行相克的具体关系,即每一行的子能克制其母,形成了一个循环。

互能相生,乃其始也;互能相克,乃其终也。

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是宇宙生成和变化的根本规律,相生是宇宙生成的起点,相克是宇宙变化的终点。

皆出乎天之性也。

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是宇宙自然法则的体现,是‘天’的意志。

《素问》所谓水生木,木复生火,是木受窃气,故水怒而克火。

这里引用了《素问》中的观点,说明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具体表现,即水生木,木生火,但由于木受窃气,水怒而克火。

即子逢窃气,母乃力争,与母被鬼伤,子来力救,其义一也。

这里进一步解释了五行相克的关系,即子受到侵害时,母会出来争斗,与受到伤害的母相救,体现了五行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制约。

强可攻弱,土得木而达;实可胜虚,水得土而绝;阴可消阳,火得水而灭;烈可敌刚,金得火而缺;坚可制柔,木得金而伐。

这里详细描述了五行相克的具体表现,即强可以攻弱,实可以胜虚,阴可以消阳,烈可以敌刚,坚可以制柔,体现了五行之间的相克关系。

故五者流行而更转,顺则相生,逆则相克,如是则各各为用,以成其道而已。

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使得五行流行不息,顺其自然则相生,逆其自然则相克,最终各得其所,形成了宇宙的运行之道。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一-论五行生克》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46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